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三章经验主义认知观 理和物质环境的制约,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超验的,不依赖认识 主体的身体经验及其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认知观支配 下,他们将语言视为抽象的符号,抽象符号可以独立于任何机体的特 性直接与世界上的事物对应,语言符号之所以获得意义是通过与外 部世界发生联系。如此将符号与意义严格分割开来,是因为也只有 这样才能把思维看做是抽象符号及其规则的逻辑运算。 按照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论述,客观主义的主要论点如下: (1)符号的意义来自与外部世界的对应,意义是符号与客观现 实之间的抽象关系;思维是由规则支配的抽象符号的机械运算。 (2)理性的核心是形式逻辑,是纯心理过程。 (3)概念是外部世界的抽象的心理表征或逻辑实体,思维是无 形体的,可以独立于人的生理、感知系统和神经系统。 (4)对意义的研究是描述其真值条件和与世界的对应关系,任 何对意义的客观分析最终要简化为“字面”概念和命题。 总之,客观主义认为通过人的感知觉可以感知客观世界及其关 系,比如人通过观察、触摸、移动一块石头而认识它。语言中的词语、 概念、命题与客观事物的特性相对应,语言可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客观 现实,也只有运用语言,人们才能作出关于世界“真”还是“假”的陈 述,才能准确交流他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想像和隐喻使人脱离 现实,因而是不可靠的,是主观的,个人的。 语义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语义是反映人类思 维过程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因而与哲学、心理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全面、深入研究语义,就必然涉及哲学、心理学上复杂的问题。认 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语言 的意义与认知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而词法、句法是受语义制约的。什 么是“意义”这个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在客观主义观念支配下,产生了相应的语义观,即客观主义语义 论。这一理论的早期代表是弗雷格(G.Frege)。他认为语言符号 (sign)有一个客观的“意义”(sense),通过这个意义,词语可以“指称
经验主义认知观 31 (refer,reference)某一具体事物;其他的观念、想像和思维过程都是 主观的,与意义和指称毫无关系。后来的真值条件语义学即是受到 客观主义的影响,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以客观真假值为条件的。语义 特征分析法、转换一生成语义理论都认为自然语言具有独立于人之 外的客观意义,是与客观现实相对应的,语义研究即是研究语言符号 的客观意义,研究语言表达如何与客观世界相对应,其他认知、思维 过程是纯心理的,与语言研究尤关。在对待词的“外延”和“内涵”意 义时,认为词的外延是和客观世界直接联系的,内涵是事物客观特征 的反映,人]依靠这种联系和反映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从传统的 符号三角形语义理论到现代的各种语义理论都认为语言通过概念和 指称关系反映客观世界,如图所示: 语言→概念/指称关系·客观世界 传统观点认为概念是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不受人认识 事物的方式的干预,这是认知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的关键分歧。认 为语言符号的意义与客观事实相对应的观点带来很多的问题: 首先,关于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及其之间的关系问题。语言中有 大量的多义词,即同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义。比如operation这个 词,它可以表达“外科手术”、“操作”、“作战”、“经营”等不同的概念, 如果说词与客观世界有对应关系,为什么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对应呢? 在下例中,buttress表达的是相同还是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 又有什么联系呢? He buttressed the wall. He buttressed his argument with more facts. 客观主义的语言观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抽象现(the abstract view)和同词异义观。抽象观认为,在表示建筑的“buttress'”和表示 争论的“buttress'”中间有一个总括的中性的BUTTRESS概念,两例 中的“buttress'”是这-一概念的不同形式。而同词异义观则相反,认 为这是同一词的两个不同的意义,第一个意义是客观的、字面的意
32 第三章经验主义认知现 义,第二个是经过隐喻而约定俗成为另一个意义,属同形异义词。 这两种语义观有其不足之处。其一,它们不能解释“I am feel. ing up'”与“】am happy”之间的同义关系,因为“up”与“happy”之间 并没有所谓的总括的抽象的意义,也找不到任何联系使二者成为同 义词。更不能解释为什么建筑词汇会用于争论。其二,如果这种不 同的意义被认为是同形异义词或一词多义,那么一个词的不同意义 可以数不胜数(包括词典中列出的和没有列出的),而且新的意义在 不断产生,如何解释新意义产生的内在原因和词义之间的联系?大 脑又是如何理解、记忆、处理这些新的信息的? 第二,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词来指称,如一只狗可以用dog, animal,poodle等来指称,他J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第三,从语义与句法的关系方面,其他的语言学派认为句法可以 独立于语义或人的认知独立存在,句法是自主的,纯形式的,是符号 在规则支配下由简单形式组合为复杂形式的过程。因此,结构主义 可以对句型进行层次分析,转换生成语法可以进行句型抽象的形式 转换,同一深层结构的不同转换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如此,就完全 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意义是由所谓深层结构而来的。另外,根据 客观主义的信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的推理是语言符号之间抽象 的逻辑运算,人类的身体构造及其在环境中运作方式在决定概念和 推理是如何形成和进行方面不起作用。但就我们对语言的经验而 言,不同的形式传达不同的意义。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些问题在以前的语言学理论中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因为 以前的语言研究要么研究语言与客观现实的对应,要么研究语言内 部的关系,并没有把人的认知纳入语言研究。过去的语言理论虽然 也研究隐喻语言,但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隐喻仍被 排斥在语义研究的主流之外。直到生成语义学派才提出句法和语义 不可分、语义在句法中起着中心作用的论点。 近些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学、心理学、语言 学等对“概念范畴”(conceptual categories)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
经验主义认知观 33 究,并在大茸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范畴、意义、思维和推理与以前 不同非客现主义(non-objectivism)的观点。他们将这种新的观点称 为经验现实主义或简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experiential- ism)。这里的经验主义不同于哲学史上早期的经验主义(empiri- cim),这里的经验也不是指被动地印在“白板”上的感知印象,而是 指由人的身体构造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一运动经验和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范畴结构和意象图式。经验主义认知观 的主要观点如下: (1)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人类认知结构来自人体的经验, 并以人的感知、动觉、物质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对直接概念和基本 范畴以及意象图式进行组织和建构。 (2)思维具有想像性。间接的概念(不是直接来源于经验的概 念)是运用隐喻、转喻思维方式的结果,并以此超越对外部世界的直 接映象或表征(literal mirroring or representation)。就是这种想像 力才产生了“抽象”的概念。 (3)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 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意义与推理也是基于以上概念结构与认知 模式。 (4)概念结构和认知模式具有完形特性(gestalt properties)。 学习和记忆的认知过程依靠完形结构,而不是抽象符号的机械运算。 经验主义承认客现存在的现实性,但认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 是来自与外在实体的对应,而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所谓“经 验”包括个人或社会集团所有构成事实上或潜在的经验的感知、动 觉,以及人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方式等等。经验主 义强调经验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同时也认为认知对经验能动的组 织作用。 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其结构与功能是人类经验的 产物,与客观世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语言的中介是人类经 验所促动的人类概念。所以,语言能力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和
34 第三章经验主义认知观 知识的一个自主的形式系统,而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句法也不是 自主的,任意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是由认知、语义、语用等因素 促动的。 经验主义还强调理解和想像的作用。理解是解释意义和推理所 必需的。想像不仅在发现、发明和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是意义、 理解和推理的中心。M·约翰逊在《心中之身》一书的一开始就说“没 有想像,世界上的-切将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想像,我们无法理解我 们的经验;没有想像,我们就不能推断关于世界的知识。”(1987: preface) 经验主义因此特别重视隐喻对人类认知体系和语言形成的作 用,因为隐喻将理性(reason)和想像结合起来。理性涉及范畴化、包 含和推理。面想像是以一事物对待另一事物,是隐喻思维过程。人 类日常思维大部分是隐喻的,推理也运用隐喻思维,所以人的理性本 质土是想像的、隐喻的。隐喻是人们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事物的重 要工具之一,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没有真理,而是说对世界的认识不 能独立于人和人的认知体系。 第二节 对语言基本问题的重新认识 认知语言学就是在上述认识论、语言观及其信念的基础上形成 的新一代的语言理论。在上述信念指导下,认知语言学在对大量语 言现象,特别是对隐喻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的语 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释,现总结 如下: 1.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是由大脑中的概念相 连接,而概念的作用只是一种连接纽带,没有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 成的作用。所以,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有对应的关系。认知语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