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的“宾+是(之、斯、焉)+动”句式 (《古代汉语教程》第178页) ●这类句式不见于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尚 书》、《诗经》、《左传》等先秦典籍中 都较常见。因此大致可以说,这类句式产 生于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比较普遍地应用 起来。 ●“是(之、斯、焉)”是指示代词还是结 构助词?
上古汉语的“宾+是(之、斯、焉)+动”句式 (《古代汉语教程》第178页) ⚫这类句式不见于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尚 书》、《诗经》、《左传》等先秦典籍中 都较常见。因此大致可以说,这类句式产 生于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比较普遍地应用 起来。 ⚫“是(之、斯、焉)”是指示代词还是结 构助词?
■“宾是动” 亹亹申伯,王瓒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 式。…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 作尔庸。(《诗经·大雅·崧高》)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左传·昭公五 年》) 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 子·滕文公上)膺,打击
◼ “宾是动” • 亹亹申伯,王瓒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 式。……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 作尔庸。(《诗经·大雅·崧高》) •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 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左传·昭公五 年》) • 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 子·滕文公上)膺,打击
■“宾之动”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 传·僖公五年) 华则荣矣,实之不知。(国语·晋语六)—花是好看了 果实怎么样就不晓得了。 (管仲)曰:“……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 “宾之动” •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 传·僖公五年) • 华则荣矣,实之不知。(国语·晋语六)——花是好看了, 果实怎么样就不晓得了。 • (管仲)曰:“……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 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