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市 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第 、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蒿莱/长篙 豁出去/靨口子所向披靡糜烂不堪 B.标识识别 压轴戏/轴心国恃无恐/两军对峙 C.悄然/悄寂 瞭望哨/燎眉毛朔风大雪横槊赋诗 D.晕倒/晕车 乘务员/乘机会百折不挠/饶有情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首屈一指相辅相成 滥竽充数 貌合神离 B.歪风邪气 纪律涣散 激流勇退 气喘吁吁 C.淋漓尽致 呱呱坠地 甘之如饴 谈笑风声 D.关怀备致 严惩不贷 无事生非 残篇断简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园区内外,一系列凝聚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雕塑艺术品, 将以其特有的形式,定格这一届人类盛会。 B.新兴煤矿事故与四年前同属龙煤集团的七台河矿难如出,辙,煤矿企业片面追求产 量、生产效率低、忽视安全生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C.从“最后的大师也去了”等缅怀文字及对学术风气、文化命运等问题的热烈讨论中
湖北省八市 2010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 8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 A.蒿.莱/长篙. 豁.出去/豁.口子 所向披靡./糜.烂不堪 B.标识./识.别 压轴.戏/轴.心国 有恃.无恐/两军对峙. C.悄.然/悄.寂 瞭.望哨/燎.眉毛 朔.风大雪/横槊.赋诗 D.晕.倒/晕.车 乘.务员/乘.机会 百折不挠./饶.有情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首屈一指 相辅相成 滥竽充数 貌合神离 B.歪风邪气 纪律涣散 激流勇退 气喘吁吁 C.淋漓尽致 呱呱坠地 甘之如饴 谈笑风声 D.关怀备致 严惩不贷 无事生非 残篇断简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园区内外,一系列凝聚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雕塑艺术品, 将以其特有的形式,定格..这一届人类盛会。 B.新兴煤矿事故与四年前同属龙煤集团的七台河矿难如出一辙 ....,煤矿企业片面追求产 量、生产效率低、忽视安全生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C.从“最后的大师也去了”等缅怀文字及对学术风气、文化命运等问题的热烈讨论中
就不难发现,众人不只感伤任继愈、季羡林二老的远行,更焦虑老一辈学人纷纷凋 零,慨叹滋养新一代大师的学术土壤日趋贫瘠 D.2010年1月6日,湖北日报发表新闻快评《善待媒体》一文,其中指出:在汗牛充 栋的媒体丛林中,有极少数无良者败坏了媒体形象,但他们最终要受到受众的唾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带领技术骨干自主研发出等速测时仪,开发出训练信息分析系统,只需将受阅人 员每天的训练数据输入计算机,便会自动生成优秀率、最大偏差等14项指标 B.2010年我国将继续出台新能源政策,一方面仍将支持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 方面也会有明确的规范或监管政策,避免产业发生泡沫和低水平发展覆辙。 C.想要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色情的毒害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在思想上建立一道牢固防线 坚持自我约束,抵制网络色情的侵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D.国家通过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所有民族地区免除了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得到保障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从未像2009年这般引起广泛关注,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全球公映的好莱 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寓意无穷,让人类深思如何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 园 B.“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 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C.按照计划,德、英的风力、挪威的水力、比利时和丹麦的潮汐以及其他国家的太阳 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将形成互通的输电网,用于解决单个发电厂由于天气 等原因造成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D.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 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09年9月2日《中国青年 报》)。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经济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 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 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 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 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一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 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
就不难发现,众人不只感伤任继愈、季羡林二老的远行,更焦虑老一辈学人纷纷凋. 零.,慨叹滋养新一代大师的学术土壤日趋贫瘠。 D.2010 年 1 月 6 日,湖北日报发表新闻快评《善待媒体》一文,其中指出:在汗牛充 ... 栋.的媒体丛林中,有极少数无良者败坏了媒体形象,但他们最终要受到受众的唾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带领技术骨干自主研发出等速测时仪,开发出训练信息分析系统,只需将受阅人 员每天的训练数据输入计算机,便会自动生成优秀率、最大偏差等 14 项指标。 B.2010 年我国将继续出台新能源政策,一方面仍将支持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一 方面也会有明确的规范或监管政策,避免产业发生泡沫和低水平发展覆辙。 C.想要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色情的毒害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在思想上建立一道牢固防线, 坚持自我约束,抵制网络色情的侵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D.国家通过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所有民族地区免除了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得到保障。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气候变化,从未像 2009 年这般引起广泛关注,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全球公映的好莱 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寓意无穷,让人类深思如何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 园? B.“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 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C.按照计划,德、英的风力、挪威的水力、比利时和丹麦的潮汐以及其他国家的太阳 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将形成互通的输电网,用于解决单个发电厂由于天气 等原因造成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D.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 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09 年 9 月 2 日《中国青年 报》)。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9 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经济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 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 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 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 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 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
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 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 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 国家的淹没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 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 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现有福利水平,可 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 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 展阶段。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 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髙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 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 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 石能源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
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 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 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 国家的淹没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0 世纪下半叶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 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 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现有福利水平,可 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 20 世 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 展阶段。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 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 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 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 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 石能源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仅可以用 200 多年,石油仅可以用 40 多年。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
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 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在上述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带来的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 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 6.下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B.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C.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D.发展低碳经济要将大气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7.下面的叙述中,不属于低碳经济概念形成和提出背景的一项是 A.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 了严峻挑战。 B.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保持较高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生产和消费高碳能源 C.发展低碳经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 8.下面的叙述中,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必将淹没沿海许多国家,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 的威胁。 B.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会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C.低碳经济带来了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 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D.因为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所以发达国家把应对 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 9.根据文章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低碳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B.如果要实现人们在消耗同样能源、排放同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和 生活水平都不降低的目标,就必须抓好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 C.随着低碳经济的实施,人们的能源消耗结构将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太阳能将最终占 据能源的主要地位,化石能源必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D.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只有走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 染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之路。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 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在上述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带来的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 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 6.下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 ...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A.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B.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C.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D.发展低碳经济要将大气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7.下面的叙述中,不属于 ...低碳经济概念形成和提出背景的一项是 ( ) A.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 了严峻挑战。 B.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保持较高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生产和消费高碳能源 。 C.发展低碳经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煤炭仅可以用 200 多年,石油仅可以用 40 多年。 8.下面的叙述中,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A.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必将淹没沿海许多国家,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 的威胁。 B.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会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C.低碳经济带来了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 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D.因为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所以发达国家把应对 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 9.根据文章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低碳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B.如果要实现人们在消耗同样能源、排放同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和 生活水平都不降低的目标,就必须抓好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 C.随着低碳经济的实施,人们的能源消耗结构将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太阳能将最终占 据能源的主要地位,化石能源必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D.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只有走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 污 染为主要特征的 “高碳经济”之路。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 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干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 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 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 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土往 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 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 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日:“前驱,贱也, 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 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 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 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洎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 吾平生未尝见者,古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 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 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土毕其事 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 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干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 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土之画也 亦然。”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略有修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沈:同“沉”,沉入 B.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就:靠近,凑近 C.迤逦咨嗟击节 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 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 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 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 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 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 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 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 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 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 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 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洎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 吾平生未尝见者,古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 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 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 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 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 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 亦然。”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略有修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 沈:同“沉”,沉入 B.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 就:靠近,凑近 C.迤逦..咨嗟击节 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