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应 学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的课 时 课内 课后 程 目标 堂据艺术概论的主要框架 结构,掌握艺术的本质特 艺术的社会 讲授与 本质以及艺 征,了解以往研究中关于 艺术作 阅读并 第一章 术与其他上 艺术本质的几种理论,理 4 品赏析 查阅相 艺术本质论 解艺术与政治、宗教、经 层建筑的关 相结合 关文献 系。 济、道德、哲学之间的关 系。掌握情感在艺术中的 作用和地位。 掌握艺术起源的学说:摹 讲授与 艺术作 阅读并 第二章 艺术起源的 仿说、游戏说、巫术说 4 查阅相 1 艺术发展论 几种理论 品赏析 劳动说。 相结合 关文献 了解艺术门类的划分标 讲授与 准,掌握五大艺术门类的 阅读并 第三章 艺术的门类 艺术作 市美特征、理解各艺术门 6 查阅相 1 艺术门类论 划分 品赏析 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 关文献 相结合 响。 艺术家的涵 义,艺术创 了解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因 作过程及创 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 讲授与 作中的心理 第四章 创作的主要创作方法,对 艺术作 阅读并 和思维活 各种创作主张有一个比较 艺术创作论 6 品赏析 查阅相 1、2 动、艺术创 明确的认识。理解艺术家 关文献 作方法、流的概念。掌握艺术创作中 相结合 派、与艺术 的三个阶段。 思潮
3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 的课 程 目标 课内 课后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艺术的社会 本质以及艺 术与其他上 层建筑的关 系。 掌握艺术概论的主要框架 结构,掌握艺术的本质特 征,了解以往研究中关于 艺术本质的几种理论,理 解艺术与政治、宗教、经 济、道德、哲学之间的关 系。掌握情感在艺术中的 作用和地位。 4 讲授与 艺术作 品赏析 相结合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二章 艺术发展论 艺术起源的 几种理论 掌握艺术起源的学说:摹 仿说、游戏说、巫术说、 劳动说。 4 讲授与 艺术作 品赏析 相结合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三章 艺术门类论 艺术的门类 划分 了解艺术门类的划分标 准,掌握五大艺术门类的 审美特征、理解各艺术门 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 响。 6 讲授与 艺术作 品赏析 相结合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艺术家的涵 义,艺术创 作过程及创 作中的心理 和 思 维 活 动、艺术创 作方法、流 派、与艺术 思潮。 了解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因 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 创作的主要创作方法,对 各种创作主张有一个比较 明确的认识。理解艺术家 的概念。掌握艺术创作中 的三个阶段。 6 讲授与 艺术作 品赏析 相结合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
掌握艺术作品的定义,了 艺术作品的 解艺术作品的构成情况 构成因素、 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艺术作品的 有:内容、形式、主题、 相关属性、 讲授与 第五章 愿材、结构、手法等等。 艺术作 阅读并 艺术作品的 特别使学生堂握艺术作品 6 艺术作品论 品赏析 查阅相 2、3 艺术美、艺 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内容 关文献 术作品中的 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再现 相结合 典型和意 与表现的关系。掌握艺术 境。 作品层次的具体内容、艺 术意蕴及其特点。 堂挥艺术批评的基础知 艺术接受的 识,能够简单的对艺术作 性质与社会 品进行欣赏与批评。了解 环节、艺术 艺术欣赏的一般性过程。 讲授与 接受与艺术 掌握艺术批评的定义和主 艺术作 阅读并 第六章 6 查阅相 2、3 艺术接受论 欣赏、艺术 要特点,重点掌握艺术批 品赏析 关文献 的审美功 评的作用在于正确评价艺 相结合 能 术作品的价值,使学生能 够荷单的进行艺术批评和 艺术欣赏。 合 计 2
4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艺术作品的 构成因素、 艺术作品的 相关属性、 艺术作品的 艺术美、艺 术作品中的 典型和意 境。 掌握艺术作品的定义,了 解艺术作品的构成情况。 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有:内容、形式、主题、 题材、结构、手法等等。 特别使学生掌握艺术作品 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内容 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再现 与表现的关系。掌握艺术 作品层次的具体内容、艺 术意蕴及其特点。 6 讲授与 艺术作 品赏析 相结合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2、3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艺术接受的 性质与社会 环节、艺术 接受与艺术 欣赏、艺术 的审美功 能。 掌握艺术批评的基础知 识,能够简单的对艺术作 品进行欣赏与批评。了解 艺术欣赏的一般性过程。 掌握艺术批评的定义和主 要特点,重点掌握艺术批 评的作用在于正确评价艺 术作品的价值,使学生能 够简单的进行艺术批评和 艺术欣赏。 6 讲授与 艺术作 品赏析 相结合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2、3 合 计 32 --
《中国音乐史1-2》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B1370397、B1370398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64 上机 实验 学时 学时 学 课程 公共基础口 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 院内平台口 专业基础■专业主干 类别 ▣ 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口 先修 课程 基本乐理 开课 音乐学院 适用 音乐学、音乐表演 单位 专业 课程负 郭红喜 撰写人 楚悦 审核人 郭红喜 责人 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系统闸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学科,是国内高等 音乐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该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 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与成果,了解各个时代中国音乐的主要特色及其部分代表 作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音乐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音乐史学观 同时扩大其音乐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对于中国音乐文化 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is a subject that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It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music majors in domestic mus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is subject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underst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usic in various times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works,through teaching.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relatively rich music history knowledge,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music history.expand their vision of music ar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art appreciation,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awareness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
5 《中国音乐史 1-2》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1370397、B1370398 课程 属性 必修 ■ 选修□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学时 64 上机 学时 — 实验 学时 —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基本乐理 开课 单位 音乐学院 适用 专业 音乐学、音乐表演 课程负 责人 郭红喜 撰写人 楚悦 审核人 郭红喜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系统阐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学科,是国内高等 音乐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该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 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与成果,了解各个时代中国音乐的主要特色及其部分代表 作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音乐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音乐史学观, 同时扩大其音乐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对于中国音乐文化 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is a subject that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 It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music majors in domestic mus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is subject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 underst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usic in various times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works; through teaching,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relatively rich music history knowledge,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music history, expand their vision of music ar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art appreci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接 (1)课程目标 目标1: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 目标2:能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可以对重大的音乐事项作简要的 解释 目标3:培养学生增强爱因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出业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方室一致 23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 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能够准确理解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并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分析和评判教有现象: 具有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2掌握从事音乐表演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 3.掌握从事音乐教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 4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猫能力、教学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5.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历史、文化类型以及音乐文化生活相关的活动。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中国音乐通史简综》 孙继南、周柱轮山东教有出版社 1999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狂毓和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考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 杨荫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 书日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田可文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若察+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勤情况 迟到、早退、旷课、事假、病假等情况,和课堂交流及 回答间题等。 平时成绩(30% 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和 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期末考试(70%)闭卷考试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注:第一学期开卷考试,第二学期闭卷考试
6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 1: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 目标 2:能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可以对重大的音乐事项作简要的 解释。 目标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 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能够准确理解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并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具有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 √ √ 2.掌握从事音乐表演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 √ √ √ 3.掌握从事音乐教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 √ √ √ 4.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教学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 √ √ 5.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历史、文化类型以及音乐文化生活相关的活动。 √ √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孙继南、周柱铨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汪毓和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参考 书目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 杨荫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田可文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察+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出勤情况 迟到、早退、旷课、事假、病假等情况,和课堂交流及 回答问题等。 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和 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注:第一学期开卷考试,第二学期闭卷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 教学 对应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时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1、概述 1、通过对音乐起源的 理论教 了解,使学生对原始 2、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 学, 阅读并 源的观念 时期的音乐有初步的 播放音 查阅相 出 认识 夏、商时 古歌与古乐舞 2、 掌握原始乐舞 频、视频 关文 123 辅助教 5、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夏商时期的音乐特 学 点。 1、概述 2、西周的礼乐和音乐 理论教 第二章 、了解周代宫廷的音 学, 阅读并 3、乐舞和歌唱、歌唱玛 西周、春 乐教有情况。 播放音 论 2、掌握周代的礼乐制 查倪相 8 秋、战国 白 时期 4、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视频 古乐理、乐律学观念 辅助教 献 的形成 6、音乐思想 1、概述 2、乐府 掌握文人和琴的发展 3、鼓吹 理论教 第三章 状况。 4、相和 学, 阅读并 5 清商乐 了解两晋南北朝时 期宫廷音乐的特点 12 播放音 查相 、百戏中的乐舞 123 关文 南北朝 3、掌握两晋南北朝 颊、视频 7、音乐美学思想 抽助数 献。 时期 期器乐的特点。 8、音乐文化的交流 学 9、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10、乐律宫调理论 1、概述 2、宫廷燕乐 理论教 1、掌握隋唐宫廷燕乐 第四章 3、民间俗乐 学, 的特点。 阅读并 、唐 4、音乐理论 五代时 5、记谱法 2、了解隋唐五代时期 播放音 查阅相 音乐理论 、视 123 6、音乐机构 关文献 辅助教 7、著名音乐家 学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7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 远古、 夏、商时 期 1、概述 2、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 源的观念 3、古歌与古乐舞 4、古乐器 5、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 1、通过对音乐起源的 了解,使学生对原始 时期的音乐有初步的 认识。 2、掌握原始乐舞、 夏商时期的音乐特 点。 4 理论教 学, 播放音 频、视频 辅助教 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 献。 123 第二章 西周、春 秋、战国 时期 1、概述 2、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 育 3、乐舞和歌唱、歌唱理 论 4、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5、古乐理、乐律学观念 的形成 6、音乐思想 1、了解周代宫廷的音 乐教育情况。 2、掌握周代的礼乐制 度。 8 理论教 学, 播放音 频、视频 辅助教 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 献。 123 第三章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1、概述 2、乐府 3、鼓吹 4、相和歌 5、清商乐 6、百戏中的乐舞 7、音乐美学思想 8、音乐文化的交流 9、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10、乐律宫调理论 掌握文人和琴的发展 状况。 2、了解两晋南北朝时 期宫廷音乐的特点。 3、掌握两晋南北朝时 期器乐的特点。 12 理论教 学, 播放音 频、视频 辅助教 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 献。 123 第四章 隋、唐、 五代时 期 1、概述 2、宫廷燕乐 3、民间俗乐 4、音乐理论 5、记谱法 6、音乐机构 7、著名音乐家 8、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1、掌握隋唐宫廷燕乐 的特点。 2、了解隋唐五代时期 音乐理论。 8 理论教 学, 播放音 频、视频 辅助教 学 阅读并 查阅相 关文献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