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引言部分: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等基本部分: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一,牙合的建立(5分钟)概述牙合学发展史研究方法口颌系统牙合、咬合的定义与区别(3分钟)(一)影响建牙合的因素(5分钟)(二)建牙合的动力平衡(2分钟)1、颌面肌的动力平衡定义2、各方向作用力(10分钟)3、不同作用力对牙弓发育的影响(5分钟)二、不同阶段牙合的特点(一)乳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4岁以前:(5分钟)4—6岁:(8分钟)(二)替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教学内容(3分钟)与时间分配1、第一恒磨牙萌出的重要性(20分钟)2、替牙牙合的特征(三)恒牙期间的牙合特征:(5分钟)三、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一)牙列与颌骨的关系(8分钟)Balkwill角Bonwill的等边三角形:重点在两侧对称Monson球面学说:下颌牙弓牙合面与之相吻合(二)牙列与面部的关系面部标志点:(2分钟)(3分钟)面部协调关系:颅颌面部与牙型、牙弓的关系:(5分钟)参考线与参考平面(8分钟)结束部分:(8分钟)基本内容的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和思考题、提示下次课预习的章节以及自学的内容等
教学内容 与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等 (5 分钟) 基本部分: 第三章 牙列、牙合与颌位 第二节 牙尖交错牙合 一. 牙合的建立 概述 牙合学发展史 研究方法 口颌系统 (5 分钟) 牙合、咬合的定义与区别 (3 分钟) (一)影响建牙合的因素 (5 分钟) (二)建牙合的动力平衡 1、颌面肌的动力平衡定义 (2 分钟) 2、各方向作用力 (10 分钟) 3、不同作用力对牙弓发育的影响 (5 分钟) 二、不同阶段牙合的特点 (一)乳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 4 岁以前: (5 分钟) 4—6 岁: (8 分钟) (二)替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 1、第一恒磨牙萌出的重要性 (3 分钟) 2、替牙牙合的特征 (20 分钟) (三)恒牙期间的牙合特征: (5 分钟) 三、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一)牙列与颌骨的关系 (8 分钟) Balkwill 角 Bonwill 的等边三角形:重点在两侧对称 Monson 球面学说:下颌牙弓牙合面与之相吻合 (二)牙列与面部的关系 面部标志点: (2 分钟) 面部协调关系: (3 分钟) 颅颌面部与牙型、牙弓的关系: (5 分钟) 参考线与参考平面 (8 分钟) 结束部分: (8 分钟) 基本内容的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和思考题、提示下次课预习的章节以及 自学的内容等
备注讲授内容概述1、牙合学发展史2、研究方法3、口颌系统一、牙合的建立牙合(occlusion)咬合(articulation)建牙合(一)影响建牙合的因素:(二)建牙合的动力平衡颌面肌的动力平衡:作用于牙弓的向前力与向后力、向内力与向外力的平衡1、向前的动力:肌、嚼肌、翼内肌2、向后的动力:唇颊肌3、内外动力平衡:牙弓内侧有舌体,外侧有颊肌4、上下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弓的正常牙合接触关系,在各种咀嚼作用下牙齿得以保持其正常位置,不至发生移位;缺牙-牙齿移位。前后动力平衡:上下牙弓适当向前发育,向侧方发育内外动力平衡:牙弓宽度适当发育上下动力平衡:保持牙齿正常位置
讲授内容 备注 概述 1、牙合学发展史: 2、研究方法 3、口颌系统 一、 牙合的建立 牙合 (occlusion) 咬合 (articulation) 建牙合 (一) 影响建牙合的因素: (二) 建牙合的动力平衡 颌面肌的动力平衡: 作用于牙弓的向前力与向后力、向内力与向外 力的平衡 1、向前的动力:颞肌、嚼肌、翼内肌 2、向后的动力:唇颊肌 3、内外动力平衡:牙弓内侧有舌体, 外侧有颊肌 4、上下的动力平衡 上下牙弓的正常牙合接触关系, 在各种咀嚼作用下牙齿得以保持 其正常位置, 不至发生移位;缺牙-牙齿移位。 前后动力平衡: 上下牙弓适当向前发育, 向侧方发育 内外动力平衡: 牙弓宽度适当发育 上下动力平衡:保持牙齿正常位置
备注讲授内容二、不同阶段牙合的特点(一)乳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4岁以前:乳牙牙列排列紧密而无间隙,切缘及牙合面无显著磨耗乳牙在颌骨上位置较正,没有明显的近远中向或唇(颊)舌向倾斜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牙合曲线不明显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成为齐平末端。4—6 岁:牙列排列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灵长类间隙:乳牙列时出现在上颌尖牙近中和下颌尖牙远中的间隙。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
讲授内容 备注 二、不同阶段牙合的特点 (一)乳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 4 岁以前: ¨乳牙牙列排列紧密而无间隙,切缘及牙合面无显著磨耗 ¨乳牙在颌骨上位置较正,没有明显的近远中向或唇(颊)舌向倾 斜 覆牙合 较 深,覆盖较小 ¨牙合曲线不明显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成为齐平末 端。 4—6 岁: ¨牙列排列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 灵长类间隙:乳牙列时出现在上颌尖牙近中和下颌尖牙远中的间 隙。 ¨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
备注讲授内容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平面,下颌乳磨牙移至上颌乳磨牙的近中暂时性深覆牙合随着下颌支的发育有所减小(二)替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第一恒磨牙萌出的重要性上唇系带位置过低中切牙间隙上切牙根近中倾斜,牙冠向远中倾斜前牙暂时拥挤上下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为偏远中关系,后期下颌第一恒磨牙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较上颌第一恒磨牙者为多,使其建立中性牙合关系前牙暂时性深覆牙合(三)恒牙期间的牙合特征:恒牙牙合的建立大部分在替牙期牙合已经完成
讲授内容 备注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平面,下颌乳磨牙移至上颌 乳磨牙的近中 ¨暂时性深覆牙合随着下颌支的发育有所减小 (二)替牙期牙尖交错牙合的特征: 第一恒磨牙萌出的重要性: ¨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 中切牙间隙 ¨ 上切牙根近中倾斜, 牙冠向远中倾斜 ¨ 前牙暂时拥挤 ¨ 上下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为偏远中关系, 后期下颌第一恒磨 牙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较上颌第一恒磨牙者为多, 使其建立中性牙 合关系 ¨ 前牙暂时性深覆牙合 (三)恒牙期间的牙合 特征: 恒牙牙合的建立大部分在替牙期牙合已经完成
备注讲授内容第二恒磨牙12—14岁萌出第三恒磨牙17—21岁萌出牙龄与年龄的关系三、面部标志与协调关系(一)牙列与颌骨的关系Balkwill角Bonwill的等边三角形:重点在两侧对称Monson球面学说:下颌牙弓牙合面与之相吻合(二)牙列与面部的关系面部标志点面部协调关系:中线面部三等分唇齿关系颅颌面部与牙型、牙弓的关系:部宽--面、颌宽--牙弓宽--牙大反之
讲授内容 备注 第二恒磨牙 12—14 岁萌出 第三恒磨牙 17—21 岁萌出 牙龄与年龄的关系 三、面部标志与协调关系 (一)牙列与颌骨的关系 Balkwill 角 Bonwill 的等边三角形:重点在两侧对称 Monson 球面学说:下颌牙弓牙合面与之相吻合 (二)牙列与面部的关系 面部标志点 面部协调关系:中线 面部三等分 唇齿关系 颅颌面部与牙型、牙弓的关系: 颅部宽-面、颌宽-牙弓宽-牙大 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