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课程教案 第一章铸浩成形 授课章节 第四节铸造工艺设计第五节铸件结构工艺性 2 第六节铸造成形新发展 本次课教学 了解铸造工艺设计,熟悉砂型铸造浇注位置、分型面及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掌握铸造 目的与要求 工艺设计,使学生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教 重点 铸造工艺设计,铸件结构工艺性。 本次课 重点与难点 铸造工艺设计。 教学方法 与手段 PPT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 第四节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铸造工艺实例。 安 第五节铸件结构工艺性 铸造合金性能的影响:铸造工艺的影响:铸造方法的影响 西 第六节铸造成形新发据 教学内容 凝固理论推动的铸造新发展:造型技术的新发展:计算机技 20 时间分配 术推动铸造的新发展。 思考题或预习 题或作业题 2.1、2.2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基础》,鞠鲁粤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后小结 了解俦件结构工艺性,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了解铸造成形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第 5 次课程教案 授课章节 第二章 铸造成形 第四节 铸 造 工 艺 设 计 第 五 节 铸 件 结 构 工 艺 性 第六节 铸造成形新发展 本次课 学时数 2 本次课教学 目的与要求 了解铸造工艺设计,熟悉砂型铸造浇注位置、分型面及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掌握铸造 工艺设计, 使学生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本次课 重点与难点 教学 重点 铸造工艺设计,铸件结构工艺性。 教学 难点 铸造工艺设计。 教学方法 与手段 PPT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 第四节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铸造工艺实例。 40 第五节 铸件结构工艺性 铸造合金性能的影响;铸造工艺的影响;铸造方法的影响 40 第六节 铸造成形新发展 凝固理论推动的铸造新发展;造型技术的新发展;计算机技 术推动铸造的新发展。 20 思考题或预习 题或作业题 2.1、2.2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基础》,鞠鲁粤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年。 课后小结 了解铸件结构工艺性,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了解铸造成形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第6次课程教案 第三章塑性成形 授课章节 本次课 第一节塑性成形理论基础第二节塑性成形方法 学时数 2 本次课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塑性成形基础知识, 掌握自由锻和锤上模锻的特点及工艺过程, 目的与要求 熟悉板料冲压的特点、工艺过程及应用。 学 塑性成形实质、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 锻造流线和可锻性,自由锻和锤上模 重点 锻的特点及工艺过程,板料冲压的特点、工艺过程。 本次理 重点与难点 塑性成形实质、冷变形强化与再结品、锻造流线和可锻性,自由锻和模锻工 难点 艺设计。 教学方法 与手段 PPT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 第一节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塑性成形的实质:冷变形强化与再结品:锻造比与锻造流线 50 塑性成形基本规律:金属的锻造性能。 第二节塑性成形方法 锻造:板料冲压:其他塑性加工方法。 西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思考题或预习 题或作业题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基础》,鞠鲁粤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后小结 掌握自由锻和锤上模锻的特点及工艺过程,熟悉板料冲压的特点、工艺过程及应用
第 6 次课程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塑性成形 第一节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第二节 塑性成形方法 本次课 学时数 2 本次课教学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塑性成形基础知识,掌握自由锻和锤上模锻的特点及工艺过程, 熟悉板料冲压的特点、工艺过程及应用。 本次课 重点与难点 教学 重点 塑性成形实质、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锻造流线和可锻性,自由锻和锤上模 锻的特点及工艺过程,板料冲压的特点、工艺过程。 教学 难点 塑性成形实质、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锻造流线和可锻性,自由锻和模锻工 艺设计。 教学方法 与手段 PPT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 第一节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塑性成形的实质;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锻造比与锻造流线 塑性成形基本规律;金属的锻造性能。 50 第二节 塑性成形方法 锻造;板料冲压;其他塑性加工方法。 50 思考题或预习 题或作业题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基础》,鞠鲁粤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年。 课后小结 掌握自由锻和锤上模锻的特点及工艺过程,熟悉板料冲压的特点、工艺过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