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新业态理论研究业态(TypeofOperation)一词来源于日本,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指对某一目标市场,体现经营者意向与决策的营业形态。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商业中弓人“业态”的概念,之后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学者将“业态”引人到旅游业中,称之为“旅游业态”。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业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涌现出了诸多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力量正在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的重视。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引导旅游消费新热点,逐步提高旅游新业态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成为新时期发展旅游产业的共识。第一章童文献综述一、研究概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在检索项“主题”“篇名”下,分别对检索词“旅游新业态进行精确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剔除非研究类文献及重复文献,整理筛选后,得到有效文献148篇,可见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总体较少。从文献的类型来看,包括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24篇,期刊及会议论文120篇(见图1)。广博士论文4硕士论文期刊及会议论文12024图1文献的类型分布图·003·
《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从发表的时间来看,2009年之前的研究较少,仅有5篇,2010年为7篇,2011年为14篇,2012年之后发表文献数量得到很大的提升:2012一2016年分别有21、23、25、24及32篇(见图2),可见“旅游新业态”研究正在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旅游新业态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归类整理。353025201510(时间)201420152016图2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图二、研究内容分析(一)旅游新业态的概念研究旅游新业态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者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做出了解释。杨玲玲、魏小安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地区和企业会在传统的旅游业态中加人一些新的思路或内容,从而形成旅游新业态。谢慧颖认为旅游新业态出现在传统旅游业态之后,与传统业态相比在产品生产、经营与管理上有所创新。许豫宏认为旅游新业态即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时尚的变化,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产品。张文建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界定,认为狭义的旅游业态专指旅游企业或集团的经营形态:广义的旅游业态除此之外,还包括旅游业的结构类型和组织形态,表现在产业层面就是众多业种和业状。总体来看,目前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概念,学者们对旅游新业态中的“新”的特点达成共识,其他内容则见解不一。(二)旅游新业态的分类研究杨玲玲、魏小安分析了旅游新业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将其分为市场型新业态、产品型新业态和经营性新业态。汪燕、李东和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将旅游新业态划分为全新型、改进型、换代型和仿制型旅游新业态。朱丽通过对江苏旅游新业态企业的研究,将旅游新业态具体划分为高端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装备制造、修学旅游、旅游养老、自助旅游、数字娱乐和旅游咨询服务等八类,并做出了发展建议。李太光等从旅游新业态产生的根本将其分类:一是旅游产业内各要素不断衍生分化的新业态:二是与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业态;三是与其他第一、第二产业进行融合渗透产生的新业态·004:
第一篇旅游新业态理论研究(三)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机制研究郭峦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新旧业态做出了划分,提出处于成熟期(含成熟期)之前的业态被认为是旅游新业态,成熟期之后的属于旅游旧业态:开认为某一旅游新业态是按一个不断上升和扩大的螺旋形曲线演进,呈现出概念一项目一产业的不断扩大的演进过程。旅游业态之所以会产生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行业的自身创新和外在驱动力影响。从旅游行业的自身创新方面看,冯学刚、于秋阳认为创意俗称“主意”,是科学、思维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旅游业中加人创意元素,会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参与性。高柳珍、崔文娟以实景演艺《印象·刘三姐》为例,分析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从外在驱动力影响方面看,任宜羽以攀钢为例,认为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及工业历史遗迹等为载体,在工业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兴旅游产品。张勇分析了风电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方式,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风电旅游”的深度开发策略。(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动力研究对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动力研究有助于今后更有效地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汪燕李东和提出旅游新业态形成的动力包括:市场需求变化的拉力,市场竞争的推力,科技进步的保障力,产业链延伸和相关产业渗透的辅助动力,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杨彦锋强调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旅游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因素。张英华和刘雨涛则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旅游人才是保障新时期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施紫娇认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规律体现为行业内部创新和融合创新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创新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陆晓清以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为例,认为它们融合的动力主要源自科技创新、市场需求和经济管制。三、研究的局限与展望总体来看,通过这些研究,使得我们对旅游新业态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相对于实践的蓬勃发展,旅游新业态及其相关问题地研究还是相当少,相关研究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一)完善旅游新业态基础理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新业态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旅游新业态整个理论系统框架还未形成。有一些学者对业态类型进行了划分,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导致业态类型划分混乱。随着旅游业态的发展逐渐完善,规范旅游新业态概念,制定统一的新业态分类标准有看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市场的细分、产业发展方回的确定引导业态向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营造旅游业态发展环境等提供理论基础。(二)注重旅游新业态实证研究目前对于旅游新业态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概念性研究的层面或某一类型旅游新业态的微观研究视角,而对于某一地域旅游新业态的总体实证研究,特别是定量的研究开展得还很不充分。005
《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三)重视旅游新业态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人才是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旅游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契合行业的要求,适应和引领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关系着旅游业的未来。目前,此类研究基本还是空白,呕待加强。综上,旅游新业态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共识,相关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茶地开展。本研究团队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厘清旅游新业态的相关理论,开展以江苏省为例的旅游新业态发展实证研究,并与旅游职业教育相结合,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第二章旅游新业态概念界定与产生动因一、旅游新业态的概念界定旅游新业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研究领域,没有权威和统一的界定,但在旅游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国内一些著名的旅游领域研究专家和旅游界实业人士对“旅游新业态”内涵和定义给出了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定义。在综合分析业界各种概念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旅游新业态是指旅游行业或企业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为了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产品生产、服务方式等经营管理的各环节中加人新的因素,或对原有因素进行重新组合而产生的新的经营管理形式。二、旅游新业态产生动因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旅游新业态产生的动因也可以归纳为内驱力和外驱力两个方面。(一)旅游新业态产生的内驱力旅游新业态内驱力是指旅游行业(企业)本身主动创新、求变,研发新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搭建新的旅游组织模式,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开发全新的旅游市场,主动引导和创造旅游者新的消费需求。我们认为旅游新业态内驱力具有四个维度:(1)投资收益的驱动力。旅游企业的经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投资的收益如何,对旅游企业至关重要。主动的创新能够开发全新的旅游资源,有效发掘并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创造出新的行业(企业)增长点,给旅游行业(企业)带来新的旅游投资收益。(2)行业领袖超越自我的精神力。行业领袖(企业家)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原有经营模式的创新精神,构成了旅游新业态内驱力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超越精神是行业领袖(企业家)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需求,也是作为行业引领者必备的素质。?006·
第一篇旅游新业态理论研究(3)科学技术的促发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科技的发展也促使旅游行业必须加以变革,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4)系统完善的内生力。某一系统随着演化发展的深人,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必将产生互动,与系统外各要素的交互也会愈加频繁。旅游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其内生力表现为旅游企业间的协同行为、旅游企业内的自组织行为,以及产业集群与外界环境资源和能量的交互行为(二)旅游新业态产生的外驱力旅游新业态外驱力是指驱动产生旅游新业态的外部力量,包括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等,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者也从过去的基本需求转向体验精神享受、深度体验,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便得许多城市作者想桃离城市空间,希望回归旧自然,体验本色,放松身心。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体验产品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适应和满足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水平,要求旅游市场出现相应的旅游新型业态,因此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体验和参与的旅游业态成了旅游企业导求的开发新重点。(2)创新创业的氛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一大的语境下,旅游业领袖们和广大旅游从业者的创新激情也被再一次点燃,为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广有力的保障。随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促发了“互联网+”的改革热潮,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种类,如互联网技术与旅游相结合形成的在线旅游,载人航天技术与旅游相结合形成的太空旅游等。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都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和旅游运营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和变革是旅游新业态产生的有力保障。(4)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自此,“新常态”成当前重要的经济术语。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尚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调整,是今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的“大逻辑”。旅游产业在这一大背景下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并进一步激发了旅游产业系统自身的完善与重构至此,我们可以用图3来表明内驱力与外驱力共同作用,推动旅游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过程。*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