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说伊涉见不祥之兆而作文劝戒。《史记·殷本纪》综合 以上二说:“帝太戊立伊涉为相。亳有样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 拱。帝太戊惧,问伊涉,伊涉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 帝修其德!大戊从之,而样桑枯死而去。伊涉赞言于巫咸。巫咸 治王家有成。”在这些说法中,巫咸与假于上帝、息怪去妖有关。 在较后的先秦文献中,巫咸被说成是一个著名的古巫,一个 最早的可知名姓的巫 郑有神巫曰季威,知入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天,期以 岁月旬日若神。(《庄子·应帝王》) 有神巫日季威,知入之生死存亡,期以岁月句日如神 (《列子》) 这两个传述同出一源,季咸即巫咸,在战国时人们皆认为他是 个神巫。 巫戚虽善祝,不能自祓也。(《蘑非子·说林下》) 祓即禳灾的法术,祝即祷祝。 巫咸作筮。(巛吕氏春狄·勿躬》) 筮字从巫,这里已经把巫咸看作是筮法的发明者。这个说法也见 于《世本·作篇》。《太平御览》引《外国图》: 昔殷帝太戊使巫威祷于山河。(卷七九○) 屈原楚辞中多次出现巫的形象,并提到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威将夕降兮,怀 椒糈而要之。《《楚辞·离骚》
王逸注:“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言巫咸将以日夕 从天而降,愿怀椒糈而要之,使占此吉凶也。”(《楚辞集注》卷一) 由于战国时已将巫咸视为古巫,影响到汉以后史家对“伊涉 赞巫咸”的解释,如司马贞《史记索隐》就说:“巫咸是殷臣,以巫 接神事,太戊使禳桑谷之灾,所以伊涉赞巫咸。” 后世则把巫咸推到更为古远的时代,如: 黄神(帝)与炎神(帝)争斗(于)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 咸,曰:果哉,而有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归藏》 神农使巫咸主筮。(《路史》后纪三) 巫威,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太平御览》卷七二 引《世本》) 这些说法多靠不住。总之,巫咸是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姓的巫 者而被后人记忆的。从而使得后人多把他当做历史上的第一个 巫者或古巫的代表 最后,我们再引一段与巫咸有关的材料,即《周礼》中的“九 巫”之说 九之名,一日巫更,二日巫咸,三日巫式,四日巫目, 五日巫易,六彐巫比,七日巫祠,八日巫参,九日巫环,以辨 吉凶。 这是以九位筮者命名的筮法,筮字出于巫,古巫多掌筮,此九人 皆是巫,故宋儒刘敞等“并读九巫如字,谓巫更等为古精筮者九 人,巫咸即《世本》作筮之巫咸……”(见《周礼正义》卷四十八,中 华标点本,1964页) 《说文解字》说巫是以舞降神者,“降神”的意思张光直先生
说得很明白:“就是说巫师能举行仪式请神自上界下降,降下来 把信息指示交与下界。”18他指出,神固然可以降,而巫亦可以 涉”即到上界与神祖相会我们记得“绝地天通”的故事中断绝 天地交通的说法,徐旭生先生解释说当时的巫可以上登高山与 天神相交通这些说法,可由《山海经·大荒西经》的“十巫”之说 得到证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 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 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袁珂解释说:“即从此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之意。灵山,盖 山中天梯也。诸巫所操之业主,实巫而非医也。”《山海经》又 载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 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内西经》 不过,商周的巫,在记载中已经看不到登山通天的迹象,这也许 就是绝地天通的结果 巫咸究竟是官巫(巫官)还是民巫(俗巫),记述多不同历史 学家认为,上古曾有一巫官合一的时代。李宗侗认为在上古时 代,“君及官吏皆出于巫”。如陈梦家论商代巫术时也说:“由巫 而史而为王者的行政官吏;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 巫之长。””虽然,在人类学中我们会看到原始文化中部落或氏 族首领兼巫师的例子,但君出于巫的原理在世界文明史上能否 有普遍性,涉及的问题复杂,难于轻易论断。处理这种政治史的 问题,不在本书的范围之内。不过,上占中国社会的君王兼行某
些巫术性质的活动,在文献上有迹可见。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子就 是“汤祷”的传说。 在《墨子》、《荀子》《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及《说苑》 中都记载了这个传说,《墨子》中说: 汤日:“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日曰:今天 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 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 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树 说于上帝鬼神。(《墨子·兼爱下》) 这只说汤在大旱时祈祷求,自为牺牲,并未明显涉及巫术《吕 氏春秋》也传述了这个故事: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下大早,五年不收,汤乃以身 祷于桑林,日:“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 入。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 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大悦,雨乃大至。 (《颇民篇》) 《尸子·君治篇》所载大意略同:“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 衣,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身”按照这些说法, 是指汤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献祭上帝的牺牲,祈请上帝赐雨下民。 在这里虽有祭祀神灵的行为,但还不能说汤是以巫术求雨。唯有 剪其发,磨其手”的意义不明。《文选·思玄賦》李注中也曾述 及: 《淮南子》日: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本 祭为民,岂平自当之,乃使人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
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文选》卷十五 类似的记述也见于《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帝王世纪》 不少人类学家都认为汤的以身为牲,实际上是一种祈雨巫 术,因而认为汤即是一大巫,至少承担有巫的某些职能如在上 面的故事中“剪发及爪”的说法,表面上似与“发、须、爪”的巫术 有牵连,实际上大概只是自洁以就祭的意思。不过,在古代历史 上,求雨的祭款往往采取焚巫的形式,与巫确实有关。《左传》僖 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郑玄注:“巫,女巫也,主祈祷请 兩者。或以为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 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礼记·檀弓下》:“岁旱,穆 公召县子面间然,日;天久不爾,吾欲焚巫赶而奚若?”《论衡·昭 零》所载相似:“鲁穆公时,岁旱,穆公问县子:寡人欲暴巫,奚 如?”中国古史上有焚巫求雨的传统,由此来看,汤欲自焚,在当 时也可能并非出于爱民之心,而是以大巫的身份自觉履行焚巫 的传统,以求降雨。据裘锡主的研究,“在上古时代,由于宗教上 或习俗上的需要,地位较高的人也可以成为牺牲品”。他还指出, 焚巫是焚烧巫赶以求雨,暴巫是曝晒巫赶以求爾,他认为尽管穆 公所在的战国时代焚巫的方法已演变为暴巫,但商代焚人为牺 牲以求雨的现象在卜辞中并不少见。2 由于古代文献上多有“在男曰观在女日巫”的说法,有学者 就认为巫本为女性职务,应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虽然民族学家 有关于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由女性担任萨满的记述,但就中原 文明的古史阶段来看,在女曰巫”并不是说上古的巫术皆由女 巫来执掌,因为还有“在男日觋”。传说中最著名的古巫巫咸、巫 彭等都是男性。陈梦家认为,由卜辞可见,当时王者的地位已极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