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乘车出行 自行车出行 步行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乘车出行 ◼自行车出行 ◼步行 ◼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1、 乘客的交通特性 米客的交通需求心理:出于某种目的而出 行,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 等; 乘车反应: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 )及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 )会导致乘客的不同反应;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1、乘客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出于某种目的而出 行,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 等; -乘车反应: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 )及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 )会导致乘客的不同反应;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需求可以归纳为安全、迅速、舒适。 横向力要求-一横向力系数大于0.2时,乘客有不稳定感! 横向力系数大于0.4时,乘客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 加速度变化-一德国学者通过试验得到这样的结果:横向 加速度为1.8m/s2时,感觉不显著;为3.6m/s2时,能感觉 到,可以忍受;大于5.0m/s2时,不能忍受; 周边景观条件一一山区道路、陡边坡高填土道路、风景区 道路等; 休息间隙-一 应沿线布设多处休息场地,使需要停驻的车 辆能稍事休息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需求可以归纳为安全、迅速、舒适。 • 横向力要求——横向力系数大于0.2时,乘客有不稳定感; 横向力系数大于0.4时,乘客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 • 加速度变化——德国学者通过试验得到这样的结果:横向 加速度为1.8m/s2时,感觉不显著;为3.6m/s2时,能感觉 到,可以忍受;大于5.0m/s2时,不能忍受; • 周边景观条件——山区道路、陡边坡高填土道路、风景区 道路等; • 休息间隙——应沿线布设多处休息场地,使需要停驻的车 辆能稍事休息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行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交通流特性:步行速度、步行速度与密度基 本关系等, 行人交通特征及其基本影响因素 因素:年龄、性别、出行目的、文化素养、心境 、街景、交通状况、生活区域等 ; 交通特征:行人速度(1.0~1.3/s)、行人空间 (0.92.5m2/人)、行人注意力 步行距离:可接受距离(一般越短越好)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行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交通流特性:步行速度、步行速度与密度基 本关系等; -行人交通特征及其基本影响因素 因素:年龄、性别、出行目的、文化素养、心境 、街景、交通状况、生活区域等; 交通特征:行人速度(1.0~1.3/s)、行人空间 (0.9~2.5m2 /人) 、行人注意力 步行距离:可接受距离(一般越短越好)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行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的行走特性一一步频(80~150次/分钟)、步 幅(67厘米一男性、60厘米一女性)、步速(我国 采用1~1.2m/s作为自由步行速度); 行人的空间需求一一静态空间、动态空间 行人的心理特性一一主要关心步行的注意力和横 过街道时的心理特点;
2 非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行人的交通特性 • 行人的行走特性——步频(80~150次/分钟)、步 幅(67厘米—男性、60厘米—女性)、步速(我国 采用1~1.2m/s作为自由步行速度 ); • 行人的空间需求——静态空间、动态空间 • 行人的心理特性——主要关心步行的注意力和横 过街道时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