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制定人:李树华审订人:金壮审批人:樊勇时间:2024年7月23日13
13 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 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 制定人:李树华 审订人:金壮 审批人:樊勇 时间:2024 年 7 月 23 日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名称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程学分2.5总学时5040课堂教学学时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10课内实践学时后续课程与应用开课单位开课学期第2学期计算机学院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编写依据24级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简介《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软件开发与设计等方面课程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图、查找算法和排序算法。数据结构研究数据的组织方式,内容丰富、学习量大,隐含在各部分内容中的方法和技术多,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所必需的数据结构的算法。要求学生掌握贯穿全课程的动态链表存储结构,掌握算法设计的动态性和抽象性。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征,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相应算法,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与空间性能分析技巧,并培养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其先修课是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是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三、课程目标《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通过系统讲授C语言版的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构造与操作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的概念、常用术语,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线性表的概念,类型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及链式表示与实现,线性表的应用等:栈和队列的概念,栈和队列的表示14
14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基础必修课程 考核方式 考试 总学时 50 学分 2.5 课堂教学学时 40 先修课程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内实践学时 10 后续课程 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 与应用 开课学期 第 2 学期 开课单位 计算机学院 适用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编写依据 24 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简介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软件开发与设计等方面课程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图、查找算法和排序算法。数 据结构研究数据的组织方式,内容丰富、学习量大,隐含在各部分内容中的方法和技术多, 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所必需的数据结构的算法。要求学生掌握贯穿全课程的动态 链表存储结构,掌握算法设计的动态性和抽象性。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 对象的特征,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相应算法,初步掌握算法 的时间与空间性能分析技巧,并培养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其先修课是 C 语言程序设计,后 续课程是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 三、课程目标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通过系统讲授 C 语言版的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使 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构造与操作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课程学 习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的概念、常用术语,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线性表的概念,类型定 义,线性表的顺序及链式表示与实现,线性表的应用等;栈和队列的概念,栈和队列的表示
与操作的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串、数组和广义表的概念,BF算法原理,多维数组元素定位,广义表结构等;树和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性质与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及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哈夫曼树及其应用等;查找的概念,线性表、树表等的查找的原理与实现方法。使学生在数据结构方面具有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感知数据结构现象、分析和解决一般数据结构问题的能力,可设计一般数据结构问题的处理算法,分析与解剖复杂数据结构现象,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或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总目标: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可利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正确选择分析、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为学习其他软件开发与设计等方面课程的奠定基础分目标:1、能够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定义和表述,针对复杂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题的要求选择研究路线、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题方案设计,完成数据模型的设计。2.学会根据问题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存储结构进行建模。3.能够对已经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并运行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模型的构建方案。4.掌握模型上的算法方案设计以及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5.掌握较复杂算法及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的实践技能,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拟定实验设计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以及智能化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达成途径课程学习目标目标1-.能够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定义和表述,针对复杂数字媒体技术工现场讲授、案例、试题集合程问题的要求选择研究路线、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题方案设计,完成数据模型的设计。目标2-学会根据问题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现场讲授、案例、试题集合存储结构进行建模。目标3-能够对已经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并运行具体的」现场讲授、综合讨论、实验、试题集合编程语言实现模型的构建方案。目标4-掌握模型上的算法方案设计以及算法时间复杂现场讲授、综合讨论、试题集合度的分析方法。目标5-掌握较复杂算法及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码、现场讲授、综合讨论、实验、试15
15 与操作的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串、数组和广义表的概念,BF 算法原理,多维数组元素 定位,广义表结构等;树和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性质与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及线索二 叉树,树和森林,哈夫曼树及其应用等;查找的概念,线性表、树表等的查找的原理与实现 方法。使学生在数据结构方面具有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感知数据结构现象、分析和解决一般数 据结构问题的能力,可设计一般数据结构问题的处理算法,分析与解剖复杂数据结构现象,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或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目标: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可利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正确选择分析、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为学习其他软件开发与设计等方面课程的奠定基础 分目标:1、能够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定义和表述, 针对复杂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题的要求选择研究路线、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题方案设计, 完成数据模型的设计。 2.学会根据问题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存储结构进行建模。 3.能够对已经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并运行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模型的构建方案。 4.掌握模型上的算法方案设计以及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5.掌握较复杂算法及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的实践技能,能够针对复杂工 程问题拟定实验设计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以及智能化 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目标 1-.能够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 知识对问题进行定义和表述,针对复杂数字媒体技术工 程问题的要求选择研究路线、进行数字媒体技术工程问 题方案设计,完成数据模型的设计。 现场讲授、案例、试题集合 目标 2-学会根据问题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 存储结构进行建模。 现场讲授、案例、试题集合 目标 3-能够对已经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并运行具体的 编程语言实现模型的构建方案。 现场讲授、综合讨论、实验、试 题集合 目标 4-掌握模型上的算法方案设计以及算法时间复杂 度的分析方法。 现场讲授、综合讨论、试题集合 目标 5-掌握较复杂算法及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码、 现场讲授、综合讨论、实验、试
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题集合调试的实践技能,能够针对复杂数字媒体工程问题拟定实验设计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以及智能化的要求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贡程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目度标课0.2 程目毕业要求1工标程知识:能够将数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11学、自然科学、工型用于推演、分析数字媒体技术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课0.3专业工程实践问题。3用于解决复杂工程程问题。目标3毕业要求2间题分析:能够应用课数学、自然科学和能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专程2工程科学的基本原业知识、数学模型及相关科学原目0.2理,识别、表达、理,正确表达复杂数字媒体技术标2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2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16
16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调试的实践技能,能够针对复杂数字媒体工程问题拟定 实验设计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在设计方案中 体现创新意识以及智能化的要求。 题集合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 程 目 标 贡 献 度 毕业要求 1 工 程知识:能够将数 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1 -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 型用于推演、分析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工程实践问题。 课 程 目 标 1 0.2 课 程 目 标 3 0.3 毕业要求 2 问 题分析:能够应用 数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 以获得有效结论。 2 -2 能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专 业知识、数学模型及相关科学原 理,正确表达复杂数字媒体技术 工程问题。 课 程 目 标 2 0.2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课的解决方案,设计程能够针对工程及产品特定m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目需求,完成模块设计并提出解决0.2统、单元(部件)方案。标2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工课程实践问题,开发、程5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常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目用的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原理与0.1技术、资源、现代标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工程工具和信息技5术工具,包括对工程实践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五、教学方法1、混合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2、3、4、5)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新课学习预告及预习任务,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将会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并在课堂中对线上知识进行总结,然后以线上的内容作为先行知识,进行新内容的学习。以这样的衔接方式一方面引起学生对线上学17
17 毕业要求 3 设 计 / 开 发 解 决方案:能够设计 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 满足特定需求的系 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并能 够在设计环节中体 现创新意识,考虑 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 境等因素。 3 -2 能够针对工程及产品特定 需求,完成模块设计并提出解决 方案。 课 程 目 标 4 0.2 毕业要求 5 使 用 现 代 工 具:能够针对数字 媒体技术领域的工 程实践问题,开发、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 技术、资源、现代 工程工具和信息技 术工具,包括对工 程实践问题的预测 与模拟,并能够理 解其局限性。 5 -1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常 用的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原理与 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课 程 目 标 5 0.1 五、教学方法 1、混合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2、3、4、5) 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新课学习预告及预习任务,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的学习,完成 学习任务。教师将会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并在课堂中对线上知识进行总结,然后以 线上的内容作为先行知识,进行新内容的学习。以这样的衔接方式一方面引起学生对线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