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1级上期语文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3、本堂考试附有答题卡、答题卷和作文纸 4、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用2B铅笔规范地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卷上密封 线内用钢笔工整地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学号。 5、答题时,请将第I卷的答案规范地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的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 卷上相应题号后的规定位置,并将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6、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答题卷(第11-12页)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禅宗/巉岩伉俪/沆瀣 福祉/旨意 拈花惹草/蔫头蔫脑 B、霁月/济济 盈眶/匡正 朝暾/吞吐 地崩山摧/峥嵘崔嵬 C、祛除/黢黑殷红/湮没悚然/怂恿 槁项黄馘/殒身不恤 D、夜唳/战栗 蹙额/箭镞 澄澈/掣肘 妍媸毕露/魑魅魍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吊书袋 迥然不同 根深谛固 精捍 无端崖 冷酷樨利 稗官野史 C、日晷挖墙脚 钻之弥坚 风烛残年 D、饿殍 肥唣泡 草菅民命 辘辘饥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年岁 不饶人”的感叹。 B、进入21世纪,美国鹰派依旧把冷战时期军事结盟的旧习奉为圭臬,不肯把自己纳入国际 社会的行为规范之内 C、可在空中持续飞行长达五年的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一经问世,石破天惊,一举打破了无 人驾驶机的飞行时间记录。 D、近年来,由于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沿用多年的中小学教科书纷纷改头换 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学生的手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一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 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 B、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
高 2011 级上期语文第二次(10 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3、本堂考试附有答题卡、答题卷和作文纸。 4、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用 2B 铅笔规范地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卷上密封 线内用钢笔工整地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学号。 5、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规范地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的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 卷上相应题号后的规定位置,并将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6、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答题卷(第 11—12 页)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禅.宗/巉.岩 伉.俪/沆.瀣 福祉./旨.意 拈.花惹草/蔫.头蔫脑 B、霁.月/.济济.. 盈眶./匡.正 朝暾./吞.吐 地崩山摧./峥嵘崔.嵬 C、祛.除/黢.黑 殷.红/湮.没 悚.然/怂.恿 槁项黄馘./殒身不恤. D、夜唳./战栗. 蹙.额/箭镞. 澄澈./掣.肘 妍媸.毕露/魑.魅魍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伫立 吊书袋 迥然不同 根深谛固 B、 精捍 无端崖 冷酷樨利 稗官野史 C、 日晷 挖墙脚 钻之弥坚 风烛残年 D、 饿殍 肥唣泡 草菅民命 辘辘饥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年岁 不饶人”的感叹。 B、进入 21 世纪,美国鹰派依旧把冷战时期军事结盟的旧习奉为圭臬 ....,不肯把自己纳入国际 社会的行为规范之内。 C、可在空中持续飞行长达五年的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一经问世,石破天惊 ....,一举打破了无 人驾驶机的飞行时间记录。 D、近年来,由于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沿用多年的中小学教科书纷纷改头换 ... 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学生的手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 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 B、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
主动的去做什么? C、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尊严更是一 种高尚的人格。 D、《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录了古籍3503种。它按经、史、子、 集四部分类,条目非常清晰,让查阅者一目了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 彩的一次盛会。 B、2010年9月28日,成都市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成都地铁1号线正式进入试运营 成都引领西部迈入了地铁时代。市民们喜不自禁是难以言说的。 C、“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 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它能不能让更多的消 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7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 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 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曲阜祭孔,那场面隆重浩大,庄严肃穆,九 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们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称。 去过曲阜的游客,都知道孔庙、孔府的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 皇,显赫威风的 ②但是,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 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因而,他比较另类,不怎么买圣人的账,尤其反感孟子。洪 武二年,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孟夫子的配享资格。满朝文武都慌了 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 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 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③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 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 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作威作福,谁也奈何他 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 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祀时,可以有 盘冷羊头享用。 ④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⑤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下令当场拷打臣属,叫做“廷杖”,打死,打伤,打得终身残废 者,以朱明王朝最厉害:屡兴大案,株连人数之多,地域之广,造成“村墟断炊烟,陇上无 行人”的疯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凶残:刑罚之残暴严酷,灭绝人性,例如“剥皮揎草”,例 如“腰斩”,也以朱明王朝最为骇人听闻;而宦官之多,特务之众,如东厂西厂,残害百姓 为祸之深,也以朱明王朝创最高纪录。 ⑥因此,有人说,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史书上通 常缺乏精确统计,此说姑且存疑,但这位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连自己的儿女亲家,从他最 初起义时就是亲密战友的李善长,都格杀不论,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悬一丝了
主动的去做什么? C、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尊严更是一 种高尚的人格。 D、《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录了古籍 3503 种。它按经、史、子、 集四部分类,条目非常清晰,让查阅者一目了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0 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 彩的一次盛会。 B、2010 年 9 月 28 日,成都市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成都地铁 1 号线正式进入试运营, 成都引领西部迈入了地铁时代。市民们喜不自禁是难以言说的。 C、“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 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它能不能让更多的消 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6—7 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 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 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曲阜祭孔,那场面隆重浩大,庄严肃穆,九 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们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称。 去过曲阜的游客,都知道孔庙、孔府的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 皇,显赫威风的。 ②但是,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 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因而,他比较另类,不怎么买圣人的账,尤其反感孟子。洪 武二年,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孟夫子的配享资格。满朝文武都慌了 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 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 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③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 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 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作威作福,谁也奈何他 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 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祀时,可以有一 盘冷羊头享用。 ④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⑤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下令当场拷打臣属,叫做“廷杖”,打死,打伤,打得终身残废 者,以朱明王朝最厉害;屡兴大案,株连人数之多,地域之广,造成“村墟断炊烟,陇上无 行人”的疯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凶残;刑罚之残暴严酷,灭绝人性,例如“剥皮揎草”,例 如“腰斩”,也以朱明王朝最为骇人听闻;而宦官之多,特务之众,如东厂西厂,残害百姓, 为祸之深,也以朱明王朝创最高纪录。 ⑥因此,有人说,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史书上通 常缺乏精确统计,此说姑且存疑,但这位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连自己的儿女亲家,从他最 初起义时就是亲密战友的李善长,都格杀不论,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悬一丝了
那时,大臣早朝,临行前,全家人都出来与之挥泪送别,因为不知道晚间下了朝,他回得了 家,还是回不了家。 ⑦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 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撤享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 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 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 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⑧在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 称之《四书》。现在成了《三书》,到了四年级,无书可念,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另 出一本《孟子节文》,全国发行。在这本新版《孟子》里,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 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出版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 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⑨看看朱元璋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 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从这 些话,就可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 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 无赖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 撤出文庙了。其实,历代帝王中,不乏“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者,或一介武夫,唯知行 伍,或出身草莽,胸无点墨。或贩夫走卒,目不识丁,或边野牧竖,蒙昧未化,这些在精神 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恶知识分子 的逆反情绪。但终究是要在文化上不得不补课的,在文明上不得不追赶的,否则他的统治也 维持不下去。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还得意洋洋地拿起儒生的帽子作尿壶,可后来,还不是 强迫和他一块打天下的伙计,在那儿学习礼仪了嘛?这位亭长衣锦还乡回到下邳时。不也咧 开大嘴,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烂诗,作前卫诗人状嘛?只有朱元璋,坚定地坚持着这 种残酷嫉恨的小农心理,一直跟孟夫子过不去 ⑩0这本《孟子节文》,甚至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 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 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也许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 给后人作谈资而己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虽然一位被称作“至圣”一位被称作“亚圣”,但历代的皇 帝对这两位圣人都恭敬得不得了 B.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这多少与他坚定地坚持着残 酷嫉恨的小农心理,拒接接受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些关系 C.作者认为《孟子节文》一书渐渐湮没无闻,只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珍本孤本,一般 读者无法饱“眼福”,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D.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的孟轲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而作者认为真 正的原因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不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从而惹恼了文化 不高的朱元璋。 B.作者举汉高祖刘邦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历代帝王中,不乏“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者 这些在精神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 恶知识分子的逆反情绪
那时,大臣早朝,临行前,全家人都出来与之挥泪送别,因为不知道晚间下了朝,他回得了 家,还是回不了家。 ⑦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 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撤享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 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 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 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⑧在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 称之《四书》。现在成了《三书》,到了四年级,无书可念,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另 出一本《孟子节文》,全国发行。在这本新版《孟子》里,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 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出版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 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⑨看看朱元璋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 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从这 些话,就可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 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 无赖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 撤出文庙了。其实,历代帝王中,不乏“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者,或一介武夫,唯知行 伍,或出身草莽,胸无点墨。或贩夫走卒,目不识丁,或边野牧竖,蒙昧未化,这些在精神 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恶知识分子 的逆反情绪。但终究是要在文化上不得不补课的,在文明上不得不追赶的,否则他的统治也 维持不下去。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还得意洋洋地拿起儒生的帽子作尿壶,可后来,还不是 强迫和他一块打天下的伙计,在那儿学习礼仪了嘛?这位亭长衣锦还乡回到下邳时。不也咧 开大嘴,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烂诗,作前卫诗人状嘛? 只有朱元璋,坚定地坚持着这 种残酷嫉恨的小农心理,一直跟孟夫子过不去。 ⑩这本《孟子节文》,甚至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 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 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也许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 给后人作谈资而已。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虽然一位被称作“至圣”一位被称作“亚圣”,但历代的皇 帝对这两位圣人都恭敬得不得了。 B. 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这多少与他坚定地坚持着残 酷嫉恨的小农心理,拒接接受孟子的民本思想有些关系。 C.作者认为《孟子节文》一书渐渐湮没无闻,只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珍本孤本,一般 读者无法饱“眼福”,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D. 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时的孟轲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而作者认为真 正的原因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不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从而惹恼了文化 不高的朱元璋。 B.作者举汉高祖刘邦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历代帝王中,不乏“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者, 这些在精神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 恶知识分子的逆反情绪
C.在新版《孟子》里,朱元璋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掉了 D.朱元璋取缔《孟子》而另外发行《孟子节文》一事,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 有所记载。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 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 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 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 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 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 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 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 至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 杀人。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每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 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 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馨, 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 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 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 “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 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 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 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 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朕今令举行能之人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③非直当今损于百姓 ④直好世俗之乐耳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 在新版《孟子》里,朱元璋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掉了。 D. 朱元璋取缔《孟子》而另外发行《孟子节文》一事,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 有所记载。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 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 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 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 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 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 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 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 至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 杀人。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每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 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 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 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 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 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 “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 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 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8、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 B 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 C 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 D 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 9、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朕今令举行能之人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③非直当今损于百姓 ④直好世俗之乐耳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 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 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毫无效果,杜正伦只好把皇 帝的原话告诉太子,以期太子能够思过悔改,太宗因此大为恼火,认为他处事不当。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最后落得个“配 流州”的结果 第二卷(120分) 四、(24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文: (2)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 (3)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4)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 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 十四番回。 注:①此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 城破。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 (1)这首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你的看法呢?请简要 分析。(4分)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5)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 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 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毫无效果,杜正伦只好把皇 帝的原话告诉太子,以期太子能够思过悔改,太宗因此大为恼火,认为他处事不当。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最后落得个“配 流州”的结果。 第二卷(120 分) 四、(24 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每句 2 分)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文: 。 (2)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 。 (3)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 (4)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 江仙》(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 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 十四番回。[ 注:①此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 城破。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 (1) 这首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2)有人说“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你的看法呢?请简要 分析。(4 分)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2)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4) ,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5)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