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NaCr电解Ch石灰乳漂白粉 B.Cuz(OH)COCuCCu(OH)2 C.MgCO,HG溶液MgCh溶液电解Mg CO D.Fe3O4高温Fe Hc(aa,FeCl3 答案:A 解析2NaC+2H,0电2Na0H+H+Cht,2Clb+2Ca(OH一CaCb+Ca(C1Op +2H2O,A项正确。CuO与H2O不能直接化合生成Cu(OH)h,B项错误。电解 MgC2溶液时,阴极得不到Mg单质,C项错误。Fe与HCI反应生成FeC2,D项错 误。 2.依据下列甲、乙、丙三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Z 电流计 粗铜 精 ZnSO4溶液CuSO溶液 CuSO溶液 CuSO,溶液 A.甲是原电池,乙是电镀装置 B.甲、乙装置中,锌极上均发生氧化反应 C.乙、丙装置中,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D.丙装置中,两个铜电极质量有增有减 答案B 解析:甲装置没有外加电源,属于原电池,乙装置存在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可以在 锌上镀铜,A项正确:甲装置中,锌是负极,该电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乙装置 中,锌极是阴极,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乙、丙装置中,阳极均是活泼的 金属电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C项正确:粗铜精炼,阳极粗铜溶解质量减 小,阴极精铜上有铜析出,质量增大,D项正确
第 2 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 课后· 基础巩固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 A.NaCl Cl2 漂白粉 B.Cu2(OH)2CO3 CuO Cu(OH)2 C.MgCO3 MgCl2 溶液 Mg D.Fe3O4 Fe FeCl3 答案:A 解析:2NaCl+2H2O 2NaOH+H2↑+Cl2↑,2Cl2+2Ca(OH)2 CaCl2+Ca(ClO)2 +2H2O,A 项正确。CuO 与 H2O 不能直接化合生成 Cu(OH)2,B 项错误。电解 MgCl2 溶液时,阴极得不到 Mg 单质,C 项错误。Fe 与 HCl 反应生成 FeCl2,D 项错 误。 2.依据下列甲、乙、丙三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原电池,乙是电镀装置 B.甲、乙装置中,锌极上均发生氧化反应 C.乙、丙装置中,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D.丙装置中,两个铜电极质量有增有减 答案:B 解析:甲装置没有外加电源,属于原电池,乙装置存在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可以在 锌上镀铜,A 项正确;甲装置中,锌是负极,该电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乙装置 中,锌极是阴极,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项错误;乙、丙装置中,阳极均是活泼的 金属电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C 项正确;粗铜精炼,阳极粗铜溶解质量减 小,阴极精铜上有铜析出,质量增大,D 项正确
3欲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ZnSO4溶液作电镀液 B.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ZnC2溶液作电镀液 C.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FeSO4溶液作电镀液 D.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FNO32溶液作电镀液 答案:A 解析:根据电镀的一般原理镀件(铁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锌)作阳极,含锌离子的 溶液作电镀液。只有A项符合。 4.下列关于电解法精炼粗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粗铜板作阳极 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e一Cu C.粗铜中所含的Ni、Fe、Zn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 泥 D.电解铜的纯度可达99.95%~99.98% 答案:C 解析:电解法精炼粗铜是以粗铜为阳极,发生反应Cu-2e一Cu+,在此以前由于 Ni、Fe、Zn均比铜容易失去电子,这些金属首先失去电子变成N2+、Fe+、Zn2+ 进入溶液。在阴极上Cu2+2e一Cu,而N2+、Fe2+、Zn2+得电子能力弱于Cu2+, 这些金属离子不能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最后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C项的说法不 正确。经电解精炼铜后,铜的纯度高达99.95%~99.98%。 5.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 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2+2e一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答案D 解析: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eN2+,Fe2eFe2+,Zn-2e Zn+,A项错误;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F、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得 失电子守恒,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B项错误;电解后,溶液中 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Fe2+、Zn2+、Ni+,C项错误;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 P叶等杂质,铜和铂不失电子,沉降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 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D项正确
3.欲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ZnSO4 溶液作电镀液 B.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ZnCl2 溶液作电镀液 C.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FeSO4 溶液作电镀液 D.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Fe(NO3)2 溶液作电镀液 答案:A 解析:根据电镀的一般原理,镀件(铁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锌)作阳极,含锌离子的 溶液作电镀液。只有 A 项符合。 4.下列关于电解法精炼粗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粗铜板作阳极 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 Cu2++2e- Cu C.粗铜中所含的 Ni、Fe、Zn 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 泥 D.电解铜的纯度可达 99.95%~99.98% 答案:C 解析:电解法精炼粗铜是以粗铜为阳极,发生反应 Cu-2e- Cu2+ ,在此以前由于 Ni、Fe、Zn 均比铜容易失去电子,这些金属首先失去电子变成 Ni2+、Fe2+、Zn2+ 进入溶液。在阴极上 Cu2++2e- Cu,而 Ni2+、Fe2+、Zn2+得电子能力弱于 Cu2+ , 这些金属离子不能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最后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C 项的说法不 正确。经电解精炼铜后,铜的纯度高达 99.95%~99.98%。 5.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 Fe、Zn、Cu、Pt 等杂质,可用电解法 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 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 Fe2+和 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 Cu 和 Pt 答案:D 解析: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e- Ni2+,Fe-2e- Fe2+ , Zn-2eZn2+,A 项错误;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 Fe、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得 失电子守恒,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B 项错误;电解后,溶液中 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 Fe2+、Zn2+、Ni2+,C 项错误;粗镍中含有少量 Fe、Zn、Cu、 Pt 等杂质,铜和铂不失电子,沉降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 阳极泥中只有 Cu 和 Pt,D 项正确
6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均为 惰性电极。已知海水中含Na、C、Ca+、Mg2+、S02等离子。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通电后 AX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通电后,海水中阴离子往b电极处移动 C通电后,b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D.通电后,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一O2↑+2H2O 答案C 解析:A项,X膜是阴离子交换膜,错误:B项,通电后,海水中阴离子往阳极(电极) 处移动,错误;C项,通电后,由于放电能力H>Mg2+>Ca+,所以Ht在阴极(b电极)上 放电2H+2一H2↑,产生无色气体,由于破坏了附近水的电离平衡,在该区域 c(OH)增大,发生反应:Mg2+2OH一Mg(OH)2↓,所以溶液中还会出现白色沉淀,正 确:D项,通电后,由于在溶液中的放电能力C>OH,所以在阳极发生反应2C-2 —Ch↑,错误。 7.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 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0?可通过离子交换膜, 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稀NaSO溶液 浓Na,SO溶液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一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解析:在负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H20+4e一2H2↑+4OH,在正极区发生的电极 反应为2H2O-4e一O2↑+4H+,故正极区pH减小,A项错误Na+移向负极区,生成 NaOH,S0?移向正极区,生成H2SO4,B项正确:根据负极区电极反应可知C项错 误;每通过1mol电子,有0.25molO2生成,D项错误。 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6.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均为 惰性电极。已知海水中含 Na+、Cl-、Ca2+、Mg2+、SO4 2-等离子。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X 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通电后,海水中阴离子往 b 电极处移动 C.通电后,b 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D.通电后,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OH- -4e- O2↑+2H2O 答案:C 解析:A 项,X 膜是阴离子交换膜,错误;B 项,通电后,海水中阴离子往阳极(a 电极) 处移动,错误;C 项,通电后,由于放电能力:H+>Mg2+>Ca2+ ,所以 H+在阴极(b 电极)上 放电:2H++2e- H2↑,产生无色气体,由于破坏了附近水的电离平衡,在该区域 c(OH- )增大,发生反应:Mg2++2OH- Mg(OH)2↓,所以溶液中还会出现白色沉淀,正 确;D 项,通电后,由于在溶液中的放电能力:Cl->OH- ,所以在阳极发生反应:2Cl- -2eCl2↑,错误。 7.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2SO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 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 Na+和 SO4 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 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SO4 2-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 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 Na2SO4 废水时可以得到 NaOH 和 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 2H2O-4e- O2↑+4H+ ,负极区溶液 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 1 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 0.5 mol 的 O2 生成 答案:B 解析:在负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4H2O+4e- 2H2↑+4OH- ,在正极区发生的电极 反应为 2H2O-4e- O2↑+4H+ ,故正极区 pH 减小,A 项错误;Na+移向负极区,生成 NaOH,SO4 2-移向正极区,生成 H2SO4,B 项正确;根据负极区电极反应可知 C 项错 误;每通过 1 mol 电子,有 0.25 mol O2 生成,D 项错误。 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一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答案D 解析: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与Cu+直接发生置换反应,有金属铜析出,A项正确。a 和b用导线连接时,该装置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 Fe+,因此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 以B、C两项正确。若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a作阳极,铜片失去电 子生成Cu+,Cu2+向铁电极移动,D项错误。 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1C3溶液时,如下图所示的电解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e 沉淀质量 ◆沉淀质量 时间O 时间 时间 0 时间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A1CB溶液电解时发生反应2ACL5+6HC电解2AIOH3+3H+3Cb↑,使溶液 中的H+不断减少,pH增大,但pH绝对不会大于7,①正确,②错;随着电解的不断进 行,A1(OH)3沉淀的量不断增加,直至A1Cl3消耗完毕,AI(OH)3沉淀的量不再增 加。若再继续电解,就是电解水,A1(OH)3的量不变,④正确。 10.如图所示,当线路接通时,发现M(用石蕊溶液浸润过的滤纸)a端显蓝色,b端显 红色,且知甲中电极材料是锌、银,乙中电极材料是铂、铜,且乙中两电极不发生 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a M b CuSO4溶液 稀硫酸 甲
A.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2e- Cu C.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答案:D 解析: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与 Cu2+直接发生置换反应,有金属铜析出,A 项正确。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该装置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 Fe2+ ,因此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 以 B、C 两项正确。若 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a 作阳极,铜片失去电 子生成 Cu2+,Cu2+向铁电极移动,D 项错误。 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AlCl3 溶液时,如下图所示的电解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AlCl3 溶液电解时发生反应:2AlCl3+6H2O 2Al(OH)3↓+3H2↑+3Cl2↑,使溶液 中的 H+不断减少,pH 增大,但 pH 绝对不会大于 7,①正确,②错;随着电解的不断进 行,Al(OH)3 沉淀的量不断增加,直至 AlCl3 消耗完毕,Al(OH)3 沉淀的量不再增 加。若再继续电解,就是电解水,Al(OH)3 的量不变,④正确。 10.如图所示,当线路接通时,发现 M(用石蕊溶液浸润过的滤纸)a 端显蓝色,b 端显 红色,且知甲中电极材料是锌、银,乙中电极材料是铂、铜,且乙中两电极不发生 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分别是什么装置? (2)写出A、B、C、D的电极名称以及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式。 答案(1)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 (2) 比较项目 电极名称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 负极 Zn Zn-2e-Zn2+ 正极 Ag Cu2++2e'—Cu 阳极 Pt 40H-4e—2H20+02↑ 阴极 Cu 2Ht+2e'—H2↑ 解析:由于a端显蓝色,可推知a端附近呈碱性,显然滤纸上水电离的H+在a端获 得电子发生反应,使该端OH浓度较大。由于锌活动性强于银,甲池为原电池,Z 作负极,Ag作正极。乙池中Cu、Pt不参与反应,则Cu作阴极,Pt作阳极。由甲池 可知乙池中C极为阳极,D极为阴极,故C极为Pt,D极为Cu,显然乙池为电解 池。滤纸上水电离的OH在b端反应,b端H+浓度增大,使b端出现红色。 11.如图所示,甲烧杯中盛有100mL0.50molL1AgNO3溶液,乙烧杯中盛有100 mL0.25 mol-L-!CuC2溶液,A、B、C、D均为质量相同的石墨电极,如果电解一 段时间后,发现A极比C极重1.9g。 (1)电源E为 极。 (2)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析出物质 mole (3)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析出气体 mL(标准 状况) (4)D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析出气体 mL(标准 状况)。 (⑤)甲烧杯中滴入石蕊溶液 极附近变红。 答案:(1)负(2)Ag*+e一Ag0.025 (3)2H20-4e=4H++02↑140(4)2C1-2eCh↑280(5)B 解析(1)电解池中,发现A极比C极重19g,则A极是阴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即 E是负极,F是正极,B是阳极,C是阴极,D是阳极。 (2)A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Ag+e一Ag,析出金属银:C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一Cu,析出金属铜,A极比C极重1.9g,设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甲、乙分别是什么装置? (2)写出 A、B、C、D 的电极名称以及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式。 答案:(1)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 (2) 比较项目 电极名称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 A 负极 Zn Zn-2e- Zn2+ B 正极 Ag Cu2++2e- Cu C 阳极 Pt 4OH- -4e- 2H2O+O2↑ D 阴极 Cu 2H++2e- H2↑ 解析:由于 a 端显蓝色,可推知 a 端附近呈碱性,显然滤纸上水电离的 H+在 a 端获 得电子发生反应,使该端 OH-浓度较大。由于锌活动性强于银,甲池为原电池,Zn 作负极,Ag 作正极。乙池中 Cu、Pt 不参与反应,则 Cu 作阴极,Pt 作阳极。由甲池 可知乙池中 C 极为阳极,D 极为阴极,故 C 极为 Pt,D 极为 Cu,显然乙池为电解 池。滤纸上水电离的 OH-在 b 端反应,b 端 H+浓度增大,使 b 端出现红色。 11.如图所示,甲烧杯中盛有 100 mL 0.50 mol·L -1 AgNO3 溶液,乙烧杯中盛有 100 mL 0.25 mol·L -1 CuCl2 溶液,A、B、C、D 均为质量相同的石墨电极,如果电解一 段时间后,发现 A 极比 C 极重 1.9 g。 (1)电源 E 为 极。 (2)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析出物质 mol。 (3)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析出气体 mL(标准 状况)。 (4)D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析出气体 mL(标准 状况)。 (5)甲烧杯中滴入石蕊溶液, 极附近变红。 答案:(1)负 (2)Ag++e- Ag 0.025 (3)2H2O-4e- 4H++O2↑ 140 (4)2Cl- -2e- Cl2↑ 280 (5)B 解析:(1)电解池中,发现 A 极比 C 极重 1.9 g,则 A 极是阴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即 E 是负极,F 是正极,B 是阳极,C 是阴极,D 是阳极。 (2)A 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Ag++e- Ag,析出金属银;C 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 Cu,析出金属铜,A 极比 C 极重 1.9 g,设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