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江苏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模拟二 2006.4。17 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第1卷各题的答案与第川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I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渔父肉脯釜底抽薪拊膺顿足 B.框架粗犷夺眶而出旷日持久 C.炽热贽见博闻强识栉风沐雨 D.缄默掮客草菅人命间不容发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安详层见迭出陨落真知灼见 B.蔓延和颜悦色泻漏销声匿迹 C.慰藉万古长青缥缈不加思索 D.光彩曲指可数传诵众口铄金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落成的"巴蜀饭店”素雅、洁净,不禁令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渣的水仙花。 B.在央视"αCⅣ歌手大赛″中,选手们个个才艺双全:比赛唱歌,曲尽其妙:考查素质,文 化底蕴丰厚。 C.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二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D.经常使用″您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绝不是繁文缛节,而是一个人文明程度 较高的具体体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少毕业生认为,一些单位只认"证书”不认"能力"的做法是"虚假简历”产生的催化剂,毕 业生简历造假也是迫于无奈 B.平日悬挂培根、鲁迅等名人头像的紫竹厅,如今被读书标兵所取代。 第1页
第 1 页 2006 江苏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模拟二 2006. 4.17 注意: 1.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H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第 1 卷各题的答案与第Ⅱ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渔父. 肉脯. 釜.底抽薪 拊.膺顿足 B.框.架 粗犷. 夺眶.而出 旷.日持久 C.炽.热 贽.见 博闻强识. 栉.风沐雨 D.缄.默 掮.客 草菅.人命 间.不容发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详 层见迭出 陨落 真知灼见 B.蔓延 和颜悦色 泻漏 销声匿迹 C.慰藉 万古长青 缥缈 不加思索 D.光彩 曲指可数 传诵 众口铄金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新落成的"巴蜀饭店"素雅、洁净,不禁令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B. 在央视"CCTV 歌手大赛"中,选手们个个才艺双全:比赛唱歌,曲尽其妙;考查素质,文 化底蕴丰厚。 C. 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D. 经常使用"您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绝不是繁文缛节,而是一个人文明程度 较高的具体体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少毕业生认为,一些单位只认"证书"不认"能力"的做法是"虚假简历"产生的催化剂,毕 业生简历造假也是迫于无奈。 B.平日悬挂培根、鲁迅等名人头像的紫竹厅,如今被读书标兵所取代
C.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许多同事、工友都纷纷议论 着她的"壮举",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9分,每小题3分) 建筑审美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 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 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 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 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 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 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 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 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 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 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髙傲的夭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 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 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 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胧的,但又可以是明 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 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 加以硏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 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5、在西方,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第2页
第 2 页 C.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许多同事、工友都纷纷议论 着她的"壮举",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建筑审美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 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 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 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 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 ,往往是一代 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 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 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 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 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 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 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 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 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胧的,但又可以是明 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 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 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 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5、在西方,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C.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6、第二段中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指的是() A.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的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里更多的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 等主观因素 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 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 的伋 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终究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 升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 王知此鸟何也?"王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 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 笑,冠缨索绝。王日:"先生少之乎?"髡日:"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 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穰 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干溢,白璧十双,车马 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 第3页
第 3 页 C.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 ,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6、第二段中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指的是( ) A.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的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里更多的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 等主观因素。 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 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 的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终究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 升华。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 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 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 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 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穰 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 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
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芾③講鞠,侍酒于前, 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靚,欢然道故 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 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 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日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 【注】①瓯窭:犹″杯窭″,形容高地狭小之处。②污(w)邪:低洼田地。③希:同″卷 8.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过分、无节制 B.先生少之乎?少:认为少 C.见道旁有禳田者禳田:收割庄稼 D.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加:施加、凌压 9.全都体现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②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 ③楚闻之,夜引兵而去④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⑤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但齐威王善听忠 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 B.楚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 听到消息连夜撤了兵。 C.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D.淳于髡虽出身低下,但他善于巧谏齐威王,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其胆识才智确有 过人之处 第II卷(共120分) 第4页
第 4 页 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③韝鞠,侍酒于前, 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 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 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 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 【注】①瓯窭:犹"杯窭",形容高地狭小之处。②污(wā)邪:低洼田地。③帣:同"卷"。 8.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淫:过分、无节制 B.先生少之乎? 少:认为少 C.见道旁有禳田者 禳田:收割庄稼 D.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加:施加、凌压 9.全都体现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 ③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④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⑤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A.①②⑥ B. 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但齐威王善听忠 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 B. 楚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 听到消息连夜撤了兵。 C. 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D. 淳于髡虽出身低下,但他善于巧谏齐威王,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其胆识才智确有 过人之处。 第 II 卷(共 120 分)
四、(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3分)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3分)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3分) 12、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 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5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3分) (1)人们常用《史记?屈原列传》中的 ″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虽然生活在恶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清醒和纯洁。 (2)姜夔《杨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 之妙,请写出 (3)陶潜的诗不仅有 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的激烈:苏轼的词不仅有”, 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的凄婉 第5页
第 5 页 四、(23 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3 分)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3 分) (3)"......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3 分) 12、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 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 答: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5 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3 分) (1)人们常用《史记?屈原列传》中的" , "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比喻虽然生活在恶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清醒和纯洁。 (2)姜夔《杨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 之妙,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陶潜的诗不仅有" ,______________"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的激烈;苏轼的词不仅有" , , "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的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