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CO2排放法规,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从排放标准来看 汽车厂商仅仅依靠燃油车的技术进步难以满足排放限值,必须依靠汽 车动力电气化技术变革。从技术的潜力分析结果来看,将CO2排放 降低40%以上的技术途径主要集中在深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 力、纯电动和氢能燃料电池技术。 为此,必需加大攻坚力度,实现科技跨越,推动我国汽车工业从 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迅速转型。否则,将会形成新一轮技术引进的高 潮 、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原则 1自主创新 发展电动汽车要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根据混合动力、 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基本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特征与发展阶 段,灵活运用不同的自主创新方式,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 本,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进步 2重点突破 紧紧把握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战略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 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电动汽车整车关键技术和商业化瓶 3协调发展 发展电动汽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发、示范和市场导入初期需 要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定引导性政策,产、学、研、用和社
— 6 — 车 CO2排放法规,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从排放标准来看, 汽车厂商仅仅依靠燃油车的技术进步难以满足排放限值,必须依靠汽 车动力电气化技术变革。从技术的潜力分析结果来看,将 CO2排放 降低 40%以上的技术途径主要集中在深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 力、纯电动和氢能燃料电池技术。 为此,必需加大攻坚力度,实现科技跨越,推动我国汽车工业从 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迅速转型。否则,将会形成新一轮技术引进的高 潮。 二、发展战略与目标 二、发展战略与目标 二、发展战略与目标 二、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原则 (一)指导原则 (一)指导原则 (一)指导原则 1.自主创新 发展电动汽车要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根据混合动力、 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基本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特征与发展阶 段,灵活运用不同的自主创新方式,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 本,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进步。 2.重点突破 紧紧把握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战略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 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电动汽车整车关键技术和商业化瓶 颈。 3.协调发展 发展电动汽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发、示范和市场导入初期需 要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定引导性政策,产、学、研、用和社
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推动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技术路线 电动汽车按动力系统电气化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 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称为“纯电驱动”电动汽 车,例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 池电动汽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 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称为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从培 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 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 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1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 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变革总体趋势,发挥我国的有 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 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实施这一技术转型战略,要依靠自 主创新,坚持自主发展,突破电动汽车核心瓶颈技术;同时要充分利 用国际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共性基础技术水平,服务于“纯电 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 2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我国电动汽车研发在“三纵三横”的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经过 十五三纵三横、整车牵头”和“十一五三纵三横、动力系统技术
— 7 — 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推动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技术路线 (二)技术路线 (二)技术路线 (二)技术路线 电动汽车按动力系统电气化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 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称为“纯电驱动”电动汽 车,例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 池电动汽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 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称为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从培 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 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 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1.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 的技术转型战略 的技术转型战略 的技术转型战略 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变革总体趋势,发挥我国的有 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 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实施这一技术转型战略,要依靠自 主创新,坚持自主发展,突破电动汽车核心瓶颈技术;同时要充分利 用国际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共性基础技术水平,服务于“纯电 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 2.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我国电动汽车研发在“三纵三横”的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经过 “十五”“三纵三横、整车牵头”和“十一五”“三纵三横、动力系统技术
平台为核心”两阶段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中国特 色的电动汽车研发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三纵三横”的基本 研发布局,根据“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进一步突出“三横”共性关 键技术。在“三纵”方面,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 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归为一个大类;燃料电池汽车 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特殊类型继续独立作为一“纵”;混合动力汽车主 要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在“三横”方面,“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和燃料 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 “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 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三)规划目标 1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十二五”是以汽车电控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相结合为标志 的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期。要推进各种常规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技 术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力争使我国混合动力客车综合性价比和市场 占有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力争使我国混合动力轿车具备国际市场竞 争力。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 与全面进步。为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汽车产业政策和油耗与排放法规的 十二五”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2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引领 十二五”是将汽车小型化和动力电气化相汇合,发展我国小型电 动轿车的机遇期。要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探索纯电驱动汽
— 8 — 平台为核心”两阶段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中国特 色的电动汽车研发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三纵三横”的基本 研发布局,根据“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进一步突出“三横”共性关 键技术。在“三纵”方面,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 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归为一个大类;燃料电池汽车 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特殊类型继续独立作为一“纵”;混合动力汽车主 要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在“三横”方面,“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和燃料 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 “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 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三)规划目标 (三)规划目标 (三)规划目标 (三)规划目标 1.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十二五”是以汽车电控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相结合为标志 的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期。要推进各种常规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技 术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力争使我国混合动力客车综合性价比和市场 占有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力争使我国混合动力轿车具备国际市场竞 争力。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 与全面进步。为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汽车产业政策和油耗与排放法规的 “十二五”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2.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引领 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引领 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引领 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引领 “十二五”是将汽车小型化和动力电气化相汇合,发展我国小型电 动轿车的机遇期。要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探索纯电驱动汽
车技术解决方案、新型商业模式和能源供应体系。使我国在以小型电 动轿车为代表的各类纯电动汽车普及程度、以示范城市为平台的电动 汽车全价值链整合水平、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的车用电池产业竞 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培育我国电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挥引领作用。 3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创新突破 “十二五”是将能源多元化和动力一体化两大趋势相统一,研究下 一代纯电驱动平台,抢占电动汽车高端前沿制高点的科技攻坚期。要 攻克以先进燃料电池/新型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一批前沿高端难点技 术。开发出具有关键技术综合集成性、先进成果展示标志性、系列化 高级别电动汽车,其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我国从 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技术强国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5年,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个技术创新方向 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预期申请电动汽车核心技 术专利达300项以上。形成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设新 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新増建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创新平台25个以上,组建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培育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与整车 企业。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在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 型商业化模式试点应用,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 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 引领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使我国跻身节能与
— 9 — 车技术解决方案、新型商业模式和能源供应体系。使我国在以小型电 动轿车为代表的各类纯电动汽车普及程度、以示范城市为平台的电动 汽车全价值链整合水平、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的车用电池产业竞 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培育我国电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挥引领作用。 3.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创新突破 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创新突破 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创新突破 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创新突破 “十二五”是将能源多元化和动力一体化两大趋势相统一,研究下 一代纯电驱动平台,抢占电动汽车高端前沿制高点的科技攻坚期。要 攻克以先进燃料电池/新型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一批前沿高端难点技 术。开发出具有关键技术综合集成性、先进成果展示标志性、系列化、 高级别电动汽车,其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我国从 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技术强国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5年,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个技术创新方向 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预期申请电动汽车核心技 术专利达3000项以上。形成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设新 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新增建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创新平台25个以上,组建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培育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与整车 企业。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在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 型商业化模式试点应用,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 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 引领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使我国跻身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 (四)发展路径 电动汽车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线 图,具体可概括为技术平合“一体化”、车型开发“两头挤”、产业化推 进“三步走” 1技术平合“一体化”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技术多元化和车型多样化问题,紧紧抓住“电 池、电机、电控”三大共性关键技术,以关键零部件模块化为基础 推进动力总成模块化,促进动力系统平合化,实现电动汽车技术平台 体化 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单元等关键部件模块化,有利于规模 化生产和应用,便于电池的维修、更换、租赁、梯级利用和回收处理, 以通用化、系列化的动力电池模块为核心,可以形成多样化的车用动 力电池系统,结合电机等基础模块,可开发各种纯电驱动汽车;车用 动力总成方面,以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模块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系 统集成层次,可发展出各种新型电气化动力总成;混合动力、纯电动 和燃料电池汽车在电驱动总成方面核心技术相通,容易实现电动汽车 技术平台的“一体化”,并可以共同培育一体化的零部件产业基础。 2车型开发“两头挤” 我国中高级别以上轿车的纯电驱动平台技术尚不成熟,需要继续 深入研究开发,并作为科技跨越的重点研究内容。与此同时,对于电 动汽车科技发展,充分发挥我国技术特色、产业优势和市场潜力,在
— 10 — 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 (四)发展路径 (四)发展路径 (四)发展路径 (四)发展路径 电动汽车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线 图,具体可概括为技术平台“一体化”、车型开发“两头挤”、产业化推 进“三步走”。 1.技术平台“一体化”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技术多元化和车型多样化问题,紧紧抓住“电 池、电机、电控”三大共性关键技术,以关键零部件模块化为基础, 推进动力总成模块化,促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电动汽车技术平台 “一体化”。 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单元等关键部件模块化,有利于规模 化生产和应用,便于电池的维修、更换、租赁、梯级利用和回收处理。 以通用化、系列化的动力电池模块为核心,可以形成多样化的车用动 力电池系统,结合电机等基础模块,可开发各种纯电驱动汽车;车用 动力总成方面,以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模块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系 统集成层次,可发展出各种新型电气化动力总成;混合动力、纯电动 和燃料电池汽车在电驱动总成方面核心技术相通,容易实现电动汽车 技术平台的“一体化”,并可以共同培育一体化的零部件产业基础。 2.车型开发“两头挤” 我国中高级别以上轿车的纯电驱动平台技术尚不成熟,需要继续 深入研究开发,并作为科技跨越的重点研究内容。与此同时,对于电 动汽车科技发展,充分发挥我国技术特色、产业优势和市场潜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