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二、(一)冲动形成障碍1.自律性异常2.后除极与触发活动二)冲动传导障碍1.单纯性传导障碍2.折返激动(三)心肌复极过程减慢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一)冲动形成障碍 1. 自律性异常 2. 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障碍 1. 单纯性传导障碍 2. 折返激动 (三)心肌复极过程减慢
(一):冲动形成障碍1.自律性异常:①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植物神经、电解质、缺氧等一速率个;②异常自律机制改变: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60mV以下,也会出现异常自律性,向周围组织扩布发生心律失常
(一)冲动形成障碍 1. 自律性异常: ①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植物神经、电解 质、缺氧等→速率↑; ②异常自律机制改变:非自律细胞膜电 位减小到-60mV以下,也会出现异常 自律性,向周围组织扩布发生心律失常
(一):冲动形成障碍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后除极:在一个AP中,继0相除极后的除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的振荡性波动,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引起触发活动,根据后除极发生时间的不同分为:早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
(一)冲动形成障碍 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 后除极:在一个AP中,继0相除极后的除极。 频率较快、振幅较小的振荡性波动,易引起异 常冲动发放,引起触发活动。 根据后除极发生时间的不同分为: 早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EAD) 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DAD)
早后除极(EAD)特点:·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2相或3相中:药物、低血钾均可引起·主要由Ca2+内流增多所引起;·最大舒张电位水平较高(负值较小),除极频率快,振幅小。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 (EAD ) 特点: •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2相或3相中; • 主要由Ca2+内流增多所引起;药物、低血钾均可引起 •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较高(负值较小), 除极频率快,振幅小。 C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