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次1教案 课次 1、引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的基本目的,以及教学安排 授课内容 2、珠算概述以及珠算记数原理和拨珠指法以及会计数字的书写。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的基本目的 目的要求|2.、了解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算盘的结构和种类 3、掌握珠指法以及会计数字的书写。 重点珠算拨珠指法 难点会计数字的书写 1、简要介绍本课程大纲,主要是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目 的要求、考核类别、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2、珠算概述、算盘的结构和种类. 与手段 3、重点介绍记数原理和拔珠指法以及会计数字的书写 45 4、最后进行总结。 10 页
课次 1教案 第 1 页 课 次 1 授课内容 1、引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的基本目的,以及教学安排; 2、珠算概述以及珠算记数原理和拨珠指法以及会计数字的书写。 目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的基本目的; 2、了解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算盘的结构和种类; 3、掌握珠指法以及会计数字的书写。 重点 珠算拨珠指法 难点 会计数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简要介绍本课程大纲,主要是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目 的要求、考核类别、课程特点。 15 2、珠算概述、算盘的结构和种类。 20 3、重点介绍记数原理和拨珠指法以及会计数字的书写。 45 4、最后进行总结。 10
课次1教案 思考题算盘各部位与珠算功能的关系 引言 这个学期,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珠算》这门课程,《珠 算》是我们后勤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的同学在小学时可能就已 经学习过《珠算》,但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上这门课呢?主要原因是 因为你们中的大多数人毕业后将走上后勤助理员的岗位,在工作中会 用到算盘,如果算盘学好了,一般的经济计算如加减法用算盘来计算 十分方便;另外,在目前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要持 证上岗,而要获得会计证又必须珠算等级证书,所以,我们现在有必 要开《珠算》这门课,这样也便于你们珠算考级,省去日后的麻烦。 《珠算》这门课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考查课,总共30个 学时,分15次课来学习。同时,《珠算》又是一门过级考核课,学校 对你们的要求是必须过珠算五级,否则不能毕业,拿不到毕业证书 所以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这门课。 《珠算》注重运算能力,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多练习,同学们 平时自己在课后要加强练习。下面就这门课的学习对你们提几点要
课次 1教案 第 2 页 思考题 算盘各部位与珠算功能的关系 引 言 这个学期,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珠算》这门课程,《珠 算》是我们后勤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的同学在小学时可能就已 经学习过《珠算》,但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上这门课呢?主要原因是 因为你们中的大多数人毕业后将走上后勤助理员的岗位,在工作中会 用到算盘,如果算盘学好了,一般的经济计算如加减法用算盘来计算 十分方便;另外,在目前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要持 证上岗,而要获得会计证又必须珠算等级证书,所以,我们现在有必 要开《珠算》这门课,这样也便于你们珠算考级,省去日后的麻烦。 《珠算》这门课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考查课,总共 30 个 学时,分 15 次课来学习。同时,《珠算》又是一门过级考核课,学校 对你们的要求是必须过珠算五级,否则不能毕业,拿不到毕业证书, 所以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这门课。 《珠算》注重运算能力,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多练习,同学们 平时自己在课后要加强练习。下面就这门课的学习对你们提几点要
课次1教案 求:第一,学习态度要端正,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第二,每次珠算课 都要带好算盘,以便上课时练习用;发给大家的练习纸自己要根据教 学进度,自己按要求独立、及时完成 第一章珠算概论 在讲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之前,我们来看一下珠算的含义,到底什 么是珠算呢?所谓珠算,它是指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来进行数字运算的 种方法,珠算技术是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算盘的使用以及使用 算盘来解决一般经济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的一门应用型科学。 第一节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古代在没有创造算盘之前,传统的计算方法是“筹算”,筹 算的计算工具叫“算筹”,一般是用竹片做成筷子形状的小竹竿。计 算时将筹排成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用纵横间隔表示数位,即:个 位、百位、万位用纵式,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没有数字的位 空着表示0。如123表示为,708表示为。筹算大概出现于 春秋时代,距今有2000多年。筹算这种计算方法对我国古代数学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用筹算计算既费时又占面积,很难提高计 算速度,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计算工作日益复杂,筹算已经难以适 应计算的要求,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创造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珠算及算盘是我国劳动人们的一项伟大创造,据有关资料记载, 珠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在筹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大 约出现在北宋,流行于元代,普及于明代。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 页
课次 1教案 第 3 页 求:第一,学习态度要端正,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第二,每次珠算课 都要带好算盘,以便上课时练习用;发给大家的练习纸自己要根据教 学进度,自己按要求独立、及时完成。 第一章 珠算概论 在讲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之前,我们来看一下珠算的含义,到底什 么是珠算呢?所谓珠算,它是指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来进行数字运算的 一种方法,珠算技术是以数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算盘的使用以及使用 算盘来解决一般经济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的一门应用型科学。 第一节 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古代在没有创造算盘之前,传统的计算方法是“筹算”,筹 算的计算工具叫“算筹”,一般是用竹片做成筷子形状的小竹竿。计 算时将筹排成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用纵横间隔表示数位,即:个 位、百位、万位用纵式,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没有数字的位 空着表示 0。如 123 表示为 ,708 表示为 。筹算大概出现于 春秋时代,距今有 2000 多年。筹算这种计算方法对我国古代数学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用筹算计算既费时又占面积,很难提高计 算速度,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计算工作日益复杂,筹算已经难以适 应计算的要求,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创造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 珠算及算盘是我国劳动人们的一项伟大创造,据有关资料记载, 珠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在筹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大 约出现在北宋,流行于元代,普及于明代。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
课次1教案 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出现固定成型的算盘,只是出现了用珠粒进 行运算的事实以及初级珠算的一些算法 1.西周陶丸的发现 九六三年三月,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的西周早期宫室遗 址中的90棵带色陶丸,它与东汉末期《数术记遗》中所记载的一些 以珠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史实相吻合。 2.《数术记遗》中的六种算 在珠算的古籍书册中,迄今仅发现东汉(公元25-220年)徐岳 (公元196--206年)所精心撰写,北周(公元557--581年)的汉中 郡守、前隶臣甄鸾注的《数术记遗》成书最早。该书不仅记述了珠算, 实际上在该书中还记叙了另外五种算法,即太乙、两仪、三才、和九 宫、个知五种算法。这五种虽无珠算之名,而实际上为十进位制珠算, 鲜明地反映了前人“操珠运算”的思想。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改进,促 进了以五升制为核心的传统珠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已经出现成型的算盘,而且珠算得到较为普遍的应 用 1.北宋(公元960-127年),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 图》左端,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就放置一记账水牌和一架十五格(档) 七个黑点(珠)大算盘。 2.北宋(公元1008-1016年)钱易撰著《南部新书》书中提及 但用诸法经门,取其简要,若鼓珠之法,且凝滞与于乘法”。鼓珠 之法,就当是珠算。 3.元朝初期至大三年,画家王振鹏所绘《乾坤一担图》(即货郎 当图)货郎上挂有一架完整的十五档七珠大算盘。 4.元末陶宗仪著《辍耕录》中记有“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 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以拨珠形容 人物。由此可见,我国珠算早就固定成型,到宋元时期已是家喻户晓, 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了。 (三)完善和全面发展阶段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珠算发展的鼎盛时期,珠算著书立说者相继出 第4页
课次 1教案 第 4 页 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出现固定成型的算盘,只是出现了用珠粒进 行运算的事实以及初级珠算的一些算法。 1. 西周陶丸的发现 一九六三年三月,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的西周早期宫室遗 址中的 90 棵带色陶丸,它与东汉末期《数术记遗》中所记载的一些 以珠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史实相吻合。 2.《数术记遗》中的六种算 在珠算的古籍书册中,迄今仅发现东汉(公元 25—220 年)徐岳 (公元 196---206 年)所精心撰写,北周(公元 557---581 年)的汉中 郡守、前隶臣甄鸾注的《数术记遗》成书最早。该书不仅记述了珠算, 实际上在该书中还记叙了另外五种算法,即太乙、两仪、三才、和九 宫、个知五种算法。这五种虽无珠算之名,而实际上为十进位制珠算, 鲜明地反映了前人“操珠运算”的思想。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改进,促 进了以五升制为核心的传统珠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已经出现成型的算盘,而且珠算得到较为普遍的应 用。 1. 北宋(公元 960---1127 年),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 图》左端,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就放置一记账水牌和一架十五格(档) 七个黑点(珠)大算盘。 2. 北宋(公元 1008---1016 年)钱易撰著《南部新书》书中提及 “但用诸法经门,取其简要,若鼓珠之法,且凝滞与于乘法”。鼓珠 之法,就当是珠算。 3. 元朝初期至大三年,画家王振鹏所绘《乾坤一担图》(即货郎 当图)货郎上挂有一架完整的十五档七珠大算盘。 4. 元末陶宗仪著《辍耕录》中记有“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 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以拨珠形容 人物。由此可见,我国珠算早就固定成型,到宋元时期已是家喻户晓, 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了。 (三)完善和全面发展阶段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珠算发展的鼎盛时期,珠算著书立说者相继出
课次1教案 现,1592年明朝程大位所著《直指算法统宗》一书问世,对珠算术 进行了系统而又全面的介绍,这时的算盘使用就更广泛了。到了明朝 末年,珠算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和南洋群岛等地。 、珠算的地位与作用 在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及算盘仍以它独特的优点,作为 种良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被广泛使用,这是因为: 1.算盘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无需电源,使用方便。 2.珠算在加减运算上具有准快的特点,优于电子计算器 3.经常进行珠算的运算,能起到锻炼智力和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解放后,特别是1979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中国的珠算界 人土在秦皇岛市召开的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中国珠算协会后,我国 的珠算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各地相继建立了遍及全国的省、市、县和 各大系统的珠算协会,把从事珠算工作的人员组织起来,通过经常性 的比赛和鉴定工作,使珠算得到了进一步普及,珠算技术水平也得到 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节珠算的结构和种类 大家知道,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原理为基础,利用手指 拨动算珠来解决生产实践中计算数据的一种方法。所以,要掌握珠算 这种运算方法,首先必须对算盘的结构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便于 日后用算盘进行运算。 、算盘的构造 1.主体部分 算盘是由框、梁、档和算珠四部分组成 框:就是算盘四周的边框,也叫边。分为:(上边)上框、(下边) 下框、(左边)左框、(右边)右框 梁:是连接左右两框(或两边)的横木,它将算珠分为上、下两 部分。 档:是通过横梁并连接上下两边的细杆(或铁、铜棍),用来穿 连算珠并表示数位,每种算盘的档数不同,但都为奇数。 珠:穿在档上并能上下活动的圆珠(或菱珠)叫做算珠。位于横 梁上部分的算珠叫做上珠。位于横梁下部的算珠叫做下珠。七珠算盘 页
课次 1教案 第 5 页 现,1592 年明朝程大位所著《直指算法统宗》一书问世,对珠算术 进行了系统而又全面的介绍,这时的算盘使用就更广泛了。到了明朝 末年,珠算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和南洋群岛等地。 二、珠算的地位与作用 在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及算盘仍以它独特的优点,作为 一种良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被广泛使用,这是因为: 1. 算盘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无需电源,使用方便。 2. 珠算在加减运算上具有准快的特点,优于电子计算器。 3. 经常进行珠算的运算,能起到锻炼智力和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解放后,特别是 1979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6 日,中国的珠算界 人士在秦皇岛市召开的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中国珠算协会后,我国 的珠算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各地相继建立了遍及全国的省、市、县和 各大系统的珠算协会,把从事珠算工作的人员组织起来,通过经常性 的比赛和鉴定工作,使珠算得到了进一步普及,珠算技术水平也得到 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节 珠算的结构和种类 大家知道,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原理为基础,利用手指 拨动算珠来解决生产实践中计算数据的一种方法。所以,要掌握珠算 这种运算方法,首先必须对算盘的结构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便于 日后用算盘进行运算。 一、算盘的构造 1. 主体部分 算盘是由框、梁、档和算珠四部分组成 框:就是算盘四周的边框,也叫边。分为:(上边)上框、(下边) 下框、(左边)左框、(右边)右框。 梁:是连接左右两框(或两边)的横木,它将算珠分为上、下两 部分。 档:是通过横梁并连接上下两边的细杆(或铁、铜棍),用来穿 连算珠并表示数位,每种算盘的档数不同,但都为奇数。 珠:穿在档上并能上下活动的圆珠(或菱珠)叫做算珠。位于横 梁上部分的算珠叫做上珠。位于横梁下部的算珠叫做下珠。七珠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