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滑音练习》、《喜送公粮》 课程教案 编号:yw412328 授课题日 练习曲《滑音练习》 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 乐曲《喜送公粮》 教学课型 习题课口实践课☑其它口 首次授课时间第五周 学时 教学场所 固定座位教室☑移动座位教室口智慧型互动教室口 实验(实训)室口校外实践基地口户外口 其它口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喜送公粮》的历史背景及内涵意义 2.正确把握《喜送公粮》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思考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 2、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富有表情地、激动的拉奏乐曲 教学难点:音头、快弓奏、京剧唱腔的模仿 课程思政: 本节以《喜送公粮》的拉奏学习作为讲授内容,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知识和音乐 作品的拉奏技术上进行解析。因此,本节课思政的突出特征如下: 将课堂教学、自我思考结合起来。学生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我价值。在本次课堂 设计中,会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如对当前21世纪的大学生学习《喜送公粮》的现实 意义。当下的学生们生活在舒适而平静的环境中,往往少了那份斗志,少了那份坚持。 在当下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只要努力丰收,也会迎来你人生的丰收时刻, 教学方式和手段: 1、讲授法 讲授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技术技巧要点。 2、练习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15 《滑音练习》、《喜送公粮》 课程教案 编 号: yw412328 授 课 题 目 练习曲《滑音练习》 乐曲《喜送公粮》 教学课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 它□ 首次授课时间 第五周 学 时 2 教学场所 固定座位教室☑ 移动座位教室□ 智慧型互动教室□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户外□ 其它□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喜送公粮》的历史背景及内涵意义 2.正确把握《喜送公粮》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思考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 2、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富有表情地、激动的拉奏乐曲 教学难点:音头、快弓奏、京剧唱腔的模仿 课程思政: 本节以《喜送公粮》的拉奏学习作为讲授内容,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知识和音乐 作品的拉奏技术上进行解析。因此,本节课思政的突出特征如下: 将课堂教学、自我思考结合起来。学生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我价值。在本次课堂 设计中,会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如对当前 21 世纪的大学生学习《喜送公粮》的现实 意义。当下的学生们生活在舒适而平静的环境中,往往少了那份斗志,少了那份坚持。 在当下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只要努力丰收,也会迎来你人生的丰收时刻。 教学方式和手段: 1、讲授法 讲授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技术技巧要点。 2、练习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3、欣赏法 名人名家的演奏视频欣赏。 4、示范法 老师对技术技巧的示范演奏 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一、练习曲《滑音练习》 演奏要点: 1.区分上、下滑音的方法运用 2.演奏滑音时要注意手腕的运用 3.注意音准 二、乐曲《喜送公粮》 (一)、新课讲解示范 1、导入:1、PPT展示70年代农民交公粮的图片,提问欣赏以下图片,并回答它们 表现的是一副什么景象? 2、视频播放这首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形成初步的印象。 2、讲解《喜送公粮》的背景知识 《喜送公粮》是一首二胡小品。顾武祥和孟津津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是“文革” 时期二胡音乐的代表之作。当乐曲以河北民歌为基础,内含京剧曲牌及唱腔,旋律欢快 流畅,曲调清新富有律动,节奏跳跃活泼,描写了农民丰收,欢天喜地赶着马车、扬着 马鞭运送公粮的欢乐场面 以上环节教师在讲解之后进行《喜送公粮》全曲示范,通过二次印象的聆听让学生 乐曲背后带给我们的欢快与愉悦之情。 展示图片 当我听到这首作品,眼前农民用马车拖着粮食,脸上浮现出高兴、喜悦的情绪。从 以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丰收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的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也表 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幢憬。 拉奏技术要点: 1、乐曲音乐风格 全曲采用了F大调、热闹欢快的情绪,作品短小精悍,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 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精神, 2、音头拉奏 乐曲一开头就是一连串的音头,在拉奏时既要有爆发力又要有弹性,奏出有力量, 振奋人心的声音,仿佛是在激励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课程教案 16 3、欣赏法 名人名家的演奏视频欣赏。 4、示范法 老师对技术技巧的示范演奏 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一、练习曲《滑音练习》 演奏要点: 1.区分上、下滑音的方法运用 2.演奏滑音时要注意手腕的运用 3.注意音准 二、乐曲《喜送公粮》 (一)、新课讲解示范 1、导入:1、PPT 展示 70 年代农民交公粮的图片,提问欣赏以下图片,并回答它们 表现的是一副什么景象? 2、视频播放这首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形成初步的印象。 2、讲解《喜送公粮》的背景知识 《喜送公粮》是一首二胡小品。顾武祥和孟津津创作于上世纪 70 年代,是“文革” 时期二胡音乐的代表之作。当乐曲以河北民歌为基础,内含京剧曲牌及唱腔,旋律欢快 流畅,曲调清新富有律动,节奏跳跃活泼,描写了农民丰收,欢天喜地赶着马车、扬着 马鞭运送公粮的欢乐场面。 以上环节教师在讲解之后进行《喜送公粮》全曲示范,通过二次印象的聆听让学生 乐曲背后带给我们的欢快与愉悦之情。 展示图片 当我听到这首作品,眼前农民用马车拖着粮食,脸上浮现出高兴、喜悦的情绪。从 以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丰收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的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也表 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拉奏技术要点 : 1、乐曲音乐风格 全曲采用了 F 大调、热闹欢快的情绪,作品短小精悍, 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 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精神。 2、音头拉奏 乐曲一开头就是一连串的音头,在拉奏时既要有爆发力又要有弹性,奏出有力量, 振奋人心的声音,仿佛是在激励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