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广州话中有两个否定词“有”和“未” 其区别是:“有”表示客观报导的事件没 有发生,是客观已然否定;“未”表示某 事件应发生而到说话时尚未发生,是主观 已然否定(参见刘丹青,2005) 仨有去。(客观叙述“他没有去”这一事 件) 佰未去。(他尚未去,但可能他将要去)
广州话中有两个否定词“冇”和“未” , 其区别是:“冇”表示客观报导的事件没 有发生,是客观已然否定;“未”表示某 事件应发生而到说话时尚未发生,是主观 已然否定(参见刘丹青,2005)。 • 佢冇去。(客观叙述“他没有去”这一事 件) • 佢未去。(他尚未去,但可能他将要去)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郑伯克段于鄢)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 复。(晋灵公不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 《出师表》)
•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郑伯克段于鄢) •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 复。(晋灵公不君)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 《出师表》)
●有时候,“未”字并非用来表示动作还没 有完成,它只是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这 时“不”的意义差不多。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 为迟也。(战同策·楚策四
⚫有时候,“未”字并非用来表示动作还没 有完成,它只是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这 时“不”的意义差不多。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 为迟也。(战同策·楚策四)
五、“否” ●经常用在肯定与否定叠用的句子中,表示否定 的一面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晋灵公不 君) “否”还可以作为应籥之词,这时跟“”是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日: 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孟子·滕文公上》)
五、“否” ⚫经常用在肯定与否定叠用的句子中,表示否定 的一面。 •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晋灵公不 君) • “否”还可以作为应答之词,这时跟“然”是 对立的,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是”、“不对”。 •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 “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孟子·滕文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