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数】 3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 第一章问 诊 【目的要求】 掌握 问现在症中的问寒热、问汘、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要点、 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2.熟悉 (1)问诊的方法及基本内容 (2)问寒热、问汘、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教学时数】 3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 第一章 问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问现在症中的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要点、 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2.熟悉 (1)问诊的方法及基本内容。 (2)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3)问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经带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3.了解 问诊的注意事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基本内容。 3问现在症中问寒热、问汘、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难点 1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的各自的机理。 2.盗汗与自汘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3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经带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3.了解 问诊的注意事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基本内容。 3.问现在症中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难点: 1.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的各自的机理。 2.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3.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的内容。 3.问现在症:问寒热、汘、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 二便、 经带等的内容(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 【教学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 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 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 6何谓盗汘、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的内容。 3.问现在症:问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 二便、 经带等的内容(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 【教学学时】 8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 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 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 6.何谓盗汗、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
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经络。 第二章望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2)五色所主病证 2熟悉 (1)望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原理及意义 (2)少神、神乱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局部望诊中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排出物(痰)、小儿指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 (1)望诊的注意事项
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经络。 第二章 望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 (1)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2)五色所主病证。 2.熟悉 (1)望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原理及意义。 (2)少神、神乱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局部望诊中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排出物(痰)、小儿指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 (1)望诊的注意事项
(2)望五官、望躯体、排出物(涕、唾、涎、二便)、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 临床意义 (3)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望神的要点。 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假神与疾病好转的辨识 2.善色、恶色的辨别。 3五色主病机理。 4.正确理解泽与色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中的价值。 5.目部的五轮学说。 6理解小儿指纹红色主寒证与面红主热证的不同
(2)望五官、望躯体、排出物(涕、唾、涎、二便)、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 临床意义。 (3)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望神的要点。 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假神与疾病好转的辨识。 2.善色、恶色的辨别。 3.五色主病机理。 4.正确理解泽与色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中的价值。 5.目部的五轮学说。 6.理解小儿指纹红色主寒证与面红主热证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