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工作至上”。那时,我和部长并不认识,我为他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翻译,由于 自己刚从美国归来,翻译得非常漂亮,部长大吃一惊:这么好的英文?后来不到两个月,我 被调到经贸部最重要的部门一一国际司当司长,任贸易谈判代表。试想,如果没有那次翻译 我就只能在外经贸部的外围做一些一般性工作,也没有我以后几年出任中国首席贸易谈判代 表的经历 回顾过去,我一生中上述两个转折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在学生时 代以及后来到英国、美国学习外语都非常努力,说老实话,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那 时,大家都很穷,为背英文单词,我把废报头装订成册,把单词抄在上面,随时随地拿出来 背,连蹲厕所也不例外 所以,我认为,机会很重要,但只有实力才能确定你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能否和别人平 等竞争。对从“小地方”、从西部出来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是贵州大学出来的,而且一下子成为外经贸部最好的翻译。地域并 不重要,小地方同样可以出一流人才。 案例14 大学:转折与成长—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 编者按吉林大学一位新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其父母竟在一周内两次往返3700 公里,到学校照顾儿子。其实,上大学后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是失落、茫然和空虚的新生并 非只有这位吉大同学,但是有些家长却能认识到,生活的转折正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今天, 我们发表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学新生和他们的父母能有所启发 小禾 你好!这星期接连收到你的3封来信,每一封信都透露着你对新生活越来越适应,对学 习越来越有信心,我和你妈真高兴啊 记得你在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曾说自己“像在做梦一样”。其实,我们又何尝 不是如此呢?你在家时又懒又任性,家务活儿一点不沾手,还爱发脾气,那时我曾悲观过, 觉得我们对你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不能说全失败了,但也不能算成功。现在看来,你是能改 变的,现在不仅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还学会了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们看到了你的成长 这样一个转折,正是从你上大学开始的 你信中还说,有些老师上课讲得太快,很多内容基本上跟课本不沾边,也不给划定重点 听一节课下来,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猜不透将来考什么。你还不了解,大学的教学与中 学有本质的不同。中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耳提面训,时时督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家长的角 色。而大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不负责任,其实对学 生的成长很有好处。人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仅仅是在求学的阶梯上迈上了一级,更重要的是, 从少年到了成年。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追求,只要不放弃目标,努力就应 该是持久的,不断强化的。所以,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把在中学形成的依赖老师、依 赖课本、照着老师划定的重点死记硬背的旧习惯克服掉,养成主动、自觉、灵活的学习习惯, 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课可能还要组织课堂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目的是锻炼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希望你轻易不要放弃。在学校的锻炼,会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起作用。在校锻炼 越多,走上社会的起点越高,成才的速度越快。为什么有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如鱼得水 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呢?在校期间的准备充足与否,意义太大了 你信上说,你开始用英语写日记,而且觉得不难,这太好了。下次给我们写信,是否也 尝试用英语? 爸爸 6
6 “没关系,工作至上”。那时,我和部长并不认识,我为他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翻译,由于 自己刚从美国归来,翻译得非常漂亮,部长大吃一惊:这么好的英文?后来不到两个月,我 被调到经贸部最重要的部门——国际司当司长,任贸易谈判代表。试想,如果没有那次翻译, 我就只能在外经贸部的外围做一些一般性工作,也没有我以后几年出任中国首席贸易谈判代 表的经历。 回顾过去,我一生中上述两个转折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在学生时 代以及后来到英国、美国学习外语都非常努力,说老实话,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那 时,大家都很穷,为背英文单词,我把废报头装订成册,把单词抄在上面,随时随地拿出来 背,连蹲厕所也不例外。 所以,我认为,机会很重要,但只有实力才能确定你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能否和别人平 等竞争。对从“小地方”、从西部出来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是贵州大学出来的,而且一下子成为外经贸部最好的翻译。地域并 不重要,小地方同样可以出一流人才。 案例 14 大学:转折与成长——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 编者按 吉林大学一位新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其父母竟在一周内两次往返 3700 公里,到学校照顾儿子。其实,上大学后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是失落、茫然和空虚的新生并 非只有这位吉大同学,但是有些家长却能认识到,生活的转折正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今天, 我们发表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学新生和他们的父母能有所启发。 小禾: 你好!这星期接连收到你的 3 封来信,每一封信都透露着你对新生活越来越适应,对学 习越来越有信心,我和你妈真高兴啊。 记得你在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曾说自己“像在做梦一样”。其实,我们又何尝 不是如此呢?你在家时又懒又任性,家务活儿一点不沾手,还爱发脾气,那时我曾悲观过, 觉得我们对你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不能说全失败了,但也不能算成功。现在看来,你是能改 变的,现在不仅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还学会了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们看到了你的成长。 这样一个转折,正是从你上大学开始的。 你信中还说,有些老师上课讲得太快,很多内容基本上跟课本不沾边,也不给划定重点。 听一节课下来,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猜不透将来考什么。你还不了解,大学的教学与中 学有本质的不同。中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耳提面训,时时督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家长的角 色。而大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不负责任,其实对学 生的成长很有好处。人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仅仅是在求学的阶梯上迈上了一级,更重要的是, 从少年到了成年。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追求,只要不放弃目标,努力就应 该是持久的,不断强化的。所以,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把在中学形成的依赖老师、依 赖课本、照着老师划定的重点死记硬背的旧习惯克服掉,养成主动、自觉、灵活的学习习惯, 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课可能还要组织课堂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目的是锻炼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希望你轻易不要放弃。在学校的锻炼,会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起作用。在校锻炼 越多,走上社会的起点越高,成才的速度越快。为什么有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如鱼得水, 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呢?在校期间的准备充足与否,意义太大了。 你信上说,你开始用英语写日记,而且觉得不难,这太好了。下次给我们写信,是否也 尝试用英语? 爸爸
案例15 有机会,还要有准备 广东新闻媒体部分编辑,记者谈成长经历和感受 “我青春,我创造,我奔驰,我飞翔。”时下一些行业的“新锐”喜欢用这种充满诗意 的句子表自己的状态。在广东新闻界,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机制已将一批批优秀青年推上了领 导和中坚位置。在他们中间走一走,聊一聊,你会觉得,除了感受那份洋溢的青春活力,还 体会到一种思想的睿智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那里媒体繁荣后面 的人才战略,反映部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和心路历程。 原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现在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能跳多高就跳多高 向熹(29岁,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南方日报社,我们见到他时, 他任《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是报社目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1999年前,我作为一名普通记者,觉得有几件事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98抗洪,报 社派出十几名记者赴一线采访,报社提出,一线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判断, 直接向报道决策层提出策划主题和方案,紧急时,可以直接指挥版面和编辑,使参与其中的 我们得到极大的锻炼。再有,报社对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节庆报道等都放开让大 家报名参加,如果你点子、策划确实棋高一招,报社领导不但采纳,还调配人力协助、配合 完成。几次这样的经历过后,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小青年,能不由上产生些成就 感、自信和热爱什么的吗? 个媒体的活力,不仅在于它能够吸纳编辑记者具体的报道设想,给每人提供施展的舞 台和机会,还在于不断地了解大家对机制改革的需求和构想,并在实际中不断完善,以达到 良性互动和循环,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可能是个报人而非单纯的编辑、记者。 记者评述:想大事,干实事,向熹们在努力成为党报合格的报人。29岁的向熹已经端 出了《全新采编组织机制的构想与建设》的文章,针对以科层制管理、层层把机关为特征的 传统报纸采访机制,提出了“策略型竞争,创造性设计”的思路。 他提出的机制改革有四个层次:其一将科层制采访结构改成扁平型结构,同时模糊条块 界限;其二,将“全能人(部门领导)”的职能剥离,指挥报道交由一人,评判则交报社统 的评分评奖部门,把关交责任编辑及终审领导;其三,依照能让各种创造性的策略充分产 生的原则建设相应制度,促使策略产生:其四,使采访的主体一一记者,在责、权、利上达 到统 向熹在这里提出的“扁平结构”之核心即记者、编辑在操作上直接受一个指挥采访又能 指挥编辑的领导负责。这种机制怎样激发个体创造力从而体现在媒体上呢?一是让记者从自 己采访的范围内每周提出一个短期热点,每月提出一个长期关注的题目,然后主管策划人员 就在全部短期热点中选择出每周要操作的题目,制定出操作策略。再以项目制的方式建立临 时操作小组,指定或竞争产生项目负责人。对长期关注的题目,可采取项目况标,以求最好 设组完成。 在这种制度下,对于记者的考评除了完成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外,还要设立指挥成效等指 标。这是一个逼人不断学习、提高、发现的组织结构 每天都在接受教育综合素质检验:视野、功能、思想水准一 陈志红(女,42岁,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在广东省文联、广东省 作协工作11年,曾任《南方周末》分管副刊的副主编,2000年获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 现为《南方日报》文艺部主任) 改革后的这种用人机制,我想对于每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推动、激励、促 进作用,年轻人跃跃欲试,得到了舞台和机会,年龄大些的变压为动力,中间阶段的可更好
7 案例 15 有机会,还要有准备 ——广东新闻媒体部分编辑,记者谈成长经历和感受 “我青春,我创造,我奔驰,我飞翔。”时下一些行业的“新锐”喜欢用这种充满诗意 的句子表自己的状态。在广东新闻界,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机制已将一批批优秀青年推上了领 导和中坚位置。在他们中间走一走,聊一聊,你会觉得,除了感受那份洋溢的青春活力,还 体会到一种思想的睿智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那里媒体繁荣后面 的人才战略,反映部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和心路历程。 原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现在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能跳多高就跳多高—— 向熹(29 岁,1995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南方日报社,我们见到他时, 他任《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是报社目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1999 年前,我作为一名普通记者,觉得有几件事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98 抗洪,报 社派出十几名记者赴一线采访,报社提出,一线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判断, 直接向报道决策层提出策划主题和方案,紧急时,可以直接指挥版面和编辑,使参与其中的 我们得到极大的锻炼。再有,报社对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节庆报道等都放开让大 家报名参加,如果你点子、策划确实棋高一招,报社领导不但采纳,还调配人力协助、配合 完成。几次这样的经历过后,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小青年,能不由上产生些成就 感、自信和热爱什么的吗? 一个媒体的活力,不仅在于它能够吸纳编辑记者具体的报道设想,给每人提供施展的舞 台和机会,还在于不断地了解大家对机制改革的需求和构想,并在实际中不断完善,以达到 良性互动和循环,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可能是个报人而非单纯的编辑、记者。 记者评述:想大事,干实事,向熹们在努力成为党报合格的报人。29 岁的向熹已经端 出了《全新采编组织机制的构想与建设》的文章,针对以科层制管理、层层把机关为特征的 传统报纸采访机制,提出了“策略型竞争,创造性设计”的思路。 他提出的机制改革有四个层次:其一将科层制采访结构改成扁平型结构,同时模糊条块 界限;其二 ,将“全能人(部门领导)”的职能剥离,指挥报道交由一人,评判则交报社统 一的评分评奖部门,把关交责任编辑及终审领导;其三,依照能让各种创造性的策略充分产 生的原则建设相应制度,促使策略产生;其四,使采访的主体——记者,在责、权、利上达 到统一。 向熹在这里提出的“扁平结构”之核心即记者、编辑在操作上直接受一个指挥采访又能 指挥编辑的领导负责。这种机制怎样激发个体创造力从而体现在媒体上呢?一是让记者从自 己采访的范围内每周提出一个短期热点,每月提出一个长期关注的题目,然后主管策划人员 就在全部短期热点中选择出每周要操作的题目,制定出操作策略。再以项目制的方式建立临 时操作小组,指定或竞争产生项目负责人。对长期关注的题目,可采取项目况标,以求最好, 设组完成。 在这种制度下,对于记者的考评除了完成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外,还要设立指挥成效等指 标。这是一个逼人不断学习、提高、发现的组织结构。 每天都在接受教育综合素质检验:视野、功能、思想水准—— 陈志红(女,42 岁,博士。1982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在广东省文联、广东省 作协工作 11 年,曾任《南方周末》分管副刊的副主编,2000 年获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学位, 现为《南方日报》文艺部主任): 改革后的这种用人机制,我想对于每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推动、激励、促 进作用,年轻人跃跃欲试,得到了舞台和机会,年龄大些的变压为动力,中间阶段的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