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面对中国近代以来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深重 灾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脚踏中国大地,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创立毛泽东思想,在黑暗的中国高高擎起熊熊燃烧的 火炬,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让沉睡百年的“东方睡 狮”站起来。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至今依 然闪耀着真理光芒。要读懂中华民族近代的苦难辉煌史,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的伟大奋斗史,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把金钥匙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 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 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 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历了千辛 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促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 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丰富实践,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 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
9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面对中国近代以来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深重 灾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脚踏中国大地,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创立毛泽东思想,在黑暗的中国高高擎起熊熊燃烧的 火炬,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让沉睡百年的“东方睡 狮”站起来。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至今依 然闪耀着真理光芒。要读懂中华民族近代的苦难辉煌史,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的伟大奋斗史,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把金钥匙。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17 年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 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 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 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历了千辛 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促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 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丰富实践,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 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
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调查 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 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 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 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热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 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 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 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 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具体目标。毛泽东还详细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 规律和内在联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找到了正确方法。这一时期,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
10 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调查 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 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 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 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 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 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 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 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 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具体目标。毛泽东还详细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 规律和内在联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找到了正确方法。这一时期,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
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 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矛盾 的学说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 行了艰辛探索。这一时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集中体现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中,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 的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 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无产阶 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 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 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面对外敌侵略的特殊条件 下可以把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06页
11 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1945 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 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矛盾 的学说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① 的任务,并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 行了艰辛探索。这一时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集中体现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中,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 的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 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无产阶 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 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 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面对外敌侵略的特殊条件 下可以把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06 页
人。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 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 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 同情或中立。二是认为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之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 因此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 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开创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自 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 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 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 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 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其中包括: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 盾的思想;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在党与民主党 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 系列正确方针;关于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 情况出发,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 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
12 人。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 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 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 同情或中立。二是认为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之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 因此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 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开创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① ,加上党自 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 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 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 1/4、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 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 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其中包括: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 盾的思想;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 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一 系列正确方针;关于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 情况出发,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 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13 页
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汉 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 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 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思想:;关于要造成 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主张;等等。这些正确的思想、方针和主张,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 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 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 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 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他总结了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 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 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 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 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他为革命军队制定 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 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 争的战略战术。他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都是毛泽东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极为杰出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 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 导思想。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 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 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 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其中包括: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
13 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汉 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 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 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思想;关于要造成 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主张;等等。这些正确的思想、方针和主张,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 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 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 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 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他总结了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 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 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 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 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他为革命军队制定 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 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 争的战略战术。他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都是毛泽东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极为杰出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 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 导思想。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 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 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 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其中包括: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