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引来注阮籍诗,作注的人自当认为在阮籍以前,所谓“建安”是也。序文中所云“汉末建安中”, 倒还是可信的,看他称此篇为“无名诗”,是不但诗的著作者无名,并诗本身亦无名,绝不提起焦仲卿 妻字样,盖别有依据,非引《玉台新咏》明矣。看其情形,在六朝初期中叶流传的只是既无序文,又无 标题,那么一首没头没脑的诗。至于是否已如今本那样的长,还是经过传唱传钞,有所附益加工,且不 得而知了。 (俞平伯《略谈<孔雀东南飞>》,《文学评论》1961年第4期) (2)《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共357句 1785字。作者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 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08年)官东 宫学士。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后入陈为王兵尚书,历任尚书左仆射 中书监等职。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卒,年七十七岁。徐陵《玉台新咏》序文里说“周王璧台让 汉帝舍屋之中”,由此看《玉台新咏》之“玉台”的语意应是指说“后庭”,所谓《玉台新咏》,是说这 是一部供给后庭歌咏的新诗集 (3)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传说和习俗:比如把折磨媳妇的恶婆婆叫作焦八叉:把好吃懒做的二 流子叫刘大;把受苦受难的媳妇叫苦芝子。 (4)乐府三绝: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 三绝 (5)关于刘、焦二人死后化鸟双飞结局的争议: 按现实来说,人死后就已魂飞烟灭,又何来化鸟双飞的道理?浪漫得可以,但作品有此结局,让悲 剧更加完满。然而其做法却大大的破坏了文章对封建专制制度猛烈抨击的力度。认为,对于《孔雀东南 飞》就应该有一个残缺的结局。才能给世人以警醒!才能号召世人抨击反抗这种蛮橫无礼的制度。只有 这样,文章的深刻性才能得到加强。 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当人们都能明白残缺结局的悲剧意味时,才能更 好的阻止悲剧的发生,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课文中刘兰芝与焦仲卿之爱情在世不能圆满,作者也要将他们安排在另一个世界化鸟双飞。这个浪 漫主义结局好像给全文的悲剧色彩装点上了极其明亮的一笔。可仔细想来,这只该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 也是我国千百年文化发展之必然,这个极其浪漫的手法在中国千百年文化长河中数不胜数,令人联想到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窦娥冤》中灵验的三桩誓愿……而在欧美文学中更加宣扬的是一种人性化 的张扬与悲剧意识的渲染,你若想在欧美文学中找到诸如“化鸟”“化蝶”之类不成其为可能性的文笔 那么你会发现中外文化的不同 (6)关于爱情悲剧
21 但既引来注阮籍诗,作注的人自当认为在阮籍以前,所谓“建安”是也。序文中所云“汉末建安中”, 倒还是可信的,看他称此篇为“无名诗”,是不但诗的著作者无名,并诗本身亦无名,绝不提起焦仲卿 妻字样,盖别有依据,非引《玉台新咏》明矣。看其情形,在六朝初期中叶流传的只是既无序文,又无 标题,那么一首没头没脑的诗。至于是否已如今本那样的长,还是经过传唱传钞,有所附益加工,且不 得而知了。 (俞平伯《略谈<孔雀东南飞>》,《文学评论》1961 年第 4 期) (2)《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共 357 句, 1785 字。作者徐陵(公元 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 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 508 年)官东 宫学士。太清二年(公元 548 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后入陈为王兵尚书,历任尚书左仆射、 中书监等职。后主至德元年(公元 583 年)卒,年七十七岁。徐陵《玉台新咏》序文里说“周王璧台让, 汉帝舍屋之中”,由此看《玉台新咏》之“玉台”的语意应是指说“后庭”,所谓《玉台新咏》,是说这 是一部供给后庭歌咏的新诗集。 (3)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传说和习俗:比如把折磨媳妇的恶婆婆叫作焦八叉;把好吃懒做的二 流子叫刘大;把受苦受难的媳妇叫苦芝子。 (4)乐府三绝: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 三绝”。 (5)关于刘、焦二人死后化鸟双飞结局的争议: 按现实来说,人死后就已魂飞烟灭,又何来化鸟双飞的道理?浪漫得可以,但作品有此结局,让悲 剧更加完满。然而其做法却大大的破坏了文章对封建专制制度猛烈抨击的力度。认为,对于《孔雀东南 飞》就应该有一个残缺的结局。才能给世人以警醒!才能号召世人抨击反抗这种蛮横无礼的制度。只有 这样,文章的深刻性才能得到加强。 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当人们都能明白残缺结局的悲剧意味时,才能更 好的阻止悲剧的发生,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课文中刘兰芝与焦仲卿之爱情在世不能圆满,作者也要将他们安排在另一个世界化鸟双飞。这个浪 漫主义结局好像给全文的悲剧色彩装点上了极其明亮的一笔。可仔细想来,这只该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 也是我国千百年文化发展之必然,这个极其浪漫的手法在中国千百年文化长河中数不胜数,令人联想到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窦娥冤》中灵验的三桩誓愿……而在欧美文学中更加宣扬的是一种人性化 的张扬与悲剧意识的渲染,你若想在欧美文学中找到诸如“化鸟”“化蝶”之类不成其为可能性的文笔, 那么你会发现中外文化的不同。 (6)关于爱情悲剧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看。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 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 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 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 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 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遂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后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 易嫁赵士诚。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躇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 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 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7)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幽默小故事:孔雀为什么要向东南飞 著名文史专家陆侃如1947年任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他学识渊博、反应敏捷,特别是他在博士答 辩上的睿智回答堪称经典答辩。1935年陆侃如在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面对众多考官严 格而苛刻的提问,始终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并且时有妙答,众考官禁不住对这位年青的中国学者颔首 赞许。答辩会快要结束时,一位教授突然问道:“《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这个问题可谓奇 哉怪也,既刁钻又荒唐,《孔雀东南飞》本是一古乐府名,与内容无必然联系,至于向哪个方向飞,恐 怕只有地下的作者才说得清楚。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 高楼’!”古诗十九首之一的《西北有高楼》是与《孔雀东南飞》略微同时的一首古诗。“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孔雀西飞之路被阻隔,因而振翅东南飞。一语既出,立刻博得满堂的喝彩。容光焕发 踌躇满志的陆侃如自信地笑了。 (还有一个机智幽默的答案:是被苏轼吓的一—“西北望,射天狼”。) 四、“习题”参考答案 五、附录:诗歌翻译 汉朝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本人立誓不嫁,她家 里逼她,便投水而死。仲卿听到这消息,也自己吊死在庭院的树上。当时人怜惜他们,做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翩翩东南飞,长空回翔意低迷 “年方十三能织绢,十四裁剪学缝衣。十五岁能弹箜篌,十六知书又识礼。十七岁时嫁了你,内心
22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看。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 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 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 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 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 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遂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后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 易嫁赵士诚。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躇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 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 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7)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幽默小故事:孔雀为什么要向东南飞 著名文史专家陆侃如 1947 年任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他学识渊博、反应敏捷,特别是他在博士答 辩上的睿智回答堪称经典答辩。1935 年陆侃如在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面对众多考官严 格而苛刻的提问,始终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并且时有妙答,众考官禁不住对这位年青的中国学者颔首 赞许。答辩会快要结束时,一位教授突然问道:“《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这个问题可谓奇 哉怪也,既刁钻又荒唐,《孔雀东南飞》本是一古乐府名,与内容无必然联系,至于向哪个方向飞,恐 怕只有地下的作者才说得清楚。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 高楼’!”古诗十九首之一的《西北有高楼》是与《孔雀东南飞》略微同时的一首古诗。“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孔雀西飞之路被阻隔,因而振翅东南飞。一语既出,立刻博得满堂的喝彩。容光焕发、 踌躇满志的陆侃如自信地笑了。 (还有一个机智幽默的答案:是被苏轼吓的——“西北望,射天狼”。) 四、“习题”参考答案 五、附录:诗歌翻译 汉朝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本人立誓不嫁,她家 里逼她,便投水而死。仲卿听到这消息,也自己吊死在庭院的树上。当时人怜惜他们,做了这样一首诗: 孔雀翩翩东南飞,长空回翔意低迷。 “年方十三能织绢,十四裁剪学缝衣。十五岁能弹箜篌,十六知书又识礼。十七岁时嫁了你,内心
郁郁多孤凄。你是府吏勤职守,奉公常不回家里。鸡鸣我便上织机,夜夜辛苦不休息。三天织成五匹布, 婆婆还嫌不麻利,不是织得不麻利,你家做人太受气。我既不能尽妇责,徒然留我啥意义。就该禀告婆 婆去,及早便把我休弃。” 仲卿听了妻子诉,上堂便去禀母亲:“孩儿命薄难富贵,天幸娶得好女人。青年结发为夫妻,但愿 至死不相离。结合才得两三年,美满姻缘刚开始。媳妇做人没差错,何故成娘眼中刺?” 母亲发怒骂儿子:“我儿未免太窝囊!你妻全不懂规矩,凡事自行作主张。我早憋了满肚气,这事 哪能由得你!东家有位贤德女,自名唤作秦罗敷,容貌可爱世无比,为娘设法为你娶。快将贱货休掉她, 千万赶出莫留住!” 儿子恭身忙哀告:“孩儿衷心禀老母,您若休弃这媳妇,从今到死不再娶!” 母亲听罢儿子话,拍床顿足发了怒:“小子居然无畏惧,竟敢对娘护老婆!我对她已死了心,决不 容许再留住!” 儿子低头不吭声,礼罢起身走回房。妻子面前诉衷肠,哽咽气阻语不畅:“我本无心要赶你,母亲 威迫无法想。你且暂避回娘家,我也动身回庐江。不久我将回家来,重新接你决不忘。为此你须暂忍耐 我言务须记心上。” 媳妇伤心告丈夫:“你也不必再折腾!记得那年冬至边,辞亲嫁到你家门。做事全听婆婆命,行动 何尝敢越分?日日夜夜勤劳作,孤苦伶仃受苦辛。自忖总算无过失,服伺婆婆报大恩:如今还是遭休弃, 何必还讲再相迎!我有齐腰绣花祆,花团锦绣闪光芒:一顶红罗四方帐,四角相称吊香囊;房里箱笼六 七十,红绿丝绦缠停当,各种用品样样有,件件放在箱中央。可叹人贱物亦贱,不配留赠新妻房。留下 供你赏婢仆,从此相会已无方。留下微物陪随你,聊表我心永不忘!” 霎时鸡鸣天快亮,兰芝起身理梳妆,打点穿条绣夹裙,换上换下四五趟。双脚穿上丝织鞋,头上晶 莹玳瑁光。腰间丝带波光荡,珍珠耳坠亮晃晃。十指尖尖如惠根,朱唇一点口含芳。袅娜细步动人怜, 姿容绰约世无双。 上堂恭身别婆婆,只见婆婆气不消。“媳妇当年作女时,家在乡野门庭小:自幼不曾受教训,难配 您家门庭高。耗费您家厚礼聘,惭愧未能尽妇道。今日拜别回家去,难忘婆婆独操劳。冋头又与姑娘别, 眼泪如珠滚滔滔。“当年初来姑娘小,摇摇摆摆扶床跑:今日被休离你家,你已和我一般髙。望你细心 持家务,照顾婆婆休辞劳。逢时逢节游戏时,莫把嫂嫂全忘掉。”出门乘车离家去,悲伤难禁泪千条 丈夫跨马走在前,妻子乘车在后头。车声马声沉甸甸,两人相会大道口。仲卿下马入车中,夫妻低 头共耳语,夫说“立誓不离你,你且暂时回家去:我今暂赴庐江府,不久便当仍归来,对天发誓不相负。” 妻子含情回丈夫:“谢你一片好诚心!你若存心不弃我,望你不久便来迎。你是山间一磐石,我当 依石作蒲苇,石边蒲苇韧如丝,你似磐石心不移。耽心我有亲兄长,脾气火暴不讲理。怕他不由我作主
23 郁郁多孤凄。你是府吏勤职守,奉公常不回家里。鸡鸣我便上织机,夜夜辛苦不休息。三天织成五匹布, 婆婆还嫌不麻利,不是织得不麻利,你家做人太受气。我既不能尽妇责,徒然留我啥意义。就该禀告婆 婆去,及早便把我休弃。” 仲卿听了妻子诉,上堂便去禀母亲:“孩儿命薄难富贵,天幸娶得好女人。青年结发为夫妻,但愿 至死不相离。结合才得两三年,美满姻缘刚开始。媳妇做人没差错,何故成娘眼中刺?” 母亲发怒骂儿子:“我儿未免太窝囊!你妻全不懂规矩,凡事自行作主张。我早憋了满肚气,这事 哪能由得你!东家有位贤德女,自名唤作秦罗敷,容貌可爱世无比,为娘设法为你娶。快将贱货休掉她, 千万赶出莫留住!” 儿子恭身忙哀告:“孩儿衷心禀老母,您若休弃这媳妇,从今到死不再娶!” 母亲听罢儿子话,拍床顿足发了怒:“小子居然无畏惧,竟敢对娘护老婆!我对她已死了心,决不 容许再留住!” 儿子低头不吭声,礼罢起身走回房。妻子面前诉衷肠,哽咽气阻语不畅:“我本无心要赶你,母亲 威迫无法想。你且暂避回娘家,我也动身回庐江。不久我将回家来,重新接你决不忘。为此你须暂忍耐, 我言务须记心上。” 媳妇伤心告丈夫:“你也不必再折腾!记得那年冬至边,辞亲嫁到你家门。做事全听婆婆命,行动 何尝敢越分?日日夜夜勤劳作,孤苦伶仃受苦辛。自忖总算无过失,服伺婆婆报大恩;如今还是遭休弃, 何必还讲再相迎!我有齐腰绣花祆,花团锦绣闪光芒;一顶红罗四方帐,四角相称吊香囊;房里箱笼六 七十,红绿丝绦缠停当,各种用品样样有,件件放在箱中央。可叹人贱物亦贱,不配留赠新妻房。留下 供你赏婢仆,从此相会已无方。留下微物陪随你,聊表我心永不忘!” 霎时鸡鸣天快亮,兰芝起身理梳妆,打点穿条绣夹裙,换上换下四五趟。双脚穿上丝织鞋,头上晶 莹玳瑁光。腰间丝带波光荡,珍珠耳坠亮晃晃。十指尖尖如惠根,朱唇一点口含芳。袅娜细步动人怜, 姿容绰约世无双。 上堂恭身别婆婆,只见婆婆气不消。“媳妇当年作女时,家在乡野门庭小;自幼不曾受教训,难配 您家门庭高。耗费您家厚礼聘,惭愧未能尽妇道。今日拜别回家去,难忘婆婆独操劳。回头又与姑娘别, 眼泪如珠滚滔滔。“当年初来姑娘小,摇摇摆摆扶床跑;今日被休离你家,你已和我一般高。望你细心 持家务,照顾婆婆休辞劳。逢时逢节游戏时,莫把嫂嫂全忘掉。”出门乘车离家去,悲伤难禁泪千条。 丈夫跨马走在前,妻子乘车在后头。车声马声沉甸甸,两人相会大道口。仲卿下马入车中,夫妻低 头共耳语,夫说“立誓不离你,你且暂时回家去;我今暂赴庐江府,不久便当仍归来,对天发誓不相负。” 妻子含情回丈夫:“谢你一片好诚心!你若存心不弃我,望你不久便来迎。你是山间一磐石,我当 依石作蒲苇,石边蒲苇韧如丝,你似磐石心不移。耽心我有亲兄长,脾气火暴不讲理。怕他不由我作主
细想前途心忧疑。”举手告别心忧伤,两心难舍又难离。 兰芝羞怯回娘家,手脚无措没脸皮。母亲惊疑连击手:“不料你今独自回!十三教你学织布,十四 教你学裁衣:十五便能弹箜篌,十六知书识礼仪:十七嫁你出门去,只道和顺守家规。你今何事出差错, 未去接你自归来?”兰芝含羞禀老母:“孩儿实在无过错。”娘抚亲女心伤悲。 回家不过十多日,县丞奉命作媒来,说“有县令三公子,人材出众世无对。如今年方十八九,能言 善道又多才。” 母亲回头告女儿:“这门亲事你可依。” 女儿未答先含泪:“孩儿别夫回家时,郎君嘱咐有言词,双双立誓不分离。孩儿今若背旧情,只恐 此事不相宜。只可谢绝媒人意,且将亲事慢慢提。” 母亲转身告媒人:“贫家女儿少教训,被人休弃刚回程,许配府吏还不行,哪能高攀贵郎君?但愿 别处再打听,我家不愿许婚姻。” 媒人刚去未多日,太守又派县丞来,说道“你家兰姑娘,宦家之女身华贵。”又说“知府五公子, 人才俊雅未成亲。派我县丞来作媒,府中主薄来传信。便说知府大人家,有此公子未成婚,愿与兰姑结 夫妇,故派媒人求上门。” 老母谦词告媒人:“小女与人先有约,为娘不便再许婚。” 兄长听娘拒了亲,闷闷不乐心中烦,开口便把阿妹训:“处事头脑太不清!开头只嫁小府吏,如今 能嫁好郎君。命运优劣夭比地,荣华富贵享不尽。如此佳婚你不嫁,此后还想嫁何人?” 兰芝沉吟抬头答:“兄长之言理实明。当年离家嫁了人,哪知半途回家门。自当信从兄长意,不得 去留凭私心!虽与前夫有誓约,看来相会无缘分。立刻答应这亲事,便可从速结 婚姻。” 媒人起身离座位,连称好好依尊命。回府禀告知府爷:“下官奉令作媒人,此行总算有缘分。”知府 听了媒人话,满面春风喜在心。翻开历书选吉日,本月之内好结婚,年庚甲子都相应。婚期定在三十日 今日廿七已迫近,你去通知女家人。府中商量快准备,人员奔忙走不停。装点青雀白鸽船,龙旗四面绕 船身,迎风飘扬柔且轻。迎亲金车玉作轮,青骢宝马缓缓行,流苏马鞍镂黄金。随带聘礼三百万,青丝 穿钱亮铮铮。各色绸缎三百匹,南国购来山海珍。迎亲随从四五百,浩浩荡荡出郡城 母亲得讯告兰芝:“刚才收到府君书,明日接你成亲去。何不赶快备嫁衣,莫使临时没头绪!” 兰芝闻言不吭气,手持丝巾掩口啼,泪落如雨心凄凄。无奈搬动琉璃榻,移到窗前作嫁衣。右手拿 了刀和尺,左手绫罗将身比。早上缝好绣夹裙,下午罗衫缝整齐。天光昏暗日将暮,悲悲切切出门啼。 仲卿在府惊闻变,请假直奔刘家来。未到门庭二三里,人也伤悲马也哀。兰芝听得马声响,急忙着 鞋来相会。满怀惆怅遥相望,早知定是情人来。走近伸手拍马鞍,悲叹使人心倍伤:“自从郎君别我后
24 细想前途心忧疑。”举手告别心忧伤,两心难舍又难离。 兰芝羞怯回娘家,手脚无措没脸皮。母亲惊疑连击手:“不料你今独自回!十三教你学织布,十四 教你学裁衣;十五便能弹箜篌,十六知书识礼仪;十七嫁你出门去,只道和顺守家规。你今何事出差错, 未去接你自归来?”兰芝含羞禀老母:“孩儿实在无过错。”娘抚亲女心伤悲。 回家不过十多日,县丞奉命作媒来,说“有县令三公子,人材出众世无对。如今年方十八九,能言 善道又多才。” 母亲回头告女儿:“这门亲事你可依。” 女儿未答先含泪:“孩儿别夫回家时,郎君嘱咐有言词,双双立誓不分离。孩儿今若背旧情,只恐 此事不相宜。只可谢绝媒人意,且将亲事慢慢提。” 母亲转身告媒人:“贫家女儿少教训,被人休弃刚回程,许配府吏还不行,哪能高攀贵郎君?但愿 别处再打听,我家不愿许婚姻。” 媒人刚去未多日,太守又派县丞来,说道“你家兰姑娘,宦家之女身华贵。”又说“知府五公子, 人才俊雅未成亲。派我县丞来作媒,府中主薄来传信。便说知府大人家,有此公子未成婚,愿与兰姑结 夫妇,故派媒人求上门。” 老母谦词告媒人:“小女与人先有约,为娘不便再许婚。” 兄长听娘拒了亲,闷闷不乐心中烦,开口便把阿妹训;“处事头脑太不清!开头只嫁小府吏,如今 能嫁好郎君。命运优劣天比地,荣华富贵享不尽。如此佳婚你不嫁,此后还想嫁何人?” 兰芝沉吟抬头答:“兄长之言理实明。当年离家嫁了人,哪知半途回家门。自当信从兄长意,不得 去留凭私心!虽与前夫有誓约,看来相会无缘分。立刻答应这亲事,便可从速结 婚姻。” 媒人起身离座位,连称好好依尊命。回府禀告知府爷:“下官奉令作媒人,此行总算有缘分。”知府 听了媒人话,满面春风喜在心。翻开历书选吉日,本月之内好结婚,年庚甲子都相应。婚期定在三十日, 今日廿七已迫近,你去通知女家人。府中商量快准备,人员奔忙走不停。装点青雀白鸽船,龙旗四面绕 船身,迎风飘扬柔且轻。迎亲金车玉作轮,青骢宝马缓缓行,流苏马鞍镂黄金。随带聘礼三百万,青丝 穿钱亮铮铮。各色绸缎三百匹,南国购来山海珍。迎亲随从四五百,浩浩荡荡出郡城。 母亲得讯告兰芝:“刚才收到府君书,明日接你成亲去。何不赶快备嫁衣,莫使临时没头绪!” 兰芝闻言不吭气,手持丝巾掩口啼,泪落如雨心凄凄。无奈搬动琉璃榻,移到窗前作嫁衣。右手拿 了刀和尺,左手绫罗将身比。早上缝好绣夹裙,下午罗衫缝整齐。天光昏暗日将暮,悲悲切切出门啼。 仲卿在府惊闻变,请假直奔刘家来。未到门庭二三里,人也伤悲马也哀。兰芝听得马声响,急忙着 鞋来相会。满怀惆怅遥相望,早知定是情人来。走近伸手拍马鞍,悲叹使人心倍伤:“自从郎君别我后
世事突变难料想。哪知事不从人愿。你也不能知其详。我有母亲从旁劝,兄长逼迫更难挡。将我许配给 别人,郎君还有啥希望!” 仲卿伤心责妻子:“祝你结上好姻缘!我是磐石方又厚,如你所说永不变:你这蒲苇韧多久,说变 就变转眼间。愿你富贵交好运,我将独自赴黄泉。” 兰芝凄切告仲卿:“不料你会将我怪!你我同样被迫害,你是苦命我不甜。拚着做鬼来相会,立下 誓言永不悔!”握手依依分道去,各自凄凄把家回。可怜活人竟死别,此很绵绵那可言?心心只想离人 世,不愿苟活受熬煎! 仲卿别妇回家门,进屋上堂拜母亲:“今日大风寒凛冽,寒风拔树摧枯叶,庭前兰草严霜结。儿今 昏昏命不长,撤下娘亲守孤子。无路可走出下策,怨天尤人又何必!但愿娘寿比南山,无灾无病永安逸!” 母亲闻言吃一惊,发言不禁泪淋淋:“你是大家名门子,又是衙门做官人,万勿为她寻短见,休弃 贱妇非薄情!东家有位贤淑女,城乡到处羡美名,为娘即刻为你求,包你不久可成亲。” 仲卿恭身别母亲,空房独自发叹声,殉情主意已拿定。人去房空四下顾,愁云惨雾四壁生。 吉日天寒马长嘶,新娘被送入青庐。挨过暮色苍茫后,又到悄悄人静时。“今日是我命终日,魂去 尸留莫迟迟!”撩起罗裙脱丝履,耸身一跳入清池。 仲卿听得兰芝嫁,料知死别非生离。庭前绕树几徘徊,吊上树枝命归西。 男家女家求合葬,双双葬在华山旁。墓东苍松墓西桕,左右两面种梧桐。松桕枝枝互覆盖,梧桐叶 叶两心通。林间常见双飞鸟,比翼自呼为鸳鸯,两鸟昂头相对啼,彻夜哀鸣到五更。行人止步不忍听, 寡妇牵愁起彷惶。敬告世上后来人,吸取教训切莫忘!(《中学文言文译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行行重行行》教学建议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社会思妇想念游子时善用比兴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基本特点及一般面貌。 背诵这首诗歌 、课文简析
25 世事突变难料想。哪知事不从人愿。你也不能知其详。我有母亲从旁劝,兄长逼迫更难挡。将我许配给 别人,郎君还有啥希望!” 仲卿伤心责妻子:“祝你结上好姻缘!我是磐石方又厚,如你所说永不变;你这蒲苇韧多久,说变 就变转眼间。愿你富贵交好运,我将独自赴黄泉。” 兰芝凄切告仲卿:“不料你会将我怪!你我同样被迫害,你是苦命我不甜。拚着做鬼来相会,立下 誓言永不悔!”握手依依分道去,各自凄凄把家回。可怜活人竟死别,此很绵绵那可言?心心只想离人 世,不愿苟活受熬煎! 仲卿别妇回家门,进屋上堂拜母亲:“今日大风寒凛冽,寒风拔树摧枯叶,庭前兰草严霜结。儿今 昏昏命不长,撇下娘亲守孤子。无路可走出下策,怨天尤人又何必!但愿娘寿比南山,无灾无病永安逸!” 母亲闻言吃一惊,发言不禁泪淋淋:“你是大家名门子,又是衙门做官人,万勿为她寻短见,休弃 贱妇非薄情!东家有位贤淑女,城乡到处羡美名,为娘即刻为你求,包你不久可成亲。” 仲卿恭身别母亲,空房独自发叹声,殉情主意已拿定。人去房空四下顾,愁云惨雾四壁生。 吉日天寒马长嘶,新娘被送入青庐。挨过暮色苍茫后,又到悄悄人静时。“今日是我命终日,魂去 尸留莫迟迟!”撩起罗裙脱丝履,耸身一跳入清池。 仲卿听得兰芝嫁,料知死别非生离。庭前绕树几徘徊,吊上树枝命归西。 男家女家求合葬,双双葬在华山旁。墓东苍松墓西柏,左右两面种梧桐。松柏枝枝互覆盖,梧桐叶 叶两心通。林间常见双飞鸟,比翼自呼为鸳鸯,两鸟昂头相对啼,彻夜哀鸣到五更。行人止步不忍听, 寡妇牵愁起彷惶。敬告世上后来人,吸取教训切莫忘! (《中学文言文译注》,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年版) 《行行重行行》教学建议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社会思妇想念游子时善用比兴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基本特点及一般面貌。 4、背诵这首诗歌。 二、课文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