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溅中学七年级(下)第五学月定时作业检查语文试题 【检查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亲爱的同学 近一学期来,你的许多方面又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 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像丰富….仔子细审题,冷 静作答。同学们,自信的拿起你的笔作答吧!你的语文老师在静静的期待着和你一起分享 你成功的喜悦! 、积累与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基本功(43分) 1、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请拟一则10字以内的短信,发给 你今年即将参加中考的好友,表达你诚挚的祝福。请将短信内容工整的誊写在下面的方格 内。(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划线部分的意思写出成语。(3分) (1)面对着江山如画,感受着国富民强,侨胞们无不心潮( peng pai) 、感慨万 千 (2)地球母亲不堪污染,发出一声声悲怆( )的呻吟 (3)美妙的乐声轰然骤起,场内的喧嚣声音突然中止。( 3、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记住了不少好词佳句。请根据前后所给词语的提示 写出每个词中所缺的字。(4分) 人声()沸 妇()皆知可歌可()()而不舍 毛骨()然 忧心 风()露宿 疲()不堪 4、下列各句没有 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B.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早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C.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商务、推行信息网络,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该书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记述了挪威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 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1 关溅中学七年级(下)第五学月定时作业检查语文试题 【检查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亲爱的同学: 近一学期来,你的许多方面又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 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像丰富……仔细审题,冷 静作答。同学们,自信的拿起你的笔作答吧!你的语文老师在静静的期待着和你一起分享 你成功的喜悦! 一、积累与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基本功(43 分) 1、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请拟一则 10 字以内的短信,发给 你今年即将参加中考的好友,表达你诚挚的祝福。请将短信内容工整的誊写在下面的方格 内。(2 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划线部分的意思写出成语。(3 分) ⑴面对着江山如画,感受着国富民强,侨胞们无不心潮(pénɡ pài) 、感慨万 千。 ⑵地球母亲不堪污染,发出一声声悲怆.( )的呻吟。 ⑶美妙的乐声轰然骤起,场内的喧嚣声音突然中止。( ) 3、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记住了不少好词佳句。请根据前后所给词语的提示 写出每个词中所缺的字。(4 分) 人声( )沸 妇( )皆知 可歌可( ) ( )而不舍 毛骨( )然 忧心( ) 风( )露宿 疲( )不堪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A.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 10 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B.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早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C.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商务、推行信息网络,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 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该书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记述了挪威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 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C、《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洋溢着清新 自然的气息。不同的是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散文 D、《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但讲述的却是孔子东游途中的故事 6、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 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7、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 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3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 可我们重庆市各区县方言(土话),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请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方言 改为普通话词语,直接改在此题的后边。(3分) ①这学期快煞角了,还天天晚上去上网啊! ②他赶紧把脑壳车过去。 ③车子在路上扯拐,所以迟到了 9、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 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 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 友。(3分) 10、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3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 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 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 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的东西岸 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 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探究结果
2 C、《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洋溢着清新 自然的气息。不同的是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散文。 D、《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但讲述的却是孔子东游途中的故事。 6、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 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7、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 (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3 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 可我们重庆市各区县方言(土话),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请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方言 改为普通话词语,直接改在此题的后边。(3 分) ①这学期快煞角..了,还天天晚上去上网啊! ②他赶紧把脑壳车 ...过去..。 ③车子在路上扯拐..,所以迟到了。 9、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 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 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 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 友。(3 分) 10、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3 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 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 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 13 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 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的东西岸 各捉了 10 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 14 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 了 3 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 7 只都被狼吃掉了。 探究结果:
l1、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你能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吗? (2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 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爱,然而它是害虫。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12、综合性学习考查。(2分) (1)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唱脸谱》中有“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这么一句,那么“关公”属于 这一行当。(1分) (2)请你写出一句与“马”有关的俗语。(1分) 13、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12分) D《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②《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③《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 ④《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 ⑥你有赞美春天景色的诗句吗?写出一句吧,让大家与你共享! 、品味下面文言语段,回答14-18题,彰显你对古典文学的一份厚爱 (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4、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曳( )许许( 几 15、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含义。(4分) 俄而:( 先走:( 16、第一段文字描绘的是一个 这样写旨在 17、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侧面衬托的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2分)
3 11、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你能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吗? (2 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 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爱,然而它是害虫。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12、综合性学习考查。(2 分) (1)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唱脸谱》中有“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这么一句,那么“关公”属于 这一行当。(1 分) (2)请你写出一句与“马”有关的俗语。(1 分) 13、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12 分) ①《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___________ , 。 ②《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 ⑤《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诗句是: , 。 ⑥你有赞美春天景色的诗句吗?写出一句吧,让大家与你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味下面文言语段,回答 14-18 题,彰显你对古典文学的一份厚爱。 (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4、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分) 间. ( ) 曳.( ) 许.许( ) 几.( ) 15、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含义。(4 分) 俄而:( ) 虽:( ) 名:( ) 先走:( ) 16、第一段文字描绘的是一个 ,这样写旨在 。 (2 分) 17、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侧面衬托的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2 分)
18、翻译文中最后两句话,并分析一下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2分) 、现代文阅读——读出你与众不同的一份独特的感悟(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9-24小题。(12分 (1)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2)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 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3)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 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 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4)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 (5)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 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6)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 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⑦)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 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19、下列各项中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1分) A、……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 C、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0、选文开头“真好”二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答 21、段(2)写到“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文写的却是珍珠鸟与“我”的相 依相伴,非常亲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2分) 22、“我”为什么要“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且“很少 扒开叶蔓瞧它们”?(2分) 答
4 18、翻译文中最后两句话,并分析一下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2 分) 三、现代文阅读——读出你与众不同的一份独特的感悟(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 19-24 小题。(12 分) 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⑵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 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⑶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 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 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⑷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 了。 ⑸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 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⑹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 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 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19、下列各项中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1 分) A、……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 ,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 C、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0、选文开头“真好”二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 分) 答: 21、段(2)写到“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文写的却是珍珠鸟与“我”的相 依相伴,非常亲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2 分) 答: 22、“我”为什么要“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且“很少 扒开叶蔓瞧它们”?(2 分) 答:
23、选文中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24、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珍珠鸟的可爱的?描写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 用?(3分) 答 (二)阅读文章《能给予就不贫穷》,完成25-29小题。(17分)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笑脸洋溢着 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一一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 一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图的—一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您穿。”看看署名像是个女孩—一这个班 级他刚接手,一切还不熟悉,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 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 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 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 人的标志呢?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的没有任何杂质。①当她站在他面前的时候 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这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和他脚上的这双不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儿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②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这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
5 23、选文中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24、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珍珠鸟的可爱的?描写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 用?(3 分) 答: (二)阅读文章《能给予就不贫穷》,完成 25-29 小题。(17 分)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笑脸洋溢着 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 ——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图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您穿。”看看署名像是个女孩——这个班 级他刚接手,一切还不熟悉,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 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 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 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 人的标志呢?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的没有任何杂质。①当她站在他面前的时候, 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这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和他脚上的这双不 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儿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②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这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