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吉安县中易东晖新余一中黄富忠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 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 奇庞杂。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 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我国吉祥文化 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 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 俗及行为。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周 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 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麟、凤、龟、 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 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后来由于 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 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 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 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 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殷代以灵龟兆吉凶。麟在四灵 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己经成形。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 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 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权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 旧时婚嫁,许多地方男女订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 品,象征着“包福”。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家早发轿谁家为好,这叫 抢福” 岀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得越多越好。入泂房后,新娘 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 新人合卺之前,还要撒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象征体系及民族吉祥物,而且至 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比如各种大型的运动会,像奥运会、亚运会或全运会 在其正式举办之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吉祥物,作为大会能顺利成功举办的 吉兆,受到人们一致的追捧。传统吉祥物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似一对从民族文 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沉利华、钱玉 莲《中国吉祥文化》) 1.下面对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15 届高三 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吉安县中 易东晖 新余一中 黄富忠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 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 奇庞杂。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 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我国吉祥文化 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 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 俗及行为。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周 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 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麟、凤、龟、 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 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后来由于 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 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 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 6000 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 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殷代以灵龟兆吉凶。麟在四灵 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 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 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 旧时婚嫁,许多地方男女订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 品,象征着“包福”。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家早发轿谁家为好,这叫 “抢福”。 出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得越多越好。入洞房后,新娘 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 新人合卺之前,还要撒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象征体系及民族吉祥物,而且至 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比如各种大型的运动会,像奥运会、亚运会或全运会, 在其正式举办之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吉祥物,作为大会能顺利成功举办的 吉兆,受到人们一致的追捧。传统吉祥物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似一对从民族文 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沉利华、钱玉 莲《中国吉祥文化》) 1.下面对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吉祥文化体现了人类对吉庆祥瑞的向往和追求的观念。 B.吉祥文化的产生,从时间上来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C.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 D.吉祥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可分为器物和风俗两个基本方面。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吉祥物是“四灵”,在“四灵”中“麟”出现得最晚。 B.“四灵”成为吉祥物的演变过程为“图腾一一鸟兽虫鱼之畜养一一保护神 吉祥物”。 C.“四灵”形象是各部落图腾形象复合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不只四种动物形象特 征 D.“四灵”吉祥物体系是汉代成形的,它的吉祥内涵是“非德至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有形之器物和可见之行为表现吉祥观念,这个“器物”和“行为”并非是任 意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 B.吉祥内涵的生成方式包括了谐音法,比如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 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C.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为了迎合 世界盛会而创造。 D传统吉祥物(即物体吉祥)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即行为吉祥)似一对从民 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 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 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奷人,论配之,招还 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 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髙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 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 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 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 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 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 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 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 庆同知,世荫百户。 (《明史卷290·列传第178》)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配之论:评定、衡量 B裂其牍牍:礼物
A.吉祥文化体现了人类对吉庆祥瑞的向往和 追求的观念。 B.吉祥文化的产生,从时间上来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C.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 D.吉祥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可分为器物和风俗两个基本方面。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的吉祥物是“四灵”,在“四灵”中“麟”出现得最晚。 B.“四灵”成为吉祥物的演变过程为“图腾--鸟兽虫鱼之畜养--保护神- -吉祥物”。 C.“四灵”形象是各部落图腾形象复合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不只四种动物形象特 征。 D.“四灵”吉祥物体系是汉代成形的,它的吉祥内涵是“非德至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有形之器物和可见之行为表现吉祥观念,这个“器物”和“行为”并非是任 意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 B.吉祥内涵的生成方式包括了谐音法,比如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 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C.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为了迎合 世界盛会而创造。 D.传统吉祥物(即物体吉祥)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即行为吉祥)似一对从民 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 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 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 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 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 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 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 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 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 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 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 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 庆同知,世荫百户。 (《明史卷 290·列传第 178》)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论配之 论:评定、衡量。 B.裂其牍 牍:礼物
C.皆抗节死抗:坚持。 D.贼复薄城薄:迫近,进攻。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 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 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例如:“时振德兼 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 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 和尊敬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德死 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 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 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 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 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来源:Zxxk.Com] ①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来 源:学科网] ②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虞美人·无聊① 陈维崧 无聊笑捻②花枝说:处处鹃③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④如雪过江东。 【注】①作者写这首词时,清军正在陕西、四川、江南等地镇压反清力量。② 捻:同“拈”,用手指搓转。③鹃:指杜鹃花。④鲥鱼:一种春季上市的肥美的 鱼,其色银白如雪 8.“鹃啼血”在上阕中要表达什么意思?请说明理由。(5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 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 才是真正的逍 遥游
C.皆抗节死 抗:坚持。 D.贼复薄城 薄:迫近,进攻。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 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 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例如:“时振德兼 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 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 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 和尊敬。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德死 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 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 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 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 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来源:Zxxk.Com] ①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来 源:学科网] ②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8~9 题。 虞美人·无聊 ① 陈维崧 无聊笑捻②花枝说:处处鹃③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④如雪过江东。 【注】①作者写这首词时,清军正在陕西、四川、江南等地镇压反清力量。 ② 捻:同“拈”,用手指搓转。③鹃:指杜鹃花。④鲥鱼:一种春季上市的肥美的 鱼,其色银白如雪。 8.“鹃啼血”在上阕中要表达什么意思?请说明理由。(5 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 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 遥游
(3)《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 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有类似描写 侧面显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 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 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 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 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 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 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 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 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 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 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 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 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 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 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3)《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 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有类似描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侧面显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 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 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 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 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 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 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 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 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 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 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 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 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 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 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 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 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 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 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 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 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晩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 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 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 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 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 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 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 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一一 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一一勇敢、凶狠。 (2)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答 (3)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 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 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 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 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 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 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 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 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 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 经意提 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 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 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 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 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 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 (2)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