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美]杨庆堃著范丽珠等译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人女及社
内容简介 杨庆堃的这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 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全书对中 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 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 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宗教的比较研究 有兴趣的读者均可阅读
目录 序言: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一杨状堃眼中的中国杜会宗教 (金耀基范丽珠)/1 序言(欧大年)/15 作者自序/17 第-一章导论/19 第二章家庭整合中的宗教/41 第三章社会和经济团体中的宗教/66 第四章民间信仰的公众性/86 第五章历史视角下中国宗教的政治作用/107 第六章天命的运作/128 第七章政治伦理信仰:“以神道设教”/143 第八章国家对宗教的管理/172 第九章宗教与政治反抗/203 第十章儒家学说及其仪式中的宗教面向/225 第十一章宗教和传统道德秩序/254 第十二章中国社会中的分散性和制度性宗教/268 第|三章宗教在1949年前中国杜会中角色的变化/308 后记/337 参考文献/339 附录/351
序言: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一杨庆望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金耀基Ⅲ范丽珠 杨庆堃教授对世界学术界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其对中国宗教的研 究,他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家庭和农村社区以及儒家传统等。他对中国 宗教的研究是极其卓越、具有开创性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 部可以称为现代经典的华丽的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 作,被著名中国宗教研究大师欧大年(Daniel Overmyer)称为研究中国宗 教的“圣经”,是不少社会学学者研究宗教的重要参考书。此书于 1961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即使在40年后的今天重读此 书,我们仍然发现这本书充满着新意和启发性,并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 理论创新的意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讨论的问题,以及对书中相 关内容的阐释远不止于中国宗教,因为实际上他所研究和描述的是中国 社会和宗教的整合。像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样,杨氏 的著作可以作为不同宗教和文明的相关比较研究的参考。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1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一、传统中国社会里宗教的地位 杨庆望写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呢?在本书的作者自序中,他写 道,“多年以来,宗教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地位问题始终让我感到困 惑”。在导论中又提到:“本书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生活 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与组织发展与存 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本书最基 本的目的是对一些重要事实作功能性解释,以便展示宗教和社会秩序的 关系模式。”那么,致使杨庆堃对中国宗教“困惑”多年的原因到底是什 么呢?由于看到“在欧洲、印度和中国这世界三大文明体系中,惟有中 国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最为模糊”(导论),于是,杨氏问道,为什么呢? 根据杨氏的观察,在民间层面上的普遍深入的神秘体验和信仰,在 表面上几乎看不出明显的道德寓意,因此,熟悉制度性宗教的人,会很 自然地将中国人看成是一群迷信的人,西方基督教拒绝承认中国人的实 践是宗教的一部分。另外,还存在着其他令人费解的现象,使得在中 国社会中宗教的地位非常模糊。对于这个问题,杨氏的见解尤其值得 参考: (在中国)取代宗教教义、强大的神职势力在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的主导地位,是世俗取向的、持不可知论的儒家传统。在这个传 统里,高级士绅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宗教背景的。在中国历史上, 多数时间里没有强大的、高度组织性的宗教,也没有教会与国家之 间长期无休止的斗争。(导论) 不仅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人没能认识到中国宗教存在的价值,19 世纪晚期,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致力于证明和审视中国文化特征的现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