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浮沉降决定条件药物性能辛甘,温热酸苦咸,寒凉质地植物,茎、矿、骨、贝壳,果叶、花实、种子人为炮制汤、姜汁醋、盐水、童便影响配伍因素第四节归经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一一主要对某经(脏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及明确指出药物治病的范围,指出药物治病的具体病位。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第五节有毒与无毒药物毒性的大小是临床选用药物、确定用量和使用时间长短的重要依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强度和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为使用药物提供依据。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第五章配伍配伍的概念: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配伍的意义:从中药的发展史来看,在医药萌芽时代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后来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对药性特点不断明确,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由于疾病可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
决定条件 升浮 沉降 药物 性能 辛甘,温热 酸苦咸,寒凉 质地 植物,茎、 叶、花 矿、骨、贝壳,果 实、种子 人为 影响 因素 炮制 汤、姜汁 醋、盐水、童便 配伍 第四节 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 及其经络) 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及明确指 出药物治病的范围,指出药物治病的具体病位。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第五节 有毒与无毒 药物毒性的大小是临床选用药物、确定用量和使用时间长短的重要依 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强度和可能产生的毒副 作用,为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 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第五章 配 伍 配伍的概念: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 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 配伍的意义:从中药的发展史来看,在医药萌芽时代治疗疾病一般都 是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后来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对药性特点不断明 确,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由于疾病可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
或虚实互见,或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情,因而用药也就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配伍用药的规律,从而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因此,掌握中药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配伍的内容:药物配合应用,相互之间必须产生一定的作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的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削弱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也有的合用可以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都是谈药物配伍关系,分述如下: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对那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古方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清金散,即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出血的病证;再如马齿苋治疗痢疾;夏枯草膏消瘘瘤;益母草膏调经止痛;鹤草根芽驱除虫;柴胡针剂发汗解热;丹参片剂治疗胸痹绞痛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枝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知母配贝母,可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又附子、干姜配合应用,以增强温阳守中,回阳救逆的功效;陈皮配半夏以加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全蝎、蜈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象这类同类相须配伍应用的例证,历代文献有不少记载,它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获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又大黄配芒硝治热结便秘,大黄为清热泻火,泻热通肠的主药,芒硝长于润燥通便,可以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是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的例证。文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石膏为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的主药,牛膝引火下行,可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白芍配甘草治血虚失养,筋挛作痛,白芍为滋阴养血,柔筋止痛的主药,甘草缓急止痛,可增强白芍荣筋止痛的作用;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黄连为清热燥湿,解毒止痢的主药,木香调中宣滞,行气上痛,可增强黄连清热燥湿,行气化滞的功效。这是功效不同相使配伍的例证,可见相使配伍药不必同类。一主一辅,相辅相成。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即是相使的配伍。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戟人咽喉”令人咽痛音哑,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合了;甘遂畏大枣,大枣可抑制甘遂峻下逐水,减伤正气的毒副作用: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
或虚实互见,或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情,因而用药也就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 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配伍用药的规律,从而既照顾到复杂 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因此,掌握中药配伍规律对指导 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配伍的内容:药物配合应用,相互之间必须产生一定的作用,有的可 以增进原有的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削弱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降低 或消除毒副作用,也有的合用可以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神农本草 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 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 之”。这“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都是谈药物配伍关系,分述如下: 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对那病情比 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古 方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清 金散,即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出血的病证;再如马齿苋治疗痢疾;夏 枯草膏消瘿瘤;益母草膏调经止痛;鹤草根芽驱除绦虫;柴胡针剂发汗解 热;丹参片剂治疗胸痹绞痛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 功效。如麻黄配枝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知母配贝母, 可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又附子、干姜配合应用,以增强温 阳守中,回阳救逆的功效;陈皮配半夏以加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象这类同类相须 配伍应用的例证,历代文献有不少记载,它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 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 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 消肿的主药,获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又大黄配芒硝 治热结便秘,大黄为清热泻火,泻热通肠的主药,芒硝长于润燥通便,可 以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 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 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是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的例证。又石膏配 牛膝治胃火牙痛,石膏为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的主药,牛膝引火下行,可 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白芍配甘草治血虚失养,筋挛作痛,白芍为滋 阴养血,柔筋止痛的主药,甘草缓急止痛,可增强白芍荣筋止痛的作用; 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黄连为清热燥湿,解毒止痢的主药, 木香调中宣滞,行气上痛,可增强黄连清热燥湿,行气化滞的功效。这是 功效不同相使配伍的例证,可见相使配伍药不必同类。一主一辅,相辅相 成。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即是相使的配伍。 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 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戟人咽喉”令人咽 痛音哑,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合了;甘遂畏大枣, 大枣可抑制甘遂峻下逐水,减伤正气的毒副作用;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
减轻熟地滋腻碍胃,影响消化的副作用;常山畏陈皮,陈皮可以缓和常山截症而引起恶心呕吐的胃肠反应,这都相畏配伍的范例。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麝香杀杏仁毒;绿豆杀巴豆毒;生白蜜杀乌头毒;防风杀霜毒等。可见相畏和相杀没有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也就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子,莱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的温胃正呕的作用;近代研究吴茱英有降压作用,但与甘草同用时,这种作用即消失,也可以说吴茱恶甘草。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中若干药物。【本讲课程的小结】(1)中药药性理论概念、四气、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2)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3)七情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讲课程的作业】1.简述四气、五味的含义。2.简述升降与浮沉的作用特点。3.试述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4:何谓七情,简述其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减轻熟地滋腻碍胃,影响消化的副作用;常山畏陈皮,陈皮可以缓和常山 截疟而引起恶心呕吐的胃肠反应,这都相畏配伍的范例。 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羊血杀 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麝香杀杏仁毒;绿豆杀巴豆毒;生白蜜杀乌 头毒;防风杀砒霜毒等。可见相畏和相杀没有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 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 法,也就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 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的温胃 止呕的作用;近代研究吴茱萸有降压作用,但与甘草同用时,这种作用即 消失,也可以说吴茱萸恶甘草。 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贝母反乌头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中若干药物。 【本讲课程的小结】 (1)中药药性理论概念、四气、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3)七情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讲课程的作业】 1.简述四气、五味的含义。 2.简述升降与浮沉的作用特点。 3.试述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4.何谓七情,简述其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课程名称:《中药学》第2周,第1讲次摘要第六章用药禁忌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用药剂量与用法第八章解表药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2.掌握掌握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3.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4.熟悉妊娠用药禁忌。5.熟悉剂量与药效的关系。6.熟悉解表药的配伍方法、使用注意7.了解服药饮食禁忌。8.了解中药的煎法及服法9.了解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太长,禁忌等注意事项。【重点】1.配伍用药禁忌。2.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法。3.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课程名称:《中药学》 第 2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用药禁忌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八章 解表药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1.掌握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 2.掌握掌握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 3.掌握 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 4.熟悉妊娠用药禁忌。 5.熟悉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6.熟悉解表药的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7.了解服药饮食禁忌。 8.了解中药的煎法及服法。 9.了解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太长,禁忌等注意事项。 【重 点】 1. 配伍用药禁忌。 2. 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法(包括先 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法。 3. 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难点】1.配伍用药禁忌。2.确定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煎法及服法。3.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复习提问何谓七情,简述其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导言(1)课题介绍。(2)用药禁忌的概况介绍。(3)用药剂量与用法的概况介绍。(4)解表药的概况介绍。【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六章用药禁忌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注意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的饮食禁忌四个方面。一、配伍禁忌所谓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也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累计
【难 点】 1. 配伍用药禁忌。 2. 确定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煎法及服法。 3. 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复习提问 何谓七情,简述其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导言 (1)课题介绍。 (2)用药禁忌的概况介绍。 (3)用药剂量与用法的概况介绍。 (4)解表药的概况介绍。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六章 用 药 禁 忌 为了确保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注意用药禁 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的饮 食禁忌四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所谓配伍禁忌,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 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也即《神农本草经》 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 反者18种,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 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