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群体研究 ·21· 相信自己的理智正在失去用处;另一个是他感到他的情感反应是 过分的,极端的。这就迫使他提出了一些问题。后来反思这种现 象的科学家也提出了完全相同的问题。莫泊桑说: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群体“并不推理”。但是,知果其 中每个个人都推理,为什么群体就不推理呢?为什么一 个群体会不假思索地去做组成它的所有个体成员都不会 去做的事呢?为什么一个群体会屈从于强烈的欲望和不 可遏制的愚蠢冲动呢?为什么一个群体中的成员会如此 受到群体的支配,并做出其任何成员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呢?一个陌生人大声喊,然后突然间,所有人都被一种 狂热所支配,都陷入了同一种不假思索的活动。没有人 想要拒绝。一种相同的思想在人群中迅速地传开,并支 配着大家。尽管人们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 观点、信仰、风俗和道德,但是,他们都会向他猛扑过去, 都会屠杀他、淹死他,不需要任何理虫。而他:中的任何 一个,如吴是独自一人,那就会飞奔向前,冒着生命危险 去拯救那个他见在正在杀害的人。(莫泊桑,1979:103) 这些文句的思想和语句准确无误,不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这 位小说家已经表述得这么好,我们不可能再予以提高。然而,莫泊 桑犯了一个错误,在否认集体和人群的推理能力方面,流行的说法 并不是惟一的。正如下面两个例子所说明的,哲学家们遵循广为 传播的观点,在他们的论著中也充斥着这样的主张。季诺维也夫 在《裂口的高地》(The Yawning Heights)中说,准确深刻的思想只 有个人才有,而错误愚蠢的思想则都来自民众。他们中的个人都
·22· 群氓的时代 追寻盲目和刺激。法因哲学家魏尔(Wil,S.)①D的道德热情是众 所周知的,她印证了季诺维也夫的观点: 至于思想,关系就倒过来了。在这种关系中,个人此 群体伟大,就像重要的东西总比微不足道的东西大一 样,因为思想是由个别的头脑与它面对面地形成的,而集 体是不思考的。(魏尔,1955:108) 此类观,点清楚地表明,人们普遍认为,人群和群体的生活受到 强烈感情和极端情感性活动的支配。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智力来 控制他们基本的情感状态,所以情况就更加如此。单个的个人如 果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就会发现自己的人格按着这种规则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虽然他并不总是能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是变成了另 -个人。集体的“我们”借着个体的“我”而开口说话。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花了读者大量的时间,来强调这些 恐想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一般都会忽略这些普通的思想。我们经 常无视它们,而事实上,它们是许多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基础。 三 这样就产生了问题,因为现在只有个人存在。那么一个人是 怎样从这些社会原子出发而得到一个集体的整休(collective totality)的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是怎样采纳并表达外来观,点的 呢?事实是,个人不自党地把外来的态度和感情内在化。他沉溺 于暴行,纵情于狂欢。他并不知道它们的原因或目的,但还自以为 很了解。他甚至相信他看到了不存在的东西,相信任何传人他耳 朵的未经核实的谣传。无数的人就是这样沉迷于社会的一致性之 )魏尔(1909一1943),法国社会哲学家、政治活动家,神秘主义者
第一章群体研究 ·23· 中。他错把总体的一致当成了由每个人的理智所确立的真理。 是暗示(suggestion)或影响(influence)产生了这种奇特的蜕 变。我们真正看见的是刈人民意识的一种驾驭和控制。个命令 或信息生.了一个思想。人们像接受一些信念一样地接受某种感 情或行为,而这些人又没有合理的理由这样做。个人幻想他们正 在己作决定: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很容易受到影响或暗示的支 配。弗洛伊德很好地描绘了这种现象的特有本质: 我应该提出一种观点,来区分暗示和其他的心理影 响,比如一条命令,或者是发出一条信息或指令。它们的 区别是,就暗示而言,当一种想法在另一个人的头脑中被 唤起时,它随即就被接受了,好像它是从自已头脑中自发 产生的,而对它的起源却没有予以检查。(弗洛伊德:I, 82) 随后的颠倒也是这个谜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某事 物的原因,而不是后果;是声音,而不是回音;都幻想自己能够独自 拥有,而实际上只是与其他人分享。此外,他还分裂,还变化。但 他与其他人同在时就不再是一人独处时的他,他的公共行为和私 下行为是两个不同的事物。 我要打个比方来总结这个总的看法。集体层次的暗示和影响 就如同个人层次的神经症。两者一方面都假定抛弃或回避逻辑思 维,偏爱非逻辑思维;另一方面是其外在生活和内在生活的分裂, 以及个人理性和非理性的分离。在这两种情况下,个人都失去了 与现实和自信的联系。结果是,个人急切地屈服于群体或者领袖 (很可能就是那个治疗专家)的权威,顺从地接受别人对他的言行 举止的指点。在他的内心,个人的人格与社会的人格进行着斗争。 他是这种斗争的牺牲品。当他独处时,他服从对真理的尊重,知道
·21· 群氓的时代 什么是理智和道德,而当他作为群体的一员时,其所作所为就完全 背道而驰了。我们能够作进一步的比较。正如外在影响能够侵入 并吞没个人,使他成为清一色的群体的一员,而他在其中只是一些 模仿行为的集合,同样,神经症侵蚀着他的思想的意识层面,直至 他的话语和行为仅仪成为对童年生活痛苦的、一再重复的生动 回忆。 但是它的影响显然是非常不同的。前者使得个人生存在群 体中,并最终使得他不能独自生活;后者阳止他与其他入共处,把 他从群体中分离出来,使他囚禁于自身之中。总之,暗示使人社会 化,而神经症使入非社会化。从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倾向中产生了 无数的紧张关系。现代社会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并使他们极 端化。有一件事很明显,必须牢记在心:我」所谓的“集体疯狂”与 “个人疯狂”本质上并不相同。轻易得出结论,说一种疯狂来自另 一种疯狂,这是不恰当的。根据我刚才的阐述可以看到,“集体疯 狂”来自对社会的过分强调以及群体对个人的完全融合,而“个人 疯狂”则是由于他不能与别人共存,在社区生活中不能作出必要妥 协的结果。 这些对比当然不是偶然的。自一开始,研究暗示或影响和神 经症的就是同-一个人。前者和集体歇斯底里有关,后者和个人歇 斯底里有关。我们必须再一次认识到勒邦和弗洛伊德令人羡慕的 勇气。他们给这些现象赋予了一种科学的观念。勒邦大胆地把暗 示放到了群体心理学的核心。而弗洛伊德则把款斯底里放到了个 人心理学的核心。 没有入想严格地证明这些关于暗示或者影响的假设。然而我 们相当肯定,在社会生活中,心理的较低层次接管了较高的层次, 炽热的本能替代了冷静的理智。这就像自然界中能源的最高形 式,如引力和电力,分解到了其最低的形式,即热。这种信念与一 种广为传播的信念密切相关。那种信念认为,在理智和情感的斗
第一章群体研究 ·25· 争中,情感总是赢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是社会动物。 几下年来,世界上的人们都有着类似的思想。他们都想要解 释,为什么个人的行为是合乎逻辑的、一致的,而一旦他们成为群 体的一员,就失去了这些特性。然而,如果我们要创建一门科学, 就必须对原因和结果作严格的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人 的智慧,以及诗人和哲人的智慧少有进展的领域内取得成功。全 于我们好奇的对象,它依然诱惑着我们,就像它曾激起我们前人的 兴趣一样。 第二节 民众的反叛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都知道我们现在研究的这种群体心理现 象。这种现象很怪异,曾经引起了某些喜欢猎奇的学者的兴趣。 但是,对于一门学科的诞生来说,仅仅知道一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够 的,仅仅是发现了这种现象的怪异也是不够的。这种现象必须褪 去其作为插曲的无害性,必须得到充分的强调,以致成为我们所有 人夜不能寐的原因,成为我们不得不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 们的社会变成一系列的市场之前,又有谁在乎人们交换商品以获 取货币呢?同样的,在精神病人被关押隔离之前,或者精神病广为 传播之前,又有谁在乎歇斯底里呢?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在意。同 样的,暗示或影响有力量把个人转变成为氓民。它并不是从常识 的黑暗中发掘出来,得到强调,并成为群体心哩学的核心主题,直 到群体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增长。当个人在街道、办公室、工厂 和政治集会等场所投身于群体时,我们注意到了这些个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