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 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 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 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 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 12.【答案】A、D 【考点】考査对文章的综合分析与赏析 【解析】A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错,原文是“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 以为是’”,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本性。D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 各种人的‘静’”错,“寂静钱钟书”围绕的应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 13.【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 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 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析】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表现“格调”内涵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14.【答案】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 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析】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李彦宏的百度变形记 李彦宏,一贯以克制、内敛、新锐的形象示人。 面对时常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他总能不为所动;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和各种论坛 会议的邀请,他总是极其谨慎地婉拒,算是曝光率最低的大牌之一;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 疑,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 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人们都已经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过去几年间迸发出了惊人能 量 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 2007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在日本正式上线,主动出击对抗早已在那
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 心 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 身 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 10 年后 纪 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 展现 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 分) 14.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 分) 答案: 12.【答案】A、D 【考点】考查对文章的综合分析与赏析。 【解析】A 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错,原文是“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 以为 是’”,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本性。D 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 各种人 的‘静’”错,“寂静钱钟书”围绕的应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 13.【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 格, 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 学的重 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析】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表现“格调”内涵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14.【答案】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 再“寂 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 其他观点, 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析】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李彦宏的百度变形记 李彦宏,一贯以克制、内敛、新锐的形象示人。 面对时常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他总能不为所动;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和各种论坛 会议 的邀请,他总是极其谨慎地婉拒,算是曝光率最低的大牌之一;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 疑,他总 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辑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 往,按照自己 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人们都已经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过去几年间迸发出了惊人能 量。 2005 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 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 2007 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 在日本正式上线,主动出击对抗早已在那
里迎战的雅虎和谷歌 2008年,新产品C2C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相继出世,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 被看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赤裸裸地直面淘 宝、QQ甚至MSN,给业界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人们开始热衷于揣测着未来中国的互联 网争霸格局。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国际化也是一支箭,开了弓便没有回 头路。 如今的日本网络搜索市场,谷歌占据了35%左右,雅虎则控制了60%左右。百度的国 际化大门要从艰难的日本市场开启,令业内观察家颇为费解。 日本的搜索同行也表示了同样的疑惑,一家中国的网络公司跑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 来与美国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作为成长性较快的上市公司,百度必须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否则就无法真 正让投资者认同。”李彦宏用他惯有的理性回应着所有善意或恶意的质疑,“所有的市场都 是相似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却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发展 是有问题的,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李彦宏的观点,有理有据,百度内部里,该不该国际化的质疑声渐渐消退。但是,接下 来的问题,更为现实而残酷一一如何在异国他乡过上好日子 令人惊喜的是,2008年3月13日,根据日本权威调查机构Ⅴ ideo research的最新研究 数据显示,在1月23日到2月22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 的PⅤ量不断攀升,已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 索引擎技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 本更是上升到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 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无论如何, 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李彦宏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可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我们看的是市 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不管是过去只做中文搜索,还是现在做日文搜索、C2C、即时通 讯,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市场需求,看到了方向。 熟识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曾经,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 方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选自《东方人物周刊》2008年08月01日) 15对第8自然段划线部分的“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的理解,最准确的 项是()(3分) A.百度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来与美国公司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B.百度只有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C.百度的国际化必然要从现有的市场中夺取份额,否则将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剧烈竞争。 D.日本网络搜索市场早已被谷歌和雅虎两家公司瓜分,百度要开启日本市场是艰难的 16.从选文看,百度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7百度进军日本市场对企业有什么启示?(6分) 答案 15C 16答:①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在日本正式上线;①2新产品CC和即时通讯工具 “百度H“相继出世:③3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根据文章倒数第2段内容
里迎 战的雅虎和谷歌; 2008 年,新产品 C2C 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 HI“相继出世,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 被看 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赤裸裸地直面淘 宝、QQ 甚至 MSN,给业界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人们开始热衷于揣测着未来中国的互联 网争霸格局。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国际化也是一支箭,开了弓便没有回 头路。 如今的日本网络搜索市场,谷歌占据了 35%左右,雅虎则控制了 60%左右。百度的国 际化 大门要从艰难的日本市场开启,令业内观察家颇为费解。 日本的搜索同行也表示了同样的疑惑,一家中国的网络公司跑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 来 与美国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作为成长性较快的上市公司,百度必须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否则就无法真 正 让投资者认同。”李彦宏用他惯有的理性回应着所有善意或恶意的质疑,“所有的市场都 是相似 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却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发展 是有问题的, 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李彦宏的观点,有理有据,百度内部里,该不该国际化的质疑声渐渐消退。但是,接下 来 的问题,更为现实而残酷——如何在异国他乡过上好日子。 令人惊喜的是,2008 年 3 月 13 日,根据日本权威调查机构 Video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 数 据显示,在 1 月 23 日到 2 月 22 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 的 PV 量不断攀升,已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 索引擎技 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 本更是上升到 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 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无论如何, 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李彦宏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可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我们看的是市 场 需求,然后再找方向。不管是过去只做中文搜索,还是现在做日文搜索、C2C、即时通 讯,都 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市场需求,看到了方向。” 熟识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曾经,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 方 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 (选自《东方人物周刊》2008 年 08 月 01 日) ⒖对第 8 自然段划线部分的“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的理解,最准确的一 项 是( )(3 分) A.百度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来与美国公司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B.百度只有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C.百度的国际化必然要从现有的市场中夺取份额,否则将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剧烈竞争。 D.日本网络搜索市场早已被谷歌和雅虎两家公司瓜分,百度要开启日本市场是艰难的。 ⒗从选文看,百度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⒘百度进军日本市场对企业有什么启示?(6 分) 答案: 15.C 16.答:⑪百度东渡日本,www.baidu.jp 在日本正式上线; ⑫新产品 C2C 和即时通讯工具 “百度 HI“相继出世; ⑬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根据文章倒数第 2 段内容
概括) 17答:①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成长为国际化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② 个企业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也能能成功,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③高科技 企业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国家有信心和经验(或:高科技企业,能顺利进 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④企业的发展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 跟着怎么做,而是要看是市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 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第。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 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 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 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 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 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 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 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 知识相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 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 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 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 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 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 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粱淑溟为代表的“传统派” 便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 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 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 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 文明。相反,“传统派”硏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 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 除“反5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 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 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 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 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
概括) 17.答:⑪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成长为国际化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⑫一 个企业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也能能成功,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⑬高科技 企业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国家有信心和经验(或:高科技企业,能顺利进 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⑭企业的发展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 跟着怎么做,而是要看是市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 (答对三点,即可得 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 周朝 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第。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 固 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 世纪中叶,挟 裹着军事经 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 之辨”转变成“中西 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 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 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 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 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 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 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 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 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 知识相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中 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 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 “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 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 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 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 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 此时的国学已无“以 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 20 世 纪知识界对国学 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 内容 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粱淑溟为代表的“传统派” 便出现了分歧。 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 品;而传统派心目中 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 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 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 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 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 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 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 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 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 除“反 5 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 代的官学、还是 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 观的载体,它就是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 的 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 秦诸子、 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