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翟胜民QQ358718706 题号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试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选择你最有把握的4个小题答 上,此题你就可以得满分,多做不加分) 绥靖()阻遏()荒谬()琐xe()吊yon()愧zu0()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安抚、平定。这里有控制镇压的意思) B.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的意思) C.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间,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 状)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 箧。(丰收的业绩) 3.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2分)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4.假如张华同学借了你一本心爱的书已很长时间,大概他(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了。你 想委婉地提醒或暗示他(她)还书,你会怎样说呢?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不 超过50字。(3分) 5.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3分)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 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 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 6.从下面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6分,每小题2分,不能两组都做。) ①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③《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B组: ①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增张丞相》)
1 兖州市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试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选择你最有把握的 4 个小题答 上,此题你就可以得满分,多做不加分) 绥.靖( ) 阻遏.( ) 荒谬.( ) 琐 xiè( ) 吊 yàn( ) 愧 zuò(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 分) A.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安抚、平定。这里有控制镇压的意思) B.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的意思) C.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间,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 状) D.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 箧。(丰收的业绩) 3.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2 分)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4.假如张华同学借了你一本心爱的书已很长时间,大概他(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了。你 想委婉地提醒或暗示他(她)还书,你会怎样说呢?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不 超过 50 字。(3 分) 5.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 20 字)。(3 分)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 个路段的 747 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 118 个,约占总数的 16%。在这 118 个 招牌中共有 326 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 。 6.从下面 A、B 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6 分,每小题 2 分,不能两组都做。) A 组: ①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②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③《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 。 B 组: ①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增张丞相》)
③《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语句 是 文言文阅读(15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第二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 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8.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 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 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 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 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2 ③ 《 爱 莲 说 》 中 与 “ 近 朱 者 赤 , 近 墨 者 黑 ” 的 意 思 相 反 的 语 句 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一)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第二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 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 分) 8.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 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 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 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 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 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二)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屋舍俨然 )②便要还家()诣太守 10.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 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略-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 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3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屋舍俨然..( ) ②便要.还家( ) ③诣.太守( ) 10.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 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 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 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 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 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 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媚。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3.选文回忆了阿长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0个字。(3分) 14.“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为什么不向阿长说念念不忘《山海经》的事?(3分) 15.选文从 等方面写阿长,这些叙说反映了阿长 的性格特征。(4分) 16.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1)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 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 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阵酸楚 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 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 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 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
4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 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 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 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3. 选文回忆了阿长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14.“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为什么不向阿长说念念不忘《山海经》的事?(3 分) 15. 选文从 、 等方面写阿长,这些叙说反映了阿长 的性格特征。(4 分) 16.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我” 怎样的心情?(3 分) (二)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1)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 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 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 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 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 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 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
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 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2)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 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3)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 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 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 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 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 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千活一样,能听见 有节奏的锄地声。 (4)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裊,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 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 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 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5)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 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 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 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 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 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
5 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 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2)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 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3)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 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 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 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 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 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 有节奏的锄地声。 (4)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 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 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 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5)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 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 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 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 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 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