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姚珣 编制
基 础 会 计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姚 珣 编制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 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和职能。 二、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任务、会计法规 三、掌握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 一、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和职能。 二、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任务、会计法规。 三、掌握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节会计概述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二)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即有“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 2.西周(公元前1100~前770年)有了“会计”的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 3.对帐簿的设置:从单一流水帐发展成为“草流”(底帐)、“细流”和“总清”三帐,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 4.对会计的结算方法: (1)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盘点结算法”发展成为“三柱结算法”(入去=余) (2)到了唐宋两代,创建了“四柱结算法”(旧管(即期初结存)+新收(即本期收入)-开除(即本期支出)=实在 (即期末结存)),为我国通行的收付记帐法奠定了基础 (3)明末清初,有了“龙门帐”,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帐”,“龙门帐”和“四脚帐”是我国复式 记帐方法的最初形式。 (4)清朝后期,从国外引入借贷记帐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对借贷复式记帐作了系统的介绍,为世界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会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扩展 (四)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 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 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二)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即有“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 2.西周(公元前1100~前770年)有了“会计”的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 3.对帐簿的设置:从单一流水帐发展成为“草流”(底帐)、“细流”和“总清”三帐,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 4.对会计的结算方法: (1)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盘点结算法”发展成为“三柱结算法”(入-去=余)。 (2)到了唐宋两代,创建了“四柱结算法”(旧管(即期初结存)+新收(即本期收入)-开除(即本期支出)=实在 (即期末结存)),为我国通行的收付记帐法奠定了基础。 (3)明末清初,有了“龙门帐”,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帐”,“龙门帐”和 “四脚帐”是我国复式 记帐方法的最初形式。 (4)清朝后期,从国外引入借贷记帐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对借贷复式记帐作了系统的介绍,为世界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会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扩展 (四)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 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 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2.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2)会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提高重新分化组合 四、会计的任务 )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中作用 (四)此外,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会计的特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 、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2.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2)会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提高重新分化组合。 四、会计的任务 (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三)加强企业目标的考核与分析,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中作用 (四)此外,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要素 (一)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划分为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 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 入和支出五类 二)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1.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 等 2.负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 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5.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等 6.利润:指企並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浄利润等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的要素 (一) 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划分为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 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 入和支出五类。 (二)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1.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等。 2.负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 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5.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等。 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