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阶段 从 Fleming观察到青霉素抑杀革兰氏阳性细 菌要比革兰氏阴性细菌列为有效开始,至 1945年观察到青霉素对细菌的形态学的效 应为止,人们得出的结论是青霉素必定干 扰了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阶段 从Fleming观察到青霉素抑杀革兰氏阳性细 菌要比革兰氏阴性细菌列为有效开始,至 1945年观察到青霉素对细菌的形态学的效 应为止,人们得出的结论是青霉素必定干 扰了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阶段 随着对细菌细胞壁的分离和粘肽组成的认识 开始,人们观察到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细菌 细胞变成了球形,很类似受溶菌酶作用而产 生的原生质体,由此认为青霉素必定影响了 细胞壁的合成。 Park及其同事则观察到受抑制的葡萄球菌累 积了尿核苷,推测这是由于青霉素阻断了细 菌细胞壁合成的某一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阶段 随着对细菌细胞壁的分离和粘肽组成的认识 开始,人们观察到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细菌 细胞变成了球形,很类似受溶菌酶作用而产 生的原生质体,由此认为青霉素必定影响了 细胞壁的合成。 Park及其同事则观察到受抑制的葡萄球菌累 积了尿核苷,推测这是由于青霉素阻断了细 菌细胞壁合成的某一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阶段 开始于1957年,人们阐明了粘肽的结 构及其生物合成,并确定青霉素是抑制了 粘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转肽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阶段 开始于1957年,人们阐明了粘肽的结 构及其生物合成,并确定青霉素是抑制了 粘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转肽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能抑制粘肽合成的转肽 反应而使两条聚糖链不能连接成交链结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能抑制粘肽合成的转肽 反应而使两条聚糖链不能连接成交链结构
交链系统酶促反应 R—D—A DD羧肽酶 R—D—Aa-D—Aa D—A R-NH, DD转肽酶 R一D—Aa~ CONHR H,O 内肽酶 R一D—Aa+RNH2
交链系统酶促反应 R D Ala D Ala R R D D A A D Ala ~CONHR' R'-NH2 H2 O H2 O R D Ala + R'-NH2 DD-羧肽酶 DD-转肽酶 内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