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意见》的部署,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履行好 相应的管理、引导、服务的职责,形成推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合力。 首先,要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彻底清理和 取消对农民工的一切就业管理限制、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 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统筹解决他们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居住场 所、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次,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引导农村劳动 力合理有序流动。既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 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 再次,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解决长 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比如,通过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适当放宽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条件,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概括地讲两点。 1)·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觉悟的部分。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知识分子“一般地是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们有很大的革命 性。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 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一九一九 年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的五州运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就是显明的 例证。尤其是广大的比较贫苦的知识分子,能够和工农一道,参加和拥护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 生中。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 成功的。”建国以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 在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发挥其作用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既有过正确的 认识和政策,也有过因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上的偏差而发生的错误。 1956年1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所做的报
按照《意见》的部署,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履行好 相应的管理、引导、服务的职责,形成推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合力。 首先,要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彻底清理和 取消对农民工的一切就业管理限制、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 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统筹解决他们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居住场 所、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次,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引导农村劳动 力合理有序流动。既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 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 再次,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解决长 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比如,通过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适当放宽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条件,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概括地讲两点。 1). 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觉悟的部分。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知识分子“一般地是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们有很大的革命 性。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资本主义的科学知识,富于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 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一九一九 年的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就是显明的 例证。尤其是广大的比较贫苦的知识分子,能够和工农一道,参加和拥护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 生中。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 成功的。” 建国以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 在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发挥其作用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既有过正确的 认识和政策,也有过因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上的偏差而发生的错误。 1956 年 1 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所做的报
告中,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己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己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是,1957年以后,由于党 在阶级斗争理论上和对知识分子认识上“左”的错误影响,导致了后来对知识分 子阶级属性的错误的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重 新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指出:“我国广大的 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 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 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科学技术在 生产力中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在我国,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 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离开了知识分子,科技进 步和知识创新、文化教育的发展、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四有”公民的培育, 都只会是一句空话。 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 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同时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发扬 “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工人阶级 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 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 奖励制度。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对我国经 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有从业人员1、5
告中,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是,1957 年以后,由于党 在阶级斗争理论上和对知识分子认识上“左”的错误影响,导致了后来对知识分 子阶级属性的错误的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重 新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指出:“我国广大的 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 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 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科学技术在 生产力中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在我国,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 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离开了知识分子,科技进 步和知识创新、文化教育的发展、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四有”公民的培育, 都只会是一句空话。 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 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同时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发扬 “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工人阶级 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 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 奖励制度。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对我国经 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有从业人员 1、5
亿人,掌握着和管理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专利,直接 或间接贡献着近1/3以上的税收。关于新的社会阶层讲3个问题: 一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 二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三是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1、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6个部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 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 业者等。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所谓民营科技企业,泛指以科技 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办和经营 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和成果转化的经济组织。它们的创业人员 和技术人员这些人拥有数量不一的企业股权,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专门知识,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这些人通常年纪轻、学历高,许多人 还有过在国外留学、就业的经历。他们比较熟悉国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 般在外企的一些部门担任骨干。 3)、个体户。个体户即个体工商户,是以家庭为单位,拥有一定资金,独立 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 层。 4)、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指企业财产归私人所有、雇工人数较多的营利性 经济组织。这些人是经济实力、经营范围与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一个社会阶层 5)、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中介组织泛指介于企业、个人之间,并为其服务、 沟通、协调以及对其监督的社会组织。它主要由三类组成:行业性中介组织,如 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公证性中介组织,如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 专业事务所以及证券、仲裁等中介组织:服务性中介组织,如提供就业、广告、 公关、房地产等服务的组织。这些组织的从业人员大多受过专门训练,专业化程 度比较高。 6)、自由职业人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固定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
亿人,掌握着和管理 10 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专利,直接 或间接贡献着近 1/3 以上的税收。关于新的社会阶层讲 3 个问题: 一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 二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三是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1、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 6 个部分: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 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 业者等。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所谓民营科技企业,泛指以科技 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办和经营, 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和成果转化的经济组织。它们的创业人员 和技术人员这些人拥有数量不一的企业股权,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专门知识,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这些人通常年纪轻、学历高,许多人 还有过在国外留学、就业的经历。他们比较熟悉国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一 般在外企的一些部门担任骨干。 3)、个体户。个体户即个体工商户,是以家庭为单位,拥有一定资金,独立 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 层。 4)、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指企业财产归私人所有、雇工人数较多的营利性 经济组织。这些人是经济实力、经营范围与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一个社会阶层。 5)、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中介组织泛指介于企业、个人之间,并为其服务、 沟通、协调以及对其监督的社会组织。它主要由三类组成:行业性中介组织,如 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公证性中介组织,如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 专业事务所以及证券、仲裁等中介组织;服务性中介组织,如提供就业、广告、 公关、房地产等服务的组织。这些组织的从业人员大多受过专门训练,专业化程 度比较高。 6)、自由职业人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固定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
政府部门,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 主要包括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等。 2、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有关。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三 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的重要条件。我国从过去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 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 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 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3、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 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 险,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 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一个总体上的定位,具体分析还有一些不同的 情况。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第一,推动了经济发展,增 加了国家税收。新的社会阶层运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 过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据统计, 截至2001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共创产值12316.99亿元,营业收入11484.24亿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45亿元,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913.47亿元。第二,扩 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新的社会阶层或者自主择业,或者以自己创办 企业招工的方式,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待业人员和公有制部门的富余人员,从而扩 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据统计,2001年,全国各类私营企业的从业 人员达2713.86万人,私营企业当年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8.61万人。非公
政府部门,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 主要包括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等。 2、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有关。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三 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的重要条件。我国从过去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 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 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 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3、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 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 险,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 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一个总体上的定位,具体分析还有一些不同的 情况。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第一,推动了经济发展,增 加了国家税收。新的社会阶层运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 过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据统计, 截至 2001 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共创产值 12316.99 亿元,营业收入 11484.24 亿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6245 亿元,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 913.47 亿元。第二,扩 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新的社会阶层或者自主择业,或者以自己创办 企业招工的方式,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待业人员和公有制部门的富余人员,从而扩 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据统计,2001 年,全国各类私营企业的从业 人员达 2713.86 万人,私营企业当年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58.61 万人。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