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质疑,其实反映出一种渐趋成熟的社会心态一一我们生活在常态的社会中,在天才与传奇之 外,我们更需要真实和常识,更需要普通的健康的孩子 五、议论文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来源:2011年05月02日中国青年报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来临! 关于“五四”,关于她的主题,她的意义,她的影响,90多年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些都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民主与科学成为“五四”的代言词。当年那些激情沸腾的场面,那些 神采飞扬的人,在时光流逝中,在时下青年的心目中,已渐行渐远… 在无数次的咀嚼“五四”的意义后,我忽然想详细地知道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又 翻阅了那时大量的资料后,以我目前己不再“人云亦云”的年龄与思想状态,对“五四”仿佛又 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那是一个魅力无限的时代。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那不仅是一个政治的“五四”,文化的“五 四”,更是一个社会的“五四”、经济的“五四”一个几乎全面开放、求新求变的时代,一个只要 你想干,就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那个时代,出了一大批有作为的企业家。其代表人物有最早的海 归派之一陈光甫。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本金只有7万元,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小的银 行,但很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了上海举足轻重的大银行。陈光甫后来被称为“中国的摩根”,在美国、 欧洲享有很高的声望。作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留学生,他没有资本,也没有显赫家世,白手起 家创办银行,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另一个海归派——一代“棉纱大王”穆藕初,回国后就创办了 系列的纺织企业。还有在本土成长起来的经营面粉厂、纺织厂的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被人称为 “纺织巨子”和“面粉大王”,尽管他们创业的起点是1902年,但他们的企业真正做大、起飞也 是在五四时代。那一代民营企业家几乎都在五四时代发扬光大,成为各自领域的“大佬 那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五四”产生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大思想家。有像蔡元培、陈独秀 胡适、鲁迅、钱玄同、吴虞,这些唱响与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界的“明星大腕”们,还有蒋 梦麟、陶孟和、段锡朋、周炳琳、傅斯年、罗家伦、汪敬煕、康白情等在学术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 家学者们。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在思想学术界依然影响不减当年。在他们的思想中,既有中国文化 温情美好的一面,也有西方文化进取向上的一面,他们是真正称得上学贯中西的人。所以,“五四 的非凡不仅在于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拥有的地位与影响,更在于在那个相对开放、相对宽松、求新求 变的时代,催生了一大批各个领域的“大家”。 历史留下的遗憾是,五四时代那种多元的思潮并存,人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对话的社会氛围以 及个人相对独立的环境被其后救亡图存激荡的民族浪潮替代。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是中国面临 的更为迫切的问题。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从此,中国社会又逐步回归到一元化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全民皆工“一片蓝”的五十年代:全民皆兵“一片绿”的六十年代 全民皆农“一片灰”的七十年代;全民皆学“一片红”的八十年代;全民皆商“一片黄”的九十年 代。进入新世纪,公务员热兴起,说全民皆“官”或许不准确,但是,进入公务员队伍成了许多人 就业的首选,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因为此,我们没有看到多少颇具影响力的“大家”的身影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虽然有曲折,但总归是向前的。为此,五四青年节,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 坚定地做我自己,拥有并坚守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处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 时代肯定有我们不满意的地方(五四时代也如此),但这也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要拥有一个美 好的人生,需要我们努力奋斗!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自己,不要让世俗的沉疴以及形形色色的明规
6 天才的质疑,其实反映出一种渐趋成熟的社会心态——我们生活在常态的社会中,在天才与传奇之 外,我们更需要真实和常识,更需要普通的健康的孩子。 五、议论文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来源:2011 年 05 月 02 日 中国青年报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来临! 关于“五四”,关于她的主题,她的意义,她的影响,90 多年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些都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民主与科学成为“五四”的代言词。当年那些激情沸腾的场面,那些 神采飞扬的人,在时光流逝中,在时下青年的心目中,已渐行渐远…… 在无数次的咀嚼“五四”的意义后,我忽然想详细地知道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又一 次翻阅了那时大量的资料后,以我目前已不再“人云亦云”的年龄与思想状态,对“五四”仿佛又 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那是一个魅力无限的时代。 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那不仅是一个政治的“五四”,文化的“五 四”,更是一个社会的“五四”、经济的“五四”;一个几乎全面开放、求新求变的时代,一个只要 你想干,就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那个时代,出了一大批有作为的企业家。其代表人物有最早的海 归派之一陈光甫。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本金只有 7 万元,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小的银 行,但很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了上海举足轻重的大银行。陈光甫后来被称为“中国的摩根”,在美国、 欧洲享有很高的声望。作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留学生,他没有资本,也没有显赫家世,白手起 家创办银行,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另一个海归派——一代“棉纱大王”穆藕初,回国后就创办了一 系列的纺织企业。还有在本土成长起来的经营面粉厂、纺织厂的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被人称为 “纺织巨子”和“面粉大王”,尽管他们创业的起点是 1902年,但他们的企业真正做大、起飞也 是在五四时代。那一代民营企业家几乎都在五四时代发扬光大,成为各自领域的“大佬”。 那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五四”产生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大思想家。有像蔡元培、陈独秀、 胡适、鲁迅、钱玄同、吴虞,这些唱响与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界的“明星大腕”们,还有蒋 梦麟、陶孟和、段锡朋、周炳琳、傅斯年、罗家伦、汪敬熙、康白情等在学术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 家学者们。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在思想学术界依然影响不减当年。在他们的思想中,既有中国文化 温情美好的一面,也有西方文化进取向上的一面,他们是真正称得上学贯中西的人。 所以,“五四” 的非凡不仅在于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拥有的地位与影响,更在于在那个相对开放、相对宽松、求新求 变的时代,催生了一大批各个领域的“大家”。 历史留下的遗憾是,五四时代那种多元的思潮并存,人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对话的社会氛围以 及个人相对独立的环境被其后救亡图存激荡的民族浪潮替代。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是中国面临 的更为迫切的问题。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从此,中国社会又逐步回归到一元化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全民皆工“一片蓝”的五十年代;全民皆兵“一片绿”的六十年代; 全民皆农“一片灰”的七十年代;全民皆学“一片红”的八十年代;全民皆商“一片黄”的九十年 代。进入新世纪,公务员热兴起,说全民皆“官”或许不准确,但是,进入公务员队伍成了许多人 就业的首选,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因为此,我们没有看到多少颇具影响力的“大家”的身影。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虽然有曲折,但总归是向前的。为此,五四青年节,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 坚定地做我自己,拥有并坚守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处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 时代肯定有我们不满意的地方(五四时代也如此),但这也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要拥有一个美 好的人生,需要我们努力奋斗!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自己,不要让世俗的沉疴以及形形色色的明规
则和潜规则左右或扼杀了自己的梦想,不要让自己变成无理想,无抱负,有贪欲,恋势利的“青年”。 如果我们坚信,自己走过的路才叫路。那么,坚定地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用自己的双脚去开 拓,用整整一生的努力让属于自己的生命绚烂多姿。 每个人活在这世界上,也许有耕耘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收获。但是,衡量一个人有无成果的价值 尺度绝不仅仅是看收获谷物的多少,因为我们在耕耘自己那块今生必定要耕种的土地时,瘦弱的臂 膀变得强壮了,茫然的心变得充实了,在每一次的跌倒又爬起来后,知道了我们身后的土地正一点 点变得肥沃,我们开始懂得了该怎么活着,也知道了自己其实和别人一样是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 量来耕耘这块土地的。至于天上的那块云彩,为何会停留在别人的地上降下雨滴,而偏偏要晃过自 己的土地,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虽然这块云彩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收获谷物的多少,但是,我们大 可不必埋怨自己命运的不济,也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我坚信下一次,再下一次,只要我们每一次 都犁好地,播下种,那么,终会有一次机会,属于我们自己 让五四时代那些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让我们创造一个超越“五四”、把“五四”先贤的诸多 梦想变成现实的更加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生存的时代成为后来人追忆珍藏的时代,让我们自己成为 创造这样一个时代的人吧! 用激情和力量担负起历史的责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中国青年自己的历史责任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以往对国家的灾难性记忆都是从书本和影像资料中获得的,所以当一场 近在咫尺的灾难发生时,那种痛苦、惨烈的冲击,让很多青年人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汶川地震 就是以灾难的方式,对中国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了一次重塑。灾难催化出中国青年的无尽激 情。这种激情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但当一切归于平静,激情逐渐消退,青年人却绝不能如媒体评论所说的,“在集中的哀悼之后, 如释重负地重返过去的生活 力量已经凝聚,激情需要延续。走过3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 国的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新的历史责任,用年轻的激情和成长的力量,在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30年改革开放,求新、求变、求解放的时代精神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和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 求,也将这个古老的国度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面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国际形 势的风云变幻,青年一代更加需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大力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的追求融入民族的共同理想,在推动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 这是一个需要彰显责任的时代,需要一代敢于承担的青年 请将激情化作持续的爱。汶川地震遗留下的创伤需要持续而长久的爱来抚平,那些孤儿、孤老 和孤残,在今后的许多年里还需要青年志愿者们给予帮助和关爱,并让这种爱不断地接力下去 请将激情化作勇担历史责任的郑重承诺。5月30日,两名大学生通过新华网公开发出“做敢 于承担的一代”的倡议,在短短几天里得到了青年网民的热烈响应。“敢于承担”历史责任,既是
7 则和潜规则左右或扼杀了自己的梦想,不要让自己变成无理想,无抱负,有贪欲,恋势利的“青年”。 如果我们坚信,自己走过的路才叫路。那么,坚定地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用自己的双脚去开 拓,用整整一生的努力让属于自己的生命绚烂多姿。 每个人活在这世界上,也许有耕耘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收获。但是,衡量一个人有无成果的价值 尺度绝不仅仅是看收获谷物的多少,因为我们在耕耘自己那块今生必定要耕种的土地时,瘦弱的臂 膀变得强壮了,茫然的心变得充实了,在每一次的跌倒又爬起来后,知道了我们身后的土地正一点 点变得肥沃,我们开始懂得了该怎么活着,也知道了自己其实和别人一样是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 量来耕耘这块土地的。至于天上的那块云彩,为何会停留在别人的地上降下雨滴,而偏偏要晃过自 己的土地,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虽然这块云彩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收获谷物的多少,但是,我们大 可不必埋怨自己命运的不济,也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我坚信下一次,再下一次,只要我们每一次 都犁好地,播下种,那么,终会有一次机会,属于我们自己。 让五四时代那些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让我们创造一个超越“五四”、把“五四”先贤的诸多 梦想变成现实的更加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生存的时代成为后来人追忆珍藏的时代,让我们自己成为 创造这样一个时代的人吧! 用激情和力量担负起历史的责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中国青年自己的历史责任。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以往对国家的灾难性记忆都是从书本和影像资料中获得的,所以当一场 近在咫尺的灾难发生时,那种痛苦、惨烈的冲击,让很多青年人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汶川地震, 就是以灾难的方式,对中国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了一次重塑。灾难催化出中国青年的无尽激 情。这种激情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但当一切归于平静,激情逐渐消退,青年人却绝不能如媒体评论所说的,“在集中的哀悼之后, 如释重负地重返过去的生活”。 力量已经凝聚,激情需要延续。走过 30 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 国的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新的历史责任,用年轻的激情和成长的力量,在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30 年改革开放,求新、求变、求解放的时代精神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和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 求,也将这个古老的国度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面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国际形 势的风云变幻,青年一代更加需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大力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的追求融入民族的共同理想,在推动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 这是一个需要彰显责任的时代,需要一代敢于承担的青年—— 请将激情化作持续的爱。汶川地震遗留下的创伤需要持续而长久的爱来抚平,那些孤儿、孤老 和孤残,在今后的许多年里还需要青年志愿者们给予帮助和关爱,并让这种爱不断地接力下去。 请将激情化作勇担历史责任的郑重承诺。5 月 30 日,两名大学生通过新华网公开发出“做敢 于承担的一代”的倡议,在短短几天里得到了青年网民的热烈响应。“敢于承担”历史责任,既是
种姿态,更是一份承诺,成为当代青年前进的动力,正如总书记所期望的,“切实强化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 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请将激情化作脚踏实地的强国行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中,我 们要实现自身价值、开辟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的激 情,应该转化为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在中 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洪流中谱写壮丽青春 92年前,中国青年用激情吼出了民主科学的激昂呐喊,用力量高扬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89年后的中国青年,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面对世界的目光,承载党和人民的重托,将用激情和力量让青春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奋力开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多难兴邦 《求是》评论员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春伊始,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14日,“藏独”势力 策动西藏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紧接着,北京奧运火炬在西方几国传递过程中遭遇暴力冲击和破 坏;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数万生灵罹难……这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究 竞意味着什么? 目睹着这些天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前无数双被泪水泡肿的眼睛,体验着中华大地春潮般涌动的 至真大爱,感受着被磨难唤起并空前地凝聚起来的高涨激昂的民心民气,倾听着5月19日天安门 广场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后人群中爆发出的“中国加油!”的响彻长空的呐喊,我们领悟到的启示只 有一个: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 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这是因为她有着坚忍不拔、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这种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像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如民族血脉,世代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同社 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集聚起更加巨大的能量,支撑着我们战胜各种 艰难险阻、惊涛骇浪,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毋庸置疑, 我们今天也一定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难,重建被毁损的家园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坚强不屈的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有着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品 格,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震古烁今的中华文明,曾经创造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大 灾大难只会使我们的人民愈挫愈奋。这些日子里,始终有一种感慨在人们心头震颤:我们的人民太 好了!在地震巨灾面前,受灾群众表现出的惊人的坚韧、顽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空前的捐 款赈灾热潮,全国各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志愿者行动,献血站、献血车前长龙般的自愿献血者队伍, 全社会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全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巨大凝聚力,感天动地, 令世界动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救灾现场充满激情地宣示的那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 国人民!”就连外国网民也在CNN网站上感叹:“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 时人与人的互助”,“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吗?”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
8 一种姿态,更是一份承诺,成为当代青年前进的动力,正如总书记所期望的,“切实强化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 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请将激情化作脚踏实地的强国行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中,我 们要实现自身价值、开辟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年的激 情,应该转化为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在中 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洪流中谱写壮丽青春。 92 年前,中国青年用激情吼出了民主科学的激昂呐喊,用力量高扬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89 年后的中国青年,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面对世界的目光,承载党和人民的重托,将用激情和力量让青春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奋力开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多难兴邦 《求是》评论员 2008 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春伊始,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3 月 14 日,“藏独”势力 策动西藏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紧接着,北京奥运火炬在西方几国传递过程中遭遇暴力冲击和破 坏;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 级特大地震,数万生灵罹难……这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究 竟意味着什么? 目睹着这些天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前无数双被泪水泡肿的眼睛,体验着中华大地春潮般涌动的 至真大爱,感受着被磨难唤起并空前地凝聚起来的高涨激昂的民心民气,倾听着 5 月 19 日天安门 广场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后人群中爆发出的“中国加油!”的响彻长空的呐喊,我们领悟到的启示只 有一个: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 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这是因为她有着坚忍不拔、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这种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像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如民族血脉,世代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同社 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集聚起更加巨大的能量,支撑着我们战胜各种 艰难险阻、惊涛骇浪,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毋庸置疑, 我们今天也一定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难,重建被毁损的家园。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坚强不屈的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有着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品 格,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震古烁今的中华文明,曾经创造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大 灾大难只会使我们的人民愈挫愈奋。这些日子里,始终有一种感慨在人们心头震颤:我们的人民太 好了!在地震巨灾面前,受灾群众表现出的惊人的坚韧、顽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空前的捐 款赈灾热潮,全国各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志愿者行动,献血站、献血车前长龙般的自愿献血者队伍, 全社会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全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巨大凝聚力,感天动地, 令世界动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救灾现场充满激情地宣示的那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 国人民!”就连外国网民也在 CNN 网站上感叹:“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 时人与人的互助”,“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 13 亿人吗?”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
会主义互助协作机制高效运转。党和政府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 模范作用,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特有政治优势。而这些,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很难效仿的 多难兴邦,还因为灾难是一所大学校。自然灾害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灾难也使我们学到许 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一个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将变得更加 坚强、更加不可战胜;她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自己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2008年的这段日子,13亿中国人心潮激荡,有太多的人流下太多的眼泪,这些眼泪无人可以 “操纵”,完全发自心底。这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蕴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值得许多学科的 专家学者去深入地研究,也值得关注中国的国际观察家们正视和思考。我国地震灾情受到国际社会 的强烈关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并积极提供援助。在这场灾难面前, 国际社会同中国站在一起。对此,我们深怀感激之情。但是,也有极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借灾难“唱 衰”中国,他们的冷漠、偏见和愚昧令人震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意志,使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多难的中 国绝不会被压垮,我们的祖国必将在灾难中更加坚强地奋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加油前进 青春豪情为祖国燃烧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春是绚丽的朝霞,在斑斓中飞扬:青春是烂漫的百花,在斗妍中绽放。青春的豪情只有在时 代潮流中燃烧,才能汇聚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力量 92年前,由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推动的五四运动,如惊雷和闪电劈开了旧中国如磐铁幕,以前 所未有的历史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唤醒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近代百年耻辱史,是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艰难转型的历史。五四运动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一座丰碑,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且是中国青年运动与国家前途、 民族命运血脉相连、共同奋进的历史起点 92年来,一代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了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一路辚辚啸啸壮怀激烈,唱响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风起云涌的武装割据、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中,青春是血雨腥风里坚 守的铁骨,是枪林弹雨中不死的精灵,是跃马扬鞭不倒的旗手;在披星戴月的开拓年代、波澜壮阔 的改革开放、千帆竞渡的科学发展中,青春是荒野边关忘我的奉献,是命运抉择中无畏的闯将,是 攻坚克难时创新的先锋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历经90年积淀、凝聚、锤炼,成为中 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作为五四精神核心价值的爱国主义,更始终 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动因,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现代化建 设的时代号角。 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为广大青年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提供了广阔舞台。在载人航天、西气东 输等建设工地,到处有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考验面前,到处有青春跃动的 风景。改革开放让当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从载人航天精神到抗洪抢险精神, 从抗震救灾精神到北京奥运精神,每一种时代精神,都包含着青年的激情创造。 鲁迅先生曾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等词句描写自己身处的时代。今日之中国 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人民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国青年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辟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有赖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9 会主义互助协作机制高效运转。党和政府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 模范作用,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特有政治优势。而这些,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很难效仿的。 多难兴邦,还因为灾难是一所大学校。自然灾害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灾难也使我们学到许 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一个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将变得更加 坚强、更加不可战胜;她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自己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2008 年的这段日子,13 亿中国人心潮激荡,有太多的人流下太多的眼泪,这些眼泪无人可以 “操纵”,完全发自心底。这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蕴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值得许多学科的 专家学者去深入地研究,也值得关注中国的国际观察家们正视和思考。我国地震灾情受到国际社会 的强烈关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并积极提供援助。在这场灾难面前, 国际社会同中国站在一起。对此,我们深怀感激之情。但是,也有极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借灾难“唱 衰”中国,他们的冷漠、偏见和愚昧令人震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意志,使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多难的中 国绝不会被压垮,我们的祖国必将在灾难中更加坚强地奋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加油前进! 青春豪情为祖国燃烧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春是绚丽的朝霞,在斑斓中飞扬;青春是烂漫的百花,在斗妍中绽放。青春的豪情只有在时 代潮流中燃烧,才能汇聚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力量。 92 年前,由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推动的五四运动,如惊雷和闪电劈开了旧中国如磐铁幕,以前 所未有的历史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唤醒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近代百年耻辱史,是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艰难转型的历史。五四运动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一座丰碑,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且是中国青年运动与国家前途、 民族命运血脉相连、共同奋进的历史起点。 92 年来,一代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了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一路辚辚啸啸壮怀激烈,唱响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风起云涌的武装割据、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中,青春是血雨腥风里坚 守的铁骨,是枪林弹雨中不死的精灵,是跃马扬鞭不倒的旗手;在披星戴月的开拓年代、波澜壮阔 的改革开放、千帆竞渡的科学发展中,青春是荒野边关忘我的奉献,是命运抉择中无畏的闯将,是 攻坚克难时创新的先锋。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历经 90 年积淀、凝聚、锤炼,成为中 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作为五四精神核心价值的爱国主义,更始终 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动因,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现代化建 设的时代号角。 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为广大青年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提供了广阔舞台。在载人航天、西气东 输等建设工地,到处有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考验面前,到处有青春跃动的 风景。改革开放让当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从载人航天精神到抗洪抢险精神, 从抗震救灾精神到北京奥运精神,每一种时代精神,都包含着青年的激情创造。 鲁迅先生曾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等词句描写自己身处的时代。今日之中国, 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人民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国青年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辟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有赖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发愤学习、锻炼成才、不懈奋斗。 青年充满激情,在新时期如何传承爱国主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和谐 稳定的局面和历史性发展机遇来之不易。青年富有雄心壮志,只有把炽热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 动,才能让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青年敢为天下先,在新时期如何展现进步风采?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国 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青年富有创新精神,不仅要在本职工作上成为行家里手,而且要敢闯敢干, 勇于担当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力军。只有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青春才能 永葆活力 青年开放兼容,在新时期如何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 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发展 观一一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熠熠闪光。只有积极投身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广大青年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承担起历史重任。 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们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 不是铸定的偶像,是活动的生活。”先驱所畅想的“少年中国”,是充满创造活力的中国。 五四运动点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正在化作历史发展的华美篇章。继承五四运动光荣 传统,让青春豪情为祖国尽情燃烧,当代中国青年定会续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绝响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来源:南方周末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 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 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 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一一真实、真情、真 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虛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 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 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 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 前进的脚步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 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 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 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 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汘如雨,我们看着你 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 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 我们看着你笑逐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 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
10 发愤学习、锻炼成才、不懈奋斗。 青年充满激情,在新时期如何传承爱国主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和谐 稳定的局面和历史性发展机遇来之不易。青年富有雄心壮志,只有把炽热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 动,才能让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青年敢为天下先,在新时期如何展现进步风采?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国 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青年富有创新精神,不仅要在本职工作上成为行家里手,而且要敢闯敢干, 勇于担当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力军。只有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青春才能 永葆活力。 青年开放兼容,在新时期如何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 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发展 观——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熠熠闪光。只有积极投身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广大青年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承担起历史重任。 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们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 不是铸定的偶像,是活动的生活。”先驱所畅想的“少年中国”,是充满创造活力的中国。 五四运动点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正在化作历史发展的华美篇章。继承五四运动光荣 传统,让青春豪情为祖国尽情燃烧,当代中国青年定会续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绝响。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来源:南方周末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 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 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 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 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 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 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 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 前进的脚步……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 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 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 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 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 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 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 我们看着你笑逐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 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