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优质高中2018届高三毕业生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 “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 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 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 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 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 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 嬴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 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 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 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 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 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 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 的传播推渡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 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 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 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 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 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 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
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优质高中 2018 届高三毕业生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 “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 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 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 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 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 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 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 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 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 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 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 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 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 的传播推渡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 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 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 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 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 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 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
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结构崇髙、调侃英雄坚决说 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自曾楠《人民日报》2017年11月《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C.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类恶搞、选秀、真人秀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D.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受众心理上圈消遣、求轻松、避思 考的倾向都促使文化泛娱乐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的倾向,为文化泛娱乐化 系列表现提供了内在依据 B.文章第一、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出现的时代背景及一系列表现形式、具 体危害。 C.文章详细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 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泛娱乐化危害之后,指出了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 的正确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它消解了文化 的深度与厚度。 B.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受到轻视带来文化泛娱乐化问题的 出现 C.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来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 不良趋势。 D.只有在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泛娱乐化才会失去生长 的空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 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 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 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 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 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 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结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 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自曾楠《人民日报》2017 年 11 月《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C.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类恶搞、选秀、真人秀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D.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受众心理上圈消遣、求轻松、避思 考的倾向都促使文化泛娱乐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分析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的倾向,为文化泛娱乐化一 系列表现提供了内在依据。 B.文章第一、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出现的时代背景及一系列表现形式、具 体危害。 C.文章详细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 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泛娱乐化危害之后,指出了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 的正确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它消解了文化 的深度与厚度。 B.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受到轻视带来文化泛娱乐化问题的 出现。 C.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来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 不良趋势。 D.只有在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泛娱乐化才会失去生长 的空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 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 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 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 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 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 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 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生病了,父母精 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 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 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 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 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 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 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 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 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 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 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 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 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 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 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 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 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 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 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24日24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引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且引出 下文对炊烟的背叛。 B.全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村人对父母为我设计的人生道路冷嘲热讽和父 母的冷静坚决形成了对比。 C.背叛炊烟是痛苦挣扎的结果,作者以悠远复杂的笔触全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 乡的全过程 D.作者将“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生动形象而 又新颖别致地写出家乡对我的羁绊,我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 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生病了,父母精 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 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 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 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 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 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 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 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 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 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 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 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 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 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 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 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 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 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 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9 月 24 日 24 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引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且引出 下文对炊烟的背叛。 B.全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村人对父母为我设计的人生道路冷嘲热讽和父 母的冷静坚决形成了对比。 C.背叛炊烟是痛苦挣扎的结果,作者以悠远复杂的笔触全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 乡的全过程。 D.作者将“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生动形象而 又新颖别致地写出家乡对我的羁绊,我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5.结合文本,赏析划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 的现代化日子改写”。(5分) 6.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我背叛了炊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 烟也就失去了故乡,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调査数据显示:2016年我 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 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 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 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 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如下图: 7.0 600e 4451335 16%181 2005年200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问结在线院读接的宰一手机凤读接的宰 (摘编自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 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 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 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 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 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 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 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 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 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
5.结合文本,赏析划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 的现代化日子改写”。(5 分) 6.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我背叛了炊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 烟也就失去了故乡,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4 月 18 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我 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9%,较 2015 年的 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 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68.2%,较 2015 年的 64.0%上升了 4.2 个百分点,已连续 8 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 58.8%,较 2015 年的 58.4%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我国国 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7.86 本,较 2015 年增加了 0.02 本。这 7.86 本中,纸质图 书阅读量为 4.65 本,电子书阅读量为 3.21 本。 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如下图: (摘编自 2017 年 4 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 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 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 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 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 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 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 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 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 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
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 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 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 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 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 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 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 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 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 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 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年5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 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 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 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 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 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 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 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 B.书店不仅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 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 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 D.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 种精神的迷惘。 E.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一个集阅读学习、 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4小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 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 5 本, 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 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 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 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 24 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 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 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 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 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 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 年 5 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 24 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 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 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 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 2015 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 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 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自 2008 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 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自 2008 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 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 B.书店不仅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 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 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 D.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一 种精神的迷惘。 E.北京三联韬奋 24 小时书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一个集阅读学习、 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題,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