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贡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度目标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0.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目标1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41-3用于推演、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工程实践问题。问题。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能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0.知识以及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判断目标22-1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3并有效分解数字媒体技术实践问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实题的关键环节。践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能够设计针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工程设计0.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目标33-12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常用0.目标4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5-1的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原理与方法,1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并理解其局限性。括对工程实践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五、教学方法1.理论知识讲解与示范演示(支撑课程目标1)教师应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来传授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语法规3
3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问题,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 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 程 目标 贡 献 度 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 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 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 用于推演、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工程实践问题。 目标 1 0. 4 毕业要求 2:能够应用 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实 践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知识以及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判断 并有效分解数字媒体技术实践问 题的关键环节。 目标 2 0. 3 毕业要求 3:能够设计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工程 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 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 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 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工程设计 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 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 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目标 3 0. 2 毕业要求 5:能够针对 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工程实 践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 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 括对工程实践问题的预测与 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常用 的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原理与方法, 并理解其局限性。 目标 4 0. 1 五、教学方法 1. 理论知识讲解与示范演示(支撑课程目标 1) 教师应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来传授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语法规
则等。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生动的示范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2.实践操作与练习(支撑课程目标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内容。3.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支撑课程目标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4.示例演示与案例分析(支撑课程目标3)通过提供典型示例代码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5.个别辅导与问题解答(支撑课程目标1)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6.课堂互动与反馈评估(支撑课程目标2)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确保学习效果的实现。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对应的思政元素/思序学教学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政案例(简课程目法号时标述)通过讲解算理解编程语言的法的概念和特点:初步掌握教学重点:C语言特性,引导学在计算机上运行特点、计算机程序生思考问题C语言概程序的方法:理运行方法、算法概解决的方法讲授+述和算法目标1解算法的概念和念和思维方式,案例初步特性:能够用N-S教学难点:算法概培养他们的流程图表示算念抽象化表达逻辑思维能法。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 则等。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生动的示范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 2. 实践操作与练习(支撑课程目标 2)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支撑课程目标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4. 示例演示与案例分析(支撑课程目标 3) 通过提供典型示例代码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学会将 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个别辅导与问题解答(支撑课程目标 1) 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6. 课堂互动与反馈评估(支撑课程目标 2)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估,帮 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确保学习效果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 序 号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思 政案例(简 述) 教学方 法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1 C 语言概 述和算法 初步 理解编程语言的 特点;初步掌握 在计算机上运行 程序的方法;理 解算法的概念和 特性;能够用 N-S 流程图表示算 法。 2 教学重点: C 语言 特点、计算机程序 运行方法、算法概 念 教学难点:算法概 念抽象化表达 通过讲解算 法的概念和 特性,引导学 生思考问题 解决的方法 和思维方式, 培养他们的 逻辑思维能 力和问题分 析能力。 讲授+ 案例 目标 1
强调编程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培养掌握基本数据类数据类型、教学重点: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学生的细致讲授+运算符与型、运算符与表达运算符和表达式观察力和解案例+表达式、简式的概念目标12概念的基础上,决问题的耐自学+单程序设教学难点:程序设练习能够进行简单的心,促进他们计计思维的培养程序编写。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编写简单程序,引导理解基本的语学生理解程句,如控制语句、教学重点:基本语序的逻辑结讲授+句的理解与应用顺序程序赋值语句等;能目标1构和语句间实验+3设计够结合输入输出教学难点:程序的案例的顺序关系,语句设计编写简逻辑结构建立培养他们的单的程序。系统思维能力和条理性。通过讨论程序中的选择了解关系运算符结构,引导学和关系表达式,生理解决策教学重点:选择结逻辑运算符和逻选择结构构的理解与应用的重要性和讲授+辑表达式的基础目标1A程序设计案例教学难点:条件判对错判断的上,能够编写具断的准确性责任感,培养有选择结构的程他们的价值序。观和道德意识。通过探讨循能够区别多种循教学重点:循环结讲授+环结构,引导环,具备实现循构的应用案例+5循环控制环的能力,编写学生反思重目标1实验+教学难点:循环控具有循环嵌套的复劳动的意制的优化自学程序。义和持之以
5 2 数据类型、 运算符与 表达式、简 单程序设 计 掌握基本数据类 型的表示方法、 运算符和表达式 概念的基础上, 能够进行简单的 程序编写。 2 教学重点:数据类 型、运算符与表达 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 程序设 计思维的培养 强调编程中 的准确性和 精确性,培养 学生的细致 观察力和解 决问题的耐 心,促进他们 形成严谨的 工作态度和 学习习惯。 讲授+ 案例+ 自学+ 练习 目标 1 3 顺序程序 设计 理解基本的语 句,如控制语句、 赋值语句等;能 够结合输入输出 语句设计编写简 单的程序。 2 教学重点:基本语 句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程序的 逻辑结构建立 通过编写简 单程序,引导 学生理解程 序的逻辑结 构和语句间 的顺序关系, 培养他们的 系统思维能 力和条理性。 讲授+ 实验+ 案例 目标 1 4 选择结构 程序设计 了解关系运算符 和关系表达式, 逻辑运算符和逻 辑表达式的基础 上,能够编写具 有选择结构的程 序。 2 教学重点:选择结 构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条件判 断的准确性 通过讨论程 序中的选择 结构,引导学 生理解决策 的重要性和 对错判断的 责任感,培养 他们的价值 观和道德意 识。 讲授+ 案例 目标 1 5 循环控制 能够区别多种循 环,具备实现循 环的能力,编写 具有循环嵌套的 程序。 4 教学重点:循环结 构的应用 教学难点:循环控 制的优化 通过探讨循 环结构,引导 学生反思重 复劳动的意 义和持之以 讲授+ 案例+ 实验+ 自学 目标 1
恒的品质,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心。通过介绍数组的定义和应用,引导学能够定义和引用一维数组、二维教学重点:数组的生思考团队数组和字符数定义与应用合作的重要讲授+数组目标26实验组;能够利用数教学难点:多维数性和分工协组来设计相关程组的理解与操作作的方法,培序。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掌握函数的定义通过讲解函和调用方法、变数的模块化量的作用域和存设计,引导学储方式等概念;教学重点:函数的生思考程序讲授+理解函数调用时设计中的模对比+定义与调用。目标2函数参数传递的过块划分和功案例+目标3教学难点:参数传程:能够区分值实验递与作用域理解。能分解,培养传递方式和地址他们的系统传递:能够用函分析能力和数实现模块化的整合能力。程序设计。通过讨论指针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使用指针教学重点:指针的内存管理的变量;能够设计理解与操作。讲授+重要性和资通过指针引用数目标2指针教学难点:指针的案例+8组和字符串以及源利用的合目标3应用场景与错误处实验指向函数的指针理性,培养他理。的程序。们的责任心和资源管理能力
6 恒的品质,培 养他们的毅 力和耐心。 6 数组 能够定义和引用 一维数组、二维 数组和字符数 组;能够利用数 组来设计相关程 序。 4 教学重点:数组的 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多维数 组的理解与操作 通过介绍数 组的定义和 应用,引导学 生思考团队 合作的重要 性和分工协 作的方法,培 养他们的团 队精神和合 作意识。 讲授+ 实验 目标 2 7 函数 掌握函数的定义 和调用方法、变 量的作用域和存 储方式等概念; 理解函数调用时 参数传递的过 程;能够区分值 传递方式和地址 传递;能够用函 数实现模块化的 程序设计。 4 教学重点:函数的 定义与调用。 教学难点:参数传 递与作用域理解。 通过讲解函 数的模块化 设计,引导学 生思考程序 设计中的模 块划分和功 能分解,培养 他们的系统 分析能力和 整合能力。 讲授+ 对比+ 案例+ 实验 目标 2 目标 3 8 指针 理解和使用指针 变量;能够设计 通过指针引用数 组和字符串以及 指向函数的指针 的程序。 4 教学重点:指针的 理解与操作。 教学难点:指针的 应用场景与错误处 理。 通过讨论指 针的使用,引 导学生思考 内存管理的 重要性和资 源利用的合 理性,培养他 们的责任心 和资源管理 能力。 讲授+ 案例+ 实验 目标 2 目标 3
通过介绍结能够定义和使用构体与共用结构体类型变体的概念,引教学重点:结构体量;能够定义和与共用体的定义与导学生思考使用结构体数讲授+目标2应用。结构体与社会结构和组;初步掌握用案例+9目标3共用体教学难点:链表处资源共享的实验目标4指针处理链表的理的数据结构设问题,培养他方法;了解共用计。们的社会责体和枚举类型的任感和公平概念。意识。通过文件操作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能够编写文件基教学重点:文件操信息安全和目标2作的基本方法。本操作的程序,讲授+文件10知识产权的目标3如文件的读写操案例教学难点:文件读重要性,培养目标4作。写时的错误处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信息保护意识。1总计30(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实验(实践)类型对应的课序实验(实践)教学(演示、验证、综实验(实践)内容学时号项目方法程目标合、设计研究等)示范演示通过编写基础C语言程序,实践C语言基础程实践掌握语言特点和语法演示、验证目标112序编写练习规则。小组讨论示范数据类型与运练习基本数据类型的表示目标22演示、验证演示2算符目标3方法和运算符的使用实践7
7 9 结构体与 共用体 能够定义和使用 结构体类型变 量;能够定义和 使用结构体数 组;初步掌握用 指针处理链表的 方法;了解共用 体和枚举类型的 概念。 4 教学重点:结构体 与共用体的定义与 应用。 教学难点:链表处 理的数据结构设 计。 通过介绍结 构体与共用 体的概念,引 导学生思考 社会结构和 资源共享的 问题,培养他 们的社会责 任感和公平 意识。 讲授+ 案例+ 实验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10 文件 能够编写文件基 本操作的程序, 如文件的读写操 作。 2 教学重点:文件操 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文件读 写时的错误处理。 通过文件操 作的学习,引 导学生思考 信息安全和 知识产权的 重要性,培养 他们的法律 意识和信息 保护意识。 讲授+ 案例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总计 30 —— (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 序 号 实验(实践) 项目 实验(实践)内容 学时 实验(实践)类型 (演示、验证、综 合、设计研究等) 教学 方法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 C 语言基础程 序编写 通过编写基础 C 语言程序, 实践掌握语言特点和语法 规则。 2 演示、验证 示范 演示 实践 练习 小组 讨论 目标 1 2 数据类型与运 算符 练习基本数据类型的表示 方法和运算符的使用 2 演示、验证 示范 演示 实践 目标 2 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