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发芽实验结束为止。如发现种子发霉,应立即出,并用清水冲洗后,再置于原处,若有5%以上的种子发霉,则需要换培养皿。②计算:调查记录每一次重复的种子发芽情况,并计算:发芽势=发芽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数发芽率=至发芽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种子发芽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数(2)种子活力检验(以发芽试验法为例)种子活力指在广泛的自然条件下能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并具有能成长为正常植株的潜在能力和健壮状态。其概念包括三个方面:a.播种后能迅速生长成苗,并达到一定大小的植株;b.对不利生长条件敏感性低,具有较强的抗逆性:c.抗老化能力强,具有耐贮藏性。活力高的种子可确保苗全、苗壮,节约用种,保证高产、优质,提高耐藏性。①操作步骤:按照种子检验规程的发芽试验条件进行。从开始试验起每天检查记录正常发芽种子数。并统计分析发芽状况。②计算公式:日平均发芽率=总正常发芽率×100%一发芽天数平均发芽天数=(GT,+G2T2...+G.T.)/(G+G2+.....+G.)Gi,G2.G.分别表示从发芽起始日到终止日的逐日发芽粒数。T.,T.....T.分别表示从发芽起始日到终止日的G.,G.....G.的天数。发芽指数=(G,/D)式中:G为在t日的发芽数:D为其相应的发芽日数:种子活力指数(VI)=S(G,/D,)S为幼苗生长势(平均长度或平均干、鲜重量);Gt为在时间t日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日数。(3)种子水分检验(以低温烘于测定法为例)种子水分是指种子中含水分的重量占样品重的百分率。种子水分状况是播种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种子安全贮藏的重要因素之一。①样品处理:取样品50g,整粒或磨碎后装入密封完好、防水的容器中,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短越好(大粒种子烘干前必须磨碎或切成片,小粒种子可整粒烘干,如黄瓜、南瓜、甜瓜等在烘干前至少切成6~8片)。分取试验样品2份,每份5g。称重精确度达到小数点后3位,试验在空气中暴露时间最多不超过1min。将试验装入预先烘干和称过重量的铝盒内,再用感量为1%的天平称准5g,摊平放入预热115℃的烘箱内,关闭烘箱门,使烘箱内温度在5~10min调节到(105土2)℃,并开始计算时间,在(105土2)℃的范围内烘8h后,关闭烘箱的电开关,打开烘箱门,盖好盒盖: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20~30min后称重量。低温烘干测定法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距不得超过0.4%。②计算种子含水量=(试样烘前重一试样烘后重)×100%一试样烘前重对于含水量高的种子进行水分测定时,必须采用两次烘干测定法。一般豆类蔬菜种25
25 到发芽实验结束为止。如发现种子发霉,应立即拣出,并用清水冲洗后,再置于原处, 若有 5%以上的种子发霉,则需要换培养皿。 ②计算:调查记录每一次重复的种子发芽情况,并计算: 发芽势=发芽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数 发芽率=至发芽终期(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种子发芽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数 (2)种子活力检验(以发芽试验法为例) 种子活力指在广泛的自然条件下能迅速发 芽、出苗整齐并具有能成长为正常植株的潜在能力和健壮状态。其概念包括三个方面: a.播种后能迅速生长成苗,并达到一定大小的植株;b.对不利生长条件敏感性低,具有 较强的抗逆性;c.抗老化能力强,具有耐贮藏性。活力高的种子可确保苗全、苗壮,节 约用种,保证高产、优质,提高耐藏性。 ①操作步骤:按照种子检验规程的发芽试验条件进行。从开始试验起每天检查记录 正常发芽种子数。并统计分析发芽状况。 ②计算公式: 日平均发芽率=总正常发芽率×100%÷发芽天数 平均发芽天数=(G1T1+G2T2.+GnTn)/(G1+G2+.+Gn) G1,G2.Gn 分别表示从发芽起始日到终止日的逐日发芽粒数。 T1,T2.Tn 分别表示从发芽起始日到终止日的 G1,G2.Gn 的天数。 = / ) 发芽指数 (G t Dt 式中: Gt 为 在 t 日的发芽数; Dt 为 其 相 应 的 发 芽 日 数 ; = / ) 种子活力指数(VI) S (G t Dt ;S 为幼苗生长势(平均长度或平均干、鲜重量); Gt 为在时间 t 日的发芽数;Dt 为相应的发芽日数。 (3)种子水分检验(以低温烘干测定法为例) 种子水分是指种子中含水分的重量占 样品重的百分率。种子水分状况是播种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种子安全贮藏的 重要因素之一。 ①样品处理:取样品 50g,整粒或磨碎后装入密封完好、防水的容器中,暴露在空 气中的时间越短越好(大粒种子烘干前必须磨碎或切成片,小粒种子可整粒烘干,如黄 瓜、南瓜、甜瓜等在烘干前至少切成 6~8 片)。分取试验样品 2 份,每份 5g。称重精 确度达到小数点后 3 位,试验在空气中暴露时间最多不超过 1min。 将试验装入预先烘干和称过重量的铝盒内,再用感量为 1‰的天平称准 5g,摊平放 入预热 115℃的烘箱内,关闭烘箱门,使烘箱内温度在 5~10min 调节到(105±2)℃, 并开始计算时间,在(105±2)℃的范围内烘 8h 后,关闭烘箱的电开关,打开烘箱门, 盖好盒盖;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20~30min 后称重量。低温烘干测定法两 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距不得超过 0.4%。 ②计算 种子含水量=(试样烘前重—试样烘后重)×100%÷试样烘前重 对于含水量高的种子进行水分测定时,必须采用两次烘干测定法。一般豆类蔬菜种
子,含油分多的种子,其含水量超过16%就需要进行两次烘干,否则会影响种子水分测定的准确性。种子含水量多少,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以及不同贮藏环境而异。为了便于比较,必须将实测千粒重换算成所规定的含水量千粒重。换算公式为:规定含水量千粒重/g=实测千粒重/g×(1一实测含水量(%))/(1一规定含水量(%))五、结果分析(1)论述识别种子的内容与要点,注意区分同类各变种种子。(2)借助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白菜、菠菜、葱、菜豆、番茄、黄瓜等蔬菜种子结构,并绘图说明。(3)记载所取种子样品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含水量等各项品质指标,根据测定结果说明该种子的品质和使用价值。26
26 子,含油分多的种子,其含水量超过 16%就需要进行两次烘干,否则会影响种子水分测 定的准确性。 种子含水量多少,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以及不同贮藏环境而异。为了便于比较, 必须将实测千粒重换算成所规定的含水量千粒重。换算公式为: 规定含水量千粒重/g=实测千粒重/g×〔1—实测含水量(%)〕/〔1—规定含水量(%)〕 五、结果分析 (1)论述识别种子的内容与要点,注意区分同类各变种种子。 (2)借助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白菜、菠菜、葱、菜豆、番茄、黄瓜等蔬菜种子结 构,并绘图说明。 (3)记载所取种子样品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含水量等各项品质指标,根 据测定结果说明该种子的品质和使用价值
实验7茶树树体及叶片形态观察实验目的一观察茶树各器官植物学特征,比较各器官形态与茶树品种、年龄、环境等因素的关系。通过本实验要求对茶树树型、树姿、叶片等形态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根据其特征分类。二、内容说明(一)茶树叶片1、叶片的基本特征茶树的叶片与其他植物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叶缘有锯齿而叶基部无,嫩叶锯齿上有透明的腺细胞,随叶片老化而脱落,残留下棕褐色疤痕:二是叶脉网状,叶面主脉两侧稍有内陷,叶背主脉呈现凸起,由主脉分出的侧脉约伸展至叶缘2/3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对侧脉相联合;三是叶背密生茸毛;四是叶尖略有凹陷:五是不完全叶,有叶柄、叶片、无托叶。2、叶片的种类根据分化程度不同分鳞片、鱼叶和真叶。鳞片:包裹在芽的外面,形状特小,色褐,多茸毛,叶面内折。叶脉、锯齿、叶柄不明显,随芽萌展,逐渐脱落。鱼叶:发育不完全,形同鱼鳞,色较淡,叶柄宽短扁平,叶脉不明显,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叶尖圆钝。每个新梢一般有1-3片鱼叶,少数没有。真叶:为发育完全的叶片,具叶的基本特征。3、叶型茶树叶片按叶面积大小分为特大叶型(面积>50cm)、大叶型(面积28-50cm2)、中叶型(面积14-28cm2)和小叶型(面积<14cm2)。叶面积计算公式:叶面积一叶长×叶宽×0.7(系数)4、叶形茶树叶形是按叶形指数(叶形指数二长/宽)来确定,一般可分为圆形(叶形指数≤2.0),椭圆形(2.1-2.5),长椭圆形(2.6-2.9)和批针形(≥3.0)。5、叶脉叶脉有主脉与侧脉之分。主脉自叶基部伸至叶尖,侧脉自主脉发出,向叶缘伸展,约伸至叶缘2/3处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接。侧脉对数是分类上的主要依据之一。6、叶尖叶尖分渐尖、急尖、钝尖等。7、叶缘分平展、波浪、背转、内折等。8、叶面分平滑、粗糙、光泽、暗嗨、隆起等。9、叶质分硬、脆、柔软等。10、叶色有深绿、绿、浅绿、黄绿、紫绿等。27
27 实验 7 茶树树体及叶片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观察茶树各器官植物学特征,比较各器官形态与茶树品种、年龄、环境等因素的 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对茶树树型、树姿、叶片等形态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根据其 特征分类。 二、 内容说明 (一) 茶树叶片 1、 叶片的基本特征 茶树的叶片与其他植物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叶缘有锯 齿而叶基部无,嫩叶锯齿上有透明的腺细胞,随叶片老化而脱落,残留下棕褐色疤痕; 二是叶脉网状,叶面主脉两侧稍有内陷,叶背主脉呈现凸起,由主脉分出的侧脉约伸展 至叶缘 2/3 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对侧脉相联合;三是叶背密生茸毛;四是叶尖略 有凹陷;五是不完全叶,有叶柄、叶片、无托叶。 2、叶片的种类 根据分化程度不同分鳞片、鱼叶和真叶。 鳞片:包裹在芽的外面,形状特小,色褐,多茸毛,叶面内折。叶脉、锯齿、叶柄不明 显,随芽萌展,逐渐脱落。 鱼叶:发育不完全,形同鱼鳞,色较淡,叶柄宽短扁平,叶脉不明显,叶缘一般无锯齿, 或前端略有锯齿,叶尖圆钝。每个新梢一般有 1-3 片鱼叶,少数没有。 真叶:为发育完全的叶片,具叶的基本特征。 3、叶型 茶树叶片按叶面积大小分为特大叶型(面积﹥50 ㎝ 2)、大叶型(面积 28-50 ㎝ 2)、中叶型(面积 14-28 ㎝ 2)和小叶型(面积﹤14 ㎝ 2)。 叶面积计算公式:叶面积=叶长×叶宽×0.7(系数) 4、叶形 茶树叶形是按叶形指数(叶形指数=长/宽)来确定,一般可分为圆形(叶 形指数≤2.0),椭圆形(2.1-2.5),长椭圆形(2.6-2.9)和批针形(≥3.0)。 5、叶脉 叶脉有主脉与侧脉之分。主脉自叶基部伸至叶尖,侧脉自主脉发出,向 叶缘伸展,约伸至叶缘 2/3 处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接。侧脉对数是分类上的主要依据 之一。 6、叶尖 叶尖分渐尖、急尖、钝尖等。 7、叶缘 分平展、波浪、背转、内折等。 8、叶面 分平滑、粗糙、光泽、暗晦、隆起等。 9、叶质 分硬、脆、柔软等。 10、叶色 有深绿、绿、浅绿、黄绿、紫绿等
11、锯齿茶叶的锯齿变异很大,不同品种其形状、大小、排列均不同,是辨别品种的特征之一。记载是以大小、疏密、深浅描述,并可在叶片中部测量10个锯齿的宽度作比较。(二)茶树的整株形态根据茶树分枝部位、树冠大小及分枝角度可将整株茶树分为树型、树姿来识别。1、树型根据主干主轴是否明显,分枝部位高低及植株高矮来区分。乔木型:主于、主轴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植株高大,如云南大叶种。半乔木型(小乔木型):主干、主轴均较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植株较乔木型矮小,如福鼎大白茶。灌未型:无明显主干,主轴,分枝部位较低,植株矮小,如紫阳种。2、树姿根据分枝角度及伸展姿态不同来区分。直立型:分枝角度小于35°,枝条向上伸展,近似直立,树冠较紧凑。披张形(开展形):分枝角度大于45°,枝条向侧伸展,树冠松散。半披张形(半开展形):分枝角度为35-45°,树冠形状呈椭圆形。三、材料与设备1.材料标本照片或幻灯片(各种鳞片、鱼叶、真叶及变态叶标本、不同树形茶树等),每组两个茶树品种。2.设备直尺、卡尺、手持放大镜、解剖针。四、步骤及方法1.每二人为一组,调查两个品种茶树,依次观察其树型、树姿。2.观察两个茶树品种的叶片性状,每个品种随机取10片叶测定其面积、叶形和叶型等,将结果填入记载表。五、作业1、将调查结果填入表1。2、根据调查结果,比较两品种树冠和叶的形态特征差异。表1不同品种叶片植物学特征记载表一品种品种1品种2123..「平均10..项目叶长(cm)叶宽(cm)叶面积28
28 11、锯齿 茶叶的锯齿变异很大,不同品种其形状、大小、排列均不同,是辨别品 种的特征之一。记载是以大小、疏密、深浅描述,并可在叶片中部测量 10 个锯齿的宽 度作比较。 (二) 茶树的整株形态 根据茶树分枝部位、树冠大小及分枝角度可将整株茶树分 为树型、树姿来识别。 1、树型 根据主干主轴是否明显,分枝部位高低及植株高矮来区分。 乔木型:主干、主轴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植株高大,如云南大叶种。 半乔木型(小乔木型):主干、主轴均较明显、分枝部位较高,植株较乔木型矮小, 如福鼎大白茶。 灌木型:无明显主干,主轴,分枝部位较低,植株矮小,如紫阳种。 2、树姿 根据分枝角度及伸展姿态不同来区分。 直立型:分枝角度小于 35°,枝条向上伸展,近似直立,树冠较紧凑。 披张形(开展形):分枝角度大于 45°,枝条向侧伸展,树冠松散。 半披张形(半开展形):分枝角度为 35-45°,树冠形状呈椭圆形。 三、 材料与设备 1.材料 标本照片或幻灯片(各种鳞片、鱼叶、真叶及变态叶标本、不同树形茶树等), 每组两个茶树品种。 2.设备 直尺、卡尺、手持放大镜、解剖针。 四、 步骤及方法 1.每二人为一组,调查两个品种茶树,依次观察其树型、树姿。 2.观察两个茶树品种的叶片性状,每个品种随机取 10 片叶测定其面积、叶形和叶型等, 将结果填入记载表。 五、 作业 1、将调查结果填入表 1。 2、根据调查结果,比较两品种树冠和叶的形态特征差异。 表 1 不同品种叶片植物学特征记载表 品种 项目 品种 1 品种 2 1 2 3 . . 10 平均 叶长(cm) 叶宽(cm) 叶面积
(cm)叶型叶脉对数叶形指数叶色叶缘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叶质锯齿29
29 (cm2) 叶 型 叶脉对数 叶形指数 叶 色 叶 缘 叶尖形状 叶基形状 叶质 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