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江苏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模拟三 2006.4。18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第1卷各题的答案与第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仰慕暮霭膜拜模棱两可漠不关心 B、摈弃缤纷妃嫔宾至如归太湖之滨 C、间谍蝴蝶碟子最后通牒喋喋不休 D、甫定黄浦匍匐嗷嗷待哺铺天盖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一年之季在于春。随着春季的到来,广大农民都在准备增加农田投入,但往往受到假冒 伪劣农资的坑害。 B、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5年内乡镇机构 编制只减不增 C、整个江面广袤而深远,慑人魂魄的是那种拙朴博大的神韵,以及艰忍不拔的精神 D、“无偿献血无尚光荣”。3月8日,妇联的几位同志走向献血车,以此庆祝自己的 节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亲水”是人类的天性,当今世界旅游的主流已从繁华的都市转向山水田园,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运动旅游方兴未艾 B、妈妈两只大眼紧紧瞪着闺女。巧姑娘说:“要是在车轮饼馅里加上冰糖,吃起来不就能 听到‘咯吱’的响声了吗?”真是三个臭皮匠,凑成诸葛亮了 C、大型超市的进驻必将带来滚滚人流、源源财气。日前,广东、浙江等地商家蠢蠢欲动, 频频造访该市场,分享宿迁经济发展的商业成果 D、不仅饭量大,而且往往是别人刚吃到一半,他已经杯盘狼藉,将一堆食物“扔”到肚子
1 2006 江苏省高考语文预测试卷模拟三 2006. 4.18 注意: 1.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H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第 1 卷各题的答案与第Ⅱ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仰慕. 暮.霭 膜.拜 模.棱两可 漠.不关心 B、摈.弃 缤.纷 妃嫔. 宾.至如归 太湖之滨. C、间谍. 蝴蝶. 碟.子 最后通牒. 喋.喋不休 D、甫.定 黄浦. 匍.匐 嗷嗷待哺. 铺.天盖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一年之季在于春。随着春季的到来,广大农民都在准备增加农田投入,但往往受到假冒 伪劣农资的坑害。 B、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5 年内乡镇机构 编制只减不增。 C、整个江面广袤而深远,慑人魂魄的是那种拙朴博大的神韵,以及艰忍不拔的精神。 D、“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3 月 8 日,妇联的几位同志走向献血车,以此庆祝自己的 节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亲水”是人类的天性,当今世界旅游的主流已从繁华的都市转向山水田园,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运动旅游方兴未艾 ....。 B、妈妈两只大眼紧紧瞪着闺女。巧姑娘说:“要是在车轮饼馅里加上冰糖,吃起来不就能 听到‘咯吱’的响声了吗?”真是三个臭皮匠,凑成诸葛亮 ...........了。 C、大型超市的进驻必将带来滚滚人流、源源财气。日前,广东、浙江等地商家蠢蠢欲动 ...., 频频造访该市场,分享宿迁经济发展的商业成果。 D、不仅饭量大,而且往往是别人刚吃到一半,他已经杯盘狼藉 ....,将一堆食物“扔”到肚子 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观摩和学习,对邳州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得到了有 益的启示 B、文件明确规定一把手完不成任务的,视情分别给予电视通报、黄牌警告、停职观效或降 级免职,所在单位干部的提拔予以冻结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 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D、一个热血男儿的铮铮铁骨从他的作品中一步步地走出,令我叹服;作品中的乡情、亲情 令我感动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文化的字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②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③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 本主义倾向。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之,可谓知矣。”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西方 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 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俄国大文学家托尔則 泰,最后信了教,毎天晩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佛教讲了很 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 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迷信 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孔孟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 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 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宗教代道德”的传统。 ④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日“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 地的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 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 说西方文化是“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 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⑤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以生物”,“以他平他
2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观摩和学习,对邳州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得到了有 益的启示。 B、文件明确规定一把手完不成任务的,视情分别给予电视通报、黄牌警告、停职观效或降 级免职,所在单位干部的提拔予以冻结。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 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D、一个热血男儿的铮铮铁骨从他的作品中一步步地走出,令我叹服;作品中的乡情、亲情 令我感动。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文化的字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②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③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 本主义倾向。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之,可谓知矣。”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西方 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 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 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晚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佛教讲了很 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 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迷信 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孔孟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 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 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宗教代道德”的传统。 ④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 地的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 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 说西方文化是“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 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⑤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以生物”,“以他平他
谓之和”。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弟子有 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之间的 团结合作。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为和解是解决 矛盾的原则。“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常 相互矛盾斗争,但是如果只强调斗争,最后将同归于尽。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 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节选自《中国文史百科总序》,有删改) 5、以下不能证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精神 B、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 C、尽管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 D、所谓“和”,指多样性的统一,是创新的源泉,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 6、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孟观念中的“天”是个模糊概念,它仅指神。“天”作为宇宙的本体,是宋明理学阶段 确立的 B、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思想相当淡薄,这与孔子始终强调“人”及儒教在中国文化中占主要 地位有密切关系。 C、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这是不恰当的 D、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做事讲和谐,即用正确意见去纠正错误意见, 到恰到好处,而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人类所创造的事物不是文化,如蚂蚁堆积的土山,蜜蜂造的巢。 B、人类在原始时期创造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都属于文化。 C、“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价值,就是以人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个人价值 D、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如果再继续相互残杀,那么人类就没有了希 望。“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 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 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
3 谓之和”。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弟子有 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之间的 团结合作。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为和解是解决 矛盾的原则。“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常 相互矛盾斗争,但是,如果只强调斗争,最后将同归于尽。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 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 (节选自《中国文史百科总序》,有删改) 5、以下不能证明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精神。 B、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 C、尽管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 D、所谓“和”,指多样性的统一,是创新的源泉,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 6、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孟观念中的“天”是个模糊概念,它仅指神。“天”作为宇宙的本体,是宋明理学阶段 确立的。 B、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思想相当淡薄,这与孔子始终强调“人”及儒教在中国文化中占主要 地位有密切关系。 C、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这是不恰当的。 D、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做事讲和谐,即用正确意见去纠正错误意见,达 到恰到好处,而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人类所创造的事物不是文化,如蚂蚁堆积的土山,蜜蜂造的巢。 B、人类在原始时期创造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都属于文化。 C、“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价值,就是以人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实现个人价值。 D、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如果再继续相互残杀,那么人类就没有了希 望。“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 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 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
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丕 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迕。”上不报,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 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 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 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蹯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 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 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 强国不犯之道也。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 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番,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 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式脱身出 脱身:从家中摆脱出来 B、时汉方事匈奴 事:军事,同…打仗 C、数岁乃罢式 罢:罢免 D、皆仰给县官 县官:朝廷,此指官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苟,子何欲 大王来何操 B、上奇其言 秦王恐其破璧 C、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作《师说》以贻之 D、不为利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弟弟身强力壮,分家时,卜式只得到了一百多头羊,但致富后,不记前嫌,他又分 给破产的弟弟许多财产。 B、卜式善于养羊,致富不忘国家,不仅一再捐献家财,而且还把受赏的钱全交官府。 C、卜式认为,只要贤德之人为民族气节而就义,富人捐财助边,就能消灭匈奴。 D、卜式以养羊之道治民,政绩卓著,百姓拥戴,因此封侯拜相
4 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 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 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 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 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蹻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 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 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 强国不犯之道也。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 “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番,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 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式脱身..出 脱身:从家中摆脱出来 B、时汉方事.匈奴 事:军事,同……打仗 C、数岁乃罢.式 罢:罢免 D、皆仰给县官.. 县官:朝廷,此指官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苟,子何.欲 大王来何.操 B、上奇其.言 秦王恐其.破璧 C、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 作《师说》以.贻之 D、不为.利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弟弟身强力壮,分家时,卜式只得到了一百多头羊,但致富后,不记前嫌,他又分 给破产的弟弟许多财产。 B、卜式善于养羊,致富不忘国家,不仅一再捐献家财,而且还把受赏的钱全交官府。 C、卜式认为,只要贤德之人为民族气节而就义,富人捐财助边,就能消灭匈奴。 D、卜式以养羊之道治民,政绩卓著,百姓拥戴,因此封侯拜相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2)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3)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1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1)请分析第三句诗中“穿”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2)有人说诗中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透出当时戍边战士的伤感之情,也有人说最后 句透出戍边战士的豪迈之情。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1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静静的经典
5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⑵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⑶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1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 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⑴请分析第三句诗中“穿”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⑵有人说诗中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透出当时戍边战士的伤感之情,也有人说最后一 句透出戍边战士的豪迈之情。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1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 。 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⑶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静静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