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在中国著宗教史一纯粹的宗教史一一有无可能,尚是问题。 宗教史里边,教义是一部分,教会的变迁是一部分。教义是要超 现实世界的,或讲天堂或讲死后的灵魂…根据这两点来看,中国 是否是有宗教的国家,大可研究。近来推尊孔子的人想把孔子作 宗教…第一点,可以说,宗教利用人类暖昧不清楚的情感才能成 功,和理性是不兼容的…孔子全不如此,全在理性方面,专从现 在现实着想,和宗教原质全不兼容。第二点,教会,孔子以后的 儒家是没有的,现在有的是冒牌。…中国土产里既没有宗教, 那么,著中国宗教史,主要的部分只是外来的宗教了。…又佛 教的禅宗勉强可以说是中国自创的一派,然很近哲学,到底应认为 教派,抑应认为学派,又是问题。…就中国原有的宗教讲,先 秦没有宗教,后来只有道教,又很无聊。…做中国史把道教叙 述上去,可以说是大羞耻。他们所做的事对于民族毫无利益,而 且以左道惑众,扰乱治安,历代不绝。 在中国的文化精英中,胡适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于宗教”, 作为一个整体,“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国人是个不迷信宗教的 民族。一这是近年来几个学者的结论”,这种观点一直被用于归纳 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政治学家陈端生(Ch'en Tuan Sheng)的富有 影响力的观点,提供了另外的例证: 中国人是非宗教的。中国没有伟大的宗教…能吸引多数中 国人,像宗教在其他地方那样表现的那样。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 中国几乎获得了成功,但也只有5%的中国人是伊斯兰教徒,1%是 基督教徒。公元4世纪到8世纪是佛教的鼎盛时期,而且在任何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4]Hu Shih,The Chinese Renaissance,Chicago,1934,p.78. []胡适:“名教”,《胡适文存三集》,第一卷。 23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一个时期,佛教都比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更流行。但佛教在中国对 艺术方面的影响远胜于对思想的影响。因为中国人是非宗教的, 他们或许有迷信的思想,但是那些全可视为禁忌…网 近现代中国学者有关中国社会非宗教的看法,部分地是对全球世俗 化潮流的响应。现代欧洲崛起于反对中世纪宗教的暴力之中。科学给 予人类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武器,是帮助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获得并 非梦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理智地讲,这是一个以挑战和蔑视 的方式来动摇宗教地位的理性化的时代。对于已经跟随西方文化高扬 科学旗帜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把握时代的精神,避开宗教的论题 是很自然的。而有关中国社会“非宗教”与“理性化”的假设,中国知 识分子或许还有更强的动机,因为面对西方世界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 惟有通过强调中华文明的伟大,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梁启超非 常坦率,他把富有神秘色彩的道教看成是民族的羞耻。任何一个民族 都会觉得有道教这样如此发达的巫术宗教非常不光彩,惟-一的原因就是 在理性主义至高无上的时代,人们普遍地轻视宗教,尤其轻视巫术崇 拜。当然,神秘主义并非中国独有的。 宗教在中国社会整体的重要性 低估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在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寺院、祠堂、神坛和拜神的地 方。寺院、神坛散落于各处,比比皆是,表明宗教在中国社会强大 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它们是一个社会现实的象征。 [6]Chien Tuan-sheng,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Mass.,Cambridge,1950, p.5. 24
第一章导 论 民间实例中寺院的数量 许多对民间社会的研究搜集了当地寺庙的相关资料。在河北省定 县,1882年,平均每个村有7间庙,1928年,平均每个村有1.9间庙, 若以户为单位,1882年,平均24户有1间庙,1928年,平均50户有1间 庙;若以人为单位,128年,平均每村有600人,大约300人有1间 庙。一个可比较的例子是在位于察哈尔的万全县(现在归属河北省一 译者注),在一项于1947年进行的对86个村的研究中,发现那里平均每 个村有6.5间庙,在河北省的望都县,1905年的资料表明,平均每100 户或500人的村有5.7间庙,每17.7户或每88.5个人有1间庙。 这些县都位于中国的北方,而其他地方的情形,目前没有相关的资 料可供参考。中国南方的地方志只保存着主要寺院的资料,却忽略了 较小的寺庙,特别是对那些神坛更鲜有提及。因此,引用这些资料是 无法与中国北方作比较性研究的。不过,南方少数几个村子的实例提 供了相对完整的寺庙和神坛的记载。一项对于广东附近一个名为南庆 的村子的田野调查显示,233户人家的村子,有8间庙、祠堂和神坛, 平均30户有1间庙。在广东省顺德县一个名为桑园围的村,161户人 家有5间庙、祠堂和神坛,平均32户有1间庙。如果我们考虑到一 般的说法,即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崇尚神秘信仰,那么,和南方相比,北 方寺庙、神坛的数量相对于人口的比例,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寺庙的社会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由寺庙为信徒提供的广泛功能性的福佑,来观察中国 社会中宗教分布的情形。在一神教信仰中,人们所有精神或神秘的需 要都向惟一真神祈祷,但是在中国人多神崇拜的传统中,人们为不同的 [)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北京,1932,第424一426页。 [8]Williem,AGrootaers,Li Shih-yu,Chang Chih-wen,Temples and History of Wan- chuan (Chahar),Monumenta Serica,Peking,1948,volXII. [9]《望都县乡土志》,1905年。 [10]《桑园围志》,第14卷,第3一10页。 25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目的向不同的神明祈祷。表1概括了分布在中国5个地区8个不同地 方1,786座寺庙的功能分类。前两个县,望都和清河位于中国北方: 后两个县,川沙和宝山位于中国的东海岸,罗定县和南海的佛山区位于 南中国的广东;绥宁位于中国西部的四川,麻城县位于湖北,中国的中 部地区。统计中国5个地区8个不同地方的寺庙分布,目的是展示在 这些地方的主要寺庙中的最主要仪式所共有的功能模式;使用这些地区 的资料,并不是要提出民间宗教生活的系统模式。在这些不同地区、 不同的县选择上述地方,完全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县志所能提供的资料相 对完整。在这8个地方,佛山区包括佛山市区中心,川沙和宝山位于 上海的郊区,因此易于受到城市的影响,但是其他地方则主要具有乡村 的特色。 表1八个地方主要庙字的功能分类(根据每间庙里主要神明的属性) 寺庙数量 功 能 望都清河川沙宝山罗定佛山绥宁麻城数量(%) I.社会组织的整合和福利 488670935978719760233.7 A家族组织 20 20 26 29 3 31 9 23 161 1.婚姻 2.生育 19 19 24 22 150 3.家族价值 1 10 B社区保护 3 8 138 C.国家 25 58 30 38 303 1.公民与政治道德的 21 54 25 258 象征 a.公民与政治 10 2 19 122 (1)历史人物 7 18 104 (2)传说人物 18 b.武将 11 51 12 136 2.维护正义 1 1 3.士绅及文学传统保 3 7 40 护神 Ⅱ.普遍的道德秩序 26 73 20 28 64 117 37 41 406 22.7 A天神 14 61 3 10 31 29 25 184 B冥界 12 12 17 18 53 86 8 16 222 26
第一章导论 寺庙数量 功 能 望都清河川沙宝山罗定佛山绥宁麻城数量(%) Ⅲ.经济功能 1210212918172511143 8.1 A农业神 1017 17 12 8 24 8108 B.行业保护神 2 7 7 4 7 20 C,商业神与财神 2 5 1 3 15 V.健康 3 2 2 8 19 1.1 V.公共与个人的福利 10 13 20 3 68 3.8 A先贤祠 2 5 B.驱魔神 1 1 12 14 C.福神 1 7 5 25 D.无专门神的庙 10 4 3 2 24 Ⅵ.寺院与尼姑庵 25 5 29 49 24 28 166 222 548 30.6 A佛教 25 5 20 48 22 26 146 202 494 B道教 9 2 2 20 20 54 总 计 1241891442181702683023711786100.0 在表】中,依据不同的功能而对寺庙作的分类是相对的方式,而 非绝对的,这是因为即使不是绝大多数,但还是有很多宗教膜拜仪式呈 现出多重功能的性质。但是可以看出,在绝大多数民间宗教仪式中, 某些功能会受到格外的重视。读者应该意识到,寺庙崇拜功能的多样 性反映着这个庞大的内陆国家不同地方地域性和民间文化的差异,这些 地方共同的特征表现在普遍的功能模式上,而不是在具体的崇拜方面。 即便是某些全国性的祭祀仪式,其名称、时间以及同一神明的功能,在 不同的地方也会显示出地方性的差异。 在社会组织的范畴里,与家庭相关联的寺庙,其功能主要表现为生 殖崇拜,如南方的观音崇拜和北方对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的崇拜,观音 在北方只是普通神灵,并没有专门保佑生殖的功能。和家庭相关的崇 拜,祭拜那些故去的楷模性人格,这些人或是孝子,或是烈女,成为标 志家族美德的象征。生殖崇拜和供奉本社区孝子烈女的寺庙,不仅上 表中的地区有,而且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随处可见,明显地反映 出家庭在社会结构中具有实质的重要性。然而,祖先崇拜虽然有助于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