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 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 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 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在这个段落中,马、恩明确地指出在现代资本主 义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人的抽象的自由,而这种抽象的自由正是现代资产 阶级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笔下,资本之来到这个世界,或者说,资产 阶级之来到这个世界,它的意义是革命的。这个革命的第一层内涵是人的自由,而人的自由 的第一层内涵就是使得人成为自由的原子,使人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固定的传统的关系中 解脱出来。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深深明白,人与人之间不仅是如此这般的自由的 关系,在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还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个是马克思早在1843年的论文中 就已经深刻体会到的,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普遍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现代个 体们所获得的这种相对于传统的封建关系的自由只是抽象的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 问题是这些看似已经被斩断了任何具体联系的自由的个体们又是如何在相互之间建立起普 遍联系的。关于现代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马、恩在这里以浓缩的方式指出了三点:一是 人们之间是自私自利的个体的关系;二是,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的实际关系是自由交换的 关系;三是,这种自由交换的关系的实质是剥削关系。那么,在现代世界中人的抽象的自 由为什么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剥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稍后的另一个著名段落中作 出了解答。 B,结果:双重统治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的工业阶级生 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 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这个段落经常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引 用,被认为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质的经典评价。在这段文字中,马克思 反复强调,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进行不断的变革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生产关系。这究 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得到实际安放,就必须凭借 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最重 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永恒的变动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关联被切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被不断变化着的生产工具所规定。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本身看似具有变动性和革命性 这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不断地被重组的重要根据 6
6 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 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 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 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在这个段落中,马、恩明确地指出在现代资本主 义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人的抽象的自由, 而这种抽象的自由正是现代资产 阶级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笔下,资本之来到这个世界,或者说,资产 阶级之来到这个世界,它的意义是革命的。这个革命的第一层内涵是人的自由,而人的自由 的第一层内涵就是使得人成为自由的原子,使人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固定的传统的关系中 解脱出来。与此同时, 马克思、恩格斯也深深明白,人与人之间不仅是如此这般的自由的 关系,在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还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个是马克思早在 1843 年的论文中 就已经深刻体会到的,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普遍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 现代个 体们所获得的这种相对于传统的封建关系的自由只是抽象的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 问题是这些看似已经被斩断了任何具体联系的自由的个体们又是如何在相互之间建立起普 遍联系的。关于现代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恩在这里以浓缩的方式指出了三点:一是, 人们之间是自私自利的个体的关系; 二是, 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的实际关系是自由交换的 关系;三是, 这种自由交换的关系的实质是剥削关系。 那么,在现代世界中人的抽象的自 由为什么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剥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稍后的另一个著名段落中作 出了解答。 B, 结果:双重统治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 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 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 却是过去一切的工业阶级生 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 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 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这就 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这个段落经常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引 用,被认为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质的经典评价。在这段文字中,马克思 反复强调,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进行不断的变革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生产关系。这究 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得到实际安放,就必须凭借 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最重 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永恒的变动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关联被切断,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被不断变化着的生产工具所规定。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本身看似具有变动性和革命性, 这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不断地被重组的重要根据
在这样的两个形象之后,马克思告诉我们(详见《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这种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结果其 实是自由的反面。这是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给出的自然的积极的形象正相呼应 的判断。说它是自由的反面,因为它直接意味着双重控制关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它 意味着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所实现的人对自然的掌控。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它意味着 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不是自由、而是统治。是掌握着生产工具的一方对被束缚 在生产工具上的另一方的控制。它具体地表达为资本对劳动的掌控,或者说,死劳动对活劳 动的掌控。因此,就有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著名的判断,即资本所带来的是双重 统治的关系。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马克思的非常独特的思想形象。人们之所以把马克思和同时代的 些西方思想家对立起来,是因为其他思想家所关注的是人的自由在现代世界中的不同实现方 式,自由是他们的思想的基底色。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似乎不是特别强调传统世界和现代 世界之间根本的质的分别,因为他依然把现代世界的根本理解为统治( domination)。统治 ( Domination)依然是马克思对现代世界的基本判断。这同时也是当代的政治哲学基本上不 再直接诉诸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因,当代的政治哲学不再敢于直接地去讨论统治 ( domination)的问题,他们至多也只会讲不正义( inJustice)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马 克思的立场与他们根本不同:关于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根本判断是现 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统治,不仅如此,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统治。换言 之,只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是统治或控制,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也必然地是 权力 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思考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 自然具有双重的形象: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能够带来人的自由的充 分实现: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展开的劳动关系所导致的 又是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控制。这是我们去理解批判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批判理论正 是沿着这个基本思路来反思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除了马克思的相关思想之外,批判理论的另一个直接的思想资源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我也这里也稍微提一下。卢卡奇在其物化理论中非常明确地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实际 上是以抽象的形式为中介的自然。换言之,是被我们处理之后的自然。更重要的是,如此这 般被处理之后的自然既包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感性的对象世界,也包括我们自己。也就是说 不仅仅自然世界是被抽象之后的,而且和如此的自然对象打交道的我们其实也是被理性加工
7 在这样的两个形象之后,马克思告诉我们(详见《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这种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结果其 实是自由的反面。这是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给出的自然的积极的形象正相呼应 的判断。说它是自由的反面,因为它直接意味着双重控制关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它 意味着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所实现的人对自然的掌控。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它意味着 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不是自由、而是统治。是掌握着生产工具的一方对被束缚 在生产工具上的另一方的控制。它具体地表达为资本对劳动的掌控,或者说,死劳动对活劳 动的掌控。因此,就有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著名的判断,即资本所带来的是双重 统治的关系。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马克思的非常独特的思想形象。人们之所以把马克思和同时代的一 些西方思想家对立起来,是因为其他思想家所关注的是人的自由在现代世界中的不同实现方 式,自由是他们的思想的基底色。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似乎不是特别强调传统世界和现代 世界之间根本的质的分别,因为他依然把现代世界的根本理解为统治(domination)。统治 (Domination)依然是马克思对现代世界的基本判断。这同时也是当代的政治哲学基本上不 再直接诉诸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因,当代的政治哲学不再敢于直接地去讨论统治 (domination)的问题,他们至多也只会讲不正义(injustice)的问题。在这一点上, 马 克思的立场与他们根本不同:关于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的根本判断是现 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统治,不仅如此,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统治。换言 之, 只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是统治或控制,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也必然地是 权力。 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思考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 自然具有双重的形象: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能够带来人的自由的充 分实现;另一方面, 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 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展开的劳动关系所导致的 又是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控制。这是我们去理解批判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批判理论正 是沿着这个基本思路来反思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除了马克思的相关思想之外,批判理论的另一个直接的思想资源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我也这里也稍微提一下。卢卡奇在其物化理论中非常明确地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实际 上是以抽象的形式为中介的自然。换言之,是被我们处理之后的自然。更重要的是,如此这 般被处理之后的自然既包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感性的对象世界,也包括我们自己。也就是说, 不仅仅自然世界是被抽象之后的,而且和如此的自然对象打交道的我们其实也是被理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