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线平面图(如图) 地形、地物 公路 路线中心线及里程桩号、断链、水准点 大中桥、隧道、沿线设施 沿线省、市、自治区、县分界线 路中心线 近、远期规划红线、车行道线、停车场 绿化带、交通岛、人行横道线 城市道路丿沿街建筑物出入口、地上地下管线 雨水井、窨井 交叉口及沿线里程桩 弯道及曲线要素 交叉口侧面的转弯半径
四. 路线平面图(如图) 地形、地物 公路 路线中心线及里程桩号、断链、水准点 大中桥、隧道、沿线设施 沿线省、市、自治区、县分界线 路中心线 近、远期规划红线、车行道线、停车场 绿化带、交通岛、人行横道线 城市道路 沿街建筑物出入口、地上地下管线 雨水井、窨井 交叉口及沿线里程桩 弯道及曲线要素 交叉口侧面的转弯半径
23行车视距 定义 2.分类 ①停车视距=反应时间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②会车视距≈2会车视距 ③超车视距=加速行驶距离+在对向车道行驶距离+安全距 离+整个过程中对向车行驶距离 视距保证 ①弯道上的视距——横向净距的计算(清除障碍) ②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一—视距三角形法
2.3行车视距 1. 定义 2. 分类 ① 停车视距=反应时间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② 会车视距≈2会车视距 ③ 超车视距=加速行驶距离+在对向车道行驶距离+安全距 离+整个过程中对向车行驶距离 3. 视距保证 ① 弯道上的视距——横向净距的计算(清除障碍) ②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距——视距三角形法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3.1纵坡设计 最大纵坡 最小纵坡 合成总坡 坡长限制 纵坡设计原则 31竖曲线设计 定义 2.分类 3.作用
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 3.1纵坡设计 ⚫ 最大纵坡 ⚫ 最小纵坡 ⚫ 合成总坡 ⚫ 坡长限制 ⚫ 纵坡设计原则 3.1竖曲线设计 1. 定义 2. 分类 3. 作用
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角o=4-1(“+”为凸曲线、“”为凹曲线) 曲线长L=R|o 切线长T= 外矢距E 2·R 切高y=2.R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一. 竖曲线要素计算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R x y R T E T L L R = = = = = − + − 2 2 2 2 2 1 2 切高 外矢距 切线长 曲线长 变坡角 (“ ”为凸曲线、“ ”为凹曲线)
竖曲线限制:半径、曲线长 平纵面线型组合 1.线型组合原则 诱导视线、平纵指标均衡、合成坡度适当 平纵组合线形 平面要素 纵断面要素 优缺点 直线 直线 ABcDEF 凹形曲线 直线 凸形曲线 曲线 直线 曲线 凹形曲线 曲线 凸形曲线
二. 竖曲线限制:半径、曲线长 三. 平纵面线型组合 1. 线型组合原则 诱导视线、平纵指标均衡、合成坡度适当 2. 平纵组合线形 平面要素 纵断面要素 优缺点 A 直线 直线 B 直线 凹形曲线 C 直线 凸形曲线 D 曲线 直线 E 曲线 凹形曲线 F 曲线 凸形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