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环内酯类沿用大环内酯类1.G+菌。G-球菌1.抗菌作用对支原厌0,球菌,支原体、体、衣原体的作用明衣原体、军团菌等显增强有效。2.胃酸稳定,生物利02.胃酸不稳定,用度↑,组织内药物服吸收差浓度↑,T1/2个03.胃肠反应多3.胃肠反应少
1.G+菌,G-球菌、 厌O2球菌 ,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等 有效。 2.胃酸不稳定,口 服吸收差 3.胃肠反应多 1.抗菌作用↑对支原 体、衣原体的作用明 显增强 2.胃酸稳定,生物利 用度↑,组织内药物 浓度↑,T1/2↑ 3.胃肠反应少 沿用大环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机制:DNADNA1.抑制蛋白质合成QuinolonesRifampinmRNA>与细菌核蛋白50s亚基结合mANA>抑制转肽或mRNA移位Tetracycline30SPoolProtein synthesisGTP2.增强粒细胞对金黄色葡tmet-tRNAPolyribosome(ranslocation30S initiationProtein50sPool萄球菌的吞噬complexPeptidebandtormation70S initiation3.损害支原体胞壁,影响+AA-TRNAcomplexAminoglycosidesAAmRNAsuchas:Chloramphenicol胞膜完整性StreptomycinErythromycinGentamicinImet-tRNAClindamycin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1.抑制蛋白质合成 ➢ 与细菌核蛋白50s亚基结合; ➢ 抑制转肽或mRNA移位 2. 增强粒细胞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吞噬 3. 损害支原体胞壁,影响 胞膜完整性 机 制:
抗菌谱:窄谱(与PG相似),速效抑菌药,作用较弱1.G(+):金葡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2.部分G(-):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3.厌氧球菌4.非典型病原体: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支杆菌
抗菌谱: 窄谱(与PG相似),速效抑菌药,作用较弱 1. G(+):金葡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 2. 部分G(-):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 日咳杆菌 3. 厌氧球菌 4. 非典型病原体: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 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支杆菌
二、 耐药机制■产生灭活酶: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靶位改变:甲基化1摄入减少外排增加(MLSR)交叉耐药、多药耐药性
二、耐药机制 ◼ 产生灭活酶: 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 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 ◼ 靶位改变: 甲基化 ◼ 摄入减少外排增加 交叉耐药、多药耐药性(MLSR)
三、 临床应用细菌感染性疾病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其他
三、临床应用 ◼ 细菌感染性疾病 ◼ 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