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疆地區 丘陵與低地:清代長江下游地區的經濟與生態互動 -安·奥思本(Anne Osborne)-- ----349 清代中國邊疆地區的人口與生態 費每爾(Eduard Vermeer).- -387 水文與水利 清流對濁流:帝制後期陝西省的鄭白渠灌漑系統 魏不信(Pierre~Etienne Will)---- -435 遙相感應:西元一千年以後黄河對杭州灣的影響 一伊懋可、蘇寧滸-- -507 下册 氣候 南方「向來無雪」:帝制後期中國南方的氣候與收成(1650-1850) 馬立博(Robert B.Marks)-- --579 氣候因素對台灣農業生產的影響,1921年至199】年 劉錦添、郭秋雲-- 633 疾病 中國歷史上的鼠疫 費克光(Carney T.Fisher)-- -673 霍亂在中國(1820-1930):傅染病國際化的一面 一程愷禮(Kerrie MacPherson)-- ---747 近代中國的環境和結核病 張宜霞、伊懋可 --797
tii 環境的形象一官方的心態 黄准水系新論與1128年的水患 藍克利(Christian Lamouroux) -829 十八世紀中國官方對環境問題的看法與政府的角色 —鄧海倫(Helen Dunstan)- --877 環境的形象一文學的和通俗的感受 生態主義道德主義:明清小說中的自然觀 —桑保羅(Paolo Santangelo)-- -------917 水道、愛情、勞動:性别化環境的各種面向 —安束籬(Antonia Finnane)-- ---971 環境與近代經清發展一喜灣和日本 臺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約1600-1976) 陳國棟 --------1017 水力發電與經濟發展一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經濟、 杜會與生態效果 一董安琪-- ----1063 台灣化學肥料使用量影響因素之探討一民國四十二年至八十一年 —陸雲 ----------1117 日本工業化初期的環境問題與環境意識 一-泰莎·莫里斯-给木(Tessa Morris-Suzuki)-----1159
積渐所全:中阚跟境史論文集1 導 論 伊懋可 (Mark Elvin) 澳洲國立大學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定義 2.帝制後期的中國 3.中國大陸的環境史 4.本書的内容 環境史不是關於人類個人,而是闕於杜會和物種,包括我們 自己和其他的物種,從他們與周遭世界之關係來看的生和死的故 事。作爲一個有自我意藏的研究頜域,它的學術思想裫源也許可 以追溯至十七和十八世紀的西欧,尤其是自然主義者、醫官、和 行政官員,他們關心全然不熟悉的熱帶環境,以及西欧人對這些 環境之破壞。1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中葉,它的發展主要 1 R.Grove,Green Imperialism.Colonial expansion,tropical island Edens and the origins of environmentalism,1600-1800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伊燃可(Mark Elvin) 是以歷史地理學之形式,2當1956年托馬斯(W.L.Thomas)總主 編的《人在改變地球面貌中之地位〉(Man's Role in Changing the Face of the Earth)出版,此一發展乃累積至一個總結。3 在過去幾十年中,一些歷史學家嘗試結合這種方法與他們自己特 有的史料分析方法和關懷-人類經濟、政治、和思想結構之改變 型態-~並將相關的科學認知融入他們的分析。4目前已出版的, 可稱之爲「環境史」的書籍中,主題之分岐幾乎已令人不知所措。 例如,凯斯·托馬斯(Keith Thomas)關於思想的精微作品,〈人 與自然世界:態度改變在英國(1500-1800)〉(Man and the Natu- ral World:Changing Attitudes in England,1500-1800),5 斯迪芬·多佛爾斯(Stephen Dovers)主編,關於土地管理的群細 的科學研究,《澳洲環境史-論文與個案》(Australian Environ- mental History-Essays and Cases),6乍看之下,只有遙遠的 關聯。事實上,它們大致爲我們這本論文集所包含之主題界定了 2A.Goudie,The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xford: Blackwell,second ed.,1986),pp.1-7,總特的部分o 3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合作者包括C.O.Saue,M. Bates,andL.Mumford.部分的後續之作是B.L.Turner II,W.C、Clark,R. W.Kates,J.F.Richards,J.T.Mathews,and W.B.Meyer,eds.,The Earth as Transformed by Human Action.Global and Regional Changes in the Biospherc over the Past 300 Year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見D.Worster,,"Do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之總秸,in Worster ed,, The Ends of the Earth.Perspective on Modern Environmental Histor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p.289-307. 5 I.ondon:Allen Lane/Penguin,1983/1984. 6 Melbour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 雨端,就環境角度來看中國史,本書也許可以說是第一部相對上 無所不包的一本論文集,我們希望這樣說不至於太不兼虚。聯結 本書的主題是些什麼呢? 讒我們思考一下距今約二千年前,中國道家文獻〈列子〉中 所說的超凡人物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 饮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饮大澤,未至,道渴而死。7 在中國傳統上,以這個故事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想做超過自己能 力之工作的人。夸父在木刻上的造形是,一手緊抓著蛇手緊抓 著蝎,以強烈無比的精力跨步於雲端,而太陽則在他前面滾動而 去。8禽了當前的議題,我們可以重新定義這個故事,以它做爲 一個圖像來引起這個問題:中國人在過去三千年中,投下巨大而 且大致成功的努力來改造他們的土和水,清除他們的森林,發展 他們的經濟以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這是不是一種慢慢進行的災 難,不可阻擋的導致生命支持體系之衰弱或甚至破壞-~在此是否 可以河水既竭仍不足以滿足夸父之口渴來象徵呢?9 7《列》,5,〈渴問)·在《中咽子學名著集成》中之《列子三種》〔章北: 中域子學名若集成隔印基金會,1978-80),真151,435,669。 8製见於M.Elvin,,"Tales of Shen and Xin:Body-Person and Heart-Mind in China during the I.ast 150 Years,"in T.P.Kasulis ed.,Self as Body in Asian Theory and Practice (Albany,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3),p.220. 9M.Elvin,"Three thousand years of unsustainable growth:China's envi- ronment from archaic times to the present,"East Asian History 6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