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最后冲刺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 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的功利性、庸俗 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 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D.现在的市场上,电子词典种类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能够选购到真正让广大 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需要甄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135名被困人员已经有115人被获救。他们在数百米的井下 顽强生存,突破了“没有食物只能生存7天”的“生命法则”,创造了生命奇迹。 B.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 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 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据估计,有超过200万美国人能够说一定程度的 普通话,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数量在七年之间增长了10倍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变形虫面临困境时的主要反应。(不超过30字)(4分)
2010 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最后冲刺语文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 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的功利性、庸俗 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 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D.现在的市场上,电子词典种类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能够选购到真正让广大 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需要甄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135 名被困人员已经有 115 人被获救。他们在数百米的井下 顽强生存,突破了“没有食物只能生存 7 天”的“生命法则”,创造了生命奇迹。 B.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 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政 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据估计,有超过 200 万美国人能够说一定程度的 普通话,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数量在七年之间增长了 10 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变 形虫面临困境时的主要反应。(不超过 30 字)(4 分)
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单细胞的变形虫,面临困境时也会选择自家“亲 戚”互助,而不会错帮“外人”。 研究人员默迪亚巴迪和同事们研究了一种来自土壤、以细菌为食的常见变形虫。在自然 界中,当食物短缺时,成千上万的变形虫就会聚在一起,最后变成像头发丝一般的子实体, 看上去像是某种缩微蘑菇。这种缩微蘑菇有一根茎,茎顶端粘满了孢子—一当别的生物经过 时就会将孢子带到别处,变形虫在那里又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充当缩微蘑菇茎的变形虫,等于牺牲自己成全别的做孢子的变形虫。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两个世系的变形虫,然后让它们混在一起挨饿,结果形成数十个 缩微蘑菇。在每一个缩微蘑菇中,变形虫都来自一个世系,没有混杂现象。 4.2010年5月23日,南京一中高三(22)班的郝乐乐同学在食堂地下餐厅就餐时,看见 桌上有一只黑色的钱包,里面有3275元人民币,一张公交月票卡,一张建设银行卡,一张 中国银行卡,还有一个金属的手链,郝乐乐同学怕失主着急,赶紧把钱包交到了学工处。请 你替学工处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不超过50字(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李疑传明宋濂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 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 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 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色。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 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 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淳竟死,疑出 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 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单细胞的变形虫,面临困境时也会选择自家“亲 戚”互助,而不会错帮“外人”。 研究人员默迪亚巴迪和同事们研究了一种来自土壤、以细菌为食的常见变形虫。在自然 界中,当食物短缺时,成千上万的变形虫就会聚在一起,最后变成像头发丝一般的子实体, 看上去像是某种缩微蘑菇。这种缩微蘑菇有一根茎,茎顶端粘满了孢子——当别的生物经过 时就会将孢子带到别处,变形虫在那里又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充当缩微蘑菇茎的变形虫,等于牺牲自己成全别的做孢子的变形虫。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两个世系的变形虫,然后让它们混在一起挨饿,结果形成数十个 缩微蘑菇。在每一个缩微蘑菇中,变形虫都来自一个世系,没有混杂现象。 4.2010 年 5 月 23 日,南京一中高三(22)班的郝乐乐同学在食堂地下餐厅就餐时,看见 桌上有一只黑色的钱包,里面有 327.5 元人民币,一张公交月票卡,一张建设银行卡,一张 中国银行卡,还有一个金属的手链,郝乐乐同学怕失主着急,赶紧把钱包交到了学工处。请 你替学工处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不超过 50 字(5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 李疑传 明·宋濂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 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 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 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色。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 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 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淳竟死,疑出 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 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 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 传其事以劝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拉着。②姁姁(ⅹx):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其数而封识之 :登记B.数日景淳竟死 C.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决:判断D.传其事以劝 劝:勉励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具体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3分) 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②(疑)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③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④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⑤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⑥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今天读 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 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 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敬佩 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并说明自己写 这篇文章的缘由和目的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 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 传其事以劝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拉着。 ②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 B.数日景淳竟死 竟:竟然 C.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决:判断 D.传其事以劝 劝:勉励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具体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3 分) ( ) 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②(疑)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③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④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⑤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⑥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今天读 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 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 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敬佩。 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并说明自己写 这篇文章的缘由和目的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4分)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3分) (3)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3分) 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2 注:1.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2.冯贽《云仙 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 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 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9.(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感情。(3分) (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3) 靡有朝矣。(《诗经·氓》)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4 分)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3 分) (3)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2 注: 1.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2.冯贽《云仙 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 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 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9.(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 分) (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感情。(3 分) (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⑶ ,靡有朝矣。(《诗经·氓》)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朱子家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秋日的灯盏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 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 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 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 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 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 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 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 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 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 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 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 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 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 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 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 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
⑷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⑸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朱子家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 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 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 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 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 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 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 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 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 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 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 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 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 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 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 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 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