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Sociology for Countryside 课程编号:161212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农业推广学 总学分:2.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 学生了解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农民及其社会化,了解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理解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进 行农村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实 上讨习其小 授验机论题 它计 1 绪论 4 2 农民、农业和农村 4 3 人地关系 2 2 4 农村经济制度 3 5 农村工业化 3 3 6 农村城镇化 2 7 农村社会分层 2 8 农村社会流动 4 9 村民自治 2 2 10 农村组织 2 2 11 农村婚姻与家庭 12 农村文化 2 13 农村教有 2 14 农民负担 2 15 农村扶贫 1 16 农村社会保障 1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Sociology for Countryside 课程编号:161212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农业推广学 总 学 分:2.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 学生了解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农民及其社会化,了解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理解农村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进 行农村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绪论 4 4 2 农民、农业和农村 4 4 3 人地关系 2 2 4 农村经济制度 3 3 5 农村工业化 3 3 6 农村城镇化 2 2 7 农村社会分层 2 2 8 农村社会流动 4 4 9 村民自治 2 2 10 农村组织 2 2 11 农村婚姻与家庭 4 4 12 农村文化 2 2 13 农村教育 2 2 14 农民负担 2 2 15 农村扶贫 1 1 16 农村社会保障 1 1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村社会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理解农村社会学的概念: (3)掌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村社会学概述 国内外的农村社会学的发展状况:农村社会学的概念:率“差序格局”。 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社区研究:问卷调查。 第二章农民、农业和农村(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三农”的特征及战略地位: (2)理解农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3)掌握农业产业结构及农村类型。 2、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民 *当代的农民定义:种农村居民的定义:团体本位的概念:*农民价值观念的时代更新。 第二节农业 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产业化结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 第三节农村 *农村的概念:#农村社区的概念:农村的类型:农村小康。 第三章人地关系(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2)理解人地关系的概念: (3)掌握农村人地关系的缓和途径。 2、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村社会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理解农村社会学的概念; (3)掌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概述 国内外的农村社会学的发展状况;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差序格局”。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社区研究;问卷调查。 第二章 农民、农业和农村(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三农”的特征及战略地位; (2)理解农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3)掌握农业产业结构及农村类型。 2、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 *当代的农民定义;*#农村居民的定义;*团体本位的概念;*农民价值观念的时代更新。 第二节 农业 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产业化结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 第三节 农村 *农村的概念;#农村社区的概念;*农村的类型;农村小康。 第三章 人地关系(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2)理解人地关系的概念; (3)掌握农村人地关系的缓和途径。 2、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主要理论 一、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的概念:人地关系的特征。 二、主要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或然论:生态论:文化景观论。 第二节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与变化 *缓慢性:*波动性:稳定人口。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 *垦荒的概念:屯田的概念:治乱循环:#农村人地关系缓和的途径。 第四章农村经济制度(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制度的状况: (2)理解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 (3)掌握农村经济制度的范围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村经济制度的概述 *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类型。 第二节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变 *土地改革的概念:合作化的概念:*实行农业集体化的主要目的。 第三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制度创新的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第五章农村工业化(3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村工业化典型模式: (2)理解农村工业化的概念: (3)掌握农村工业化的意义。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衣村工业化的概述 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农村工业化具体含义:*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点。 第二节农村工业化模式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主要理论 一、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的概念;人地关系的特征。 二、主要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或然论;生态论;文化景观论。 第二节 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与变化 *缓慢性;*波动性;稳定人口。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 *垦荒的概念;屯田的概念;治乱循环;*#农村人地关系缓和的途径。 第四章 农村经济制度(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制度的状况; (2)理解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 (3)掌握农村经济制度的范围。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村经济制度的概述 *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类型。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变 *土地改革的概念;合作化的概念;*实行农业集体化的主要目的。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制度创新的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 第五章 农村工业化(3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村工业化典型模式; (2)理解农村工业化的概念; (3)掌握农村工业化的意义。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的概述 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农村工业化具体含义;*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点。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模式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阜阳模式。 第六章农村城镇化(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化、城镇化的概念: (2)理解农村城镇化的特征: (3)掌握农村城镇化的机制。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衣村城镇化的概述 城市化的概念:城镇化的概念:*农村城镇化的特征。 第二节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内生性机制的概念;*外生性机制的概念:#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农村社会分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社会分层的现状: (2)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 (3)掌握农民外出就业的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的概念:#社会分层的标准, 第二节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农民的职业分化与身份限制。 第三节农民工阶层 农民工的概念:*农民外出就业的途径。 第八章农村社会流动(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当前农村社会流动存在的问题: (2)理解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 (3)掌握农村社会流动的类型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阜阳模式。 第六章 农村城镇化(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化、城镇化的概念; (2)理解农村城镇化的特征; (3)掌握农村城镇化的机制。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的概述 城市化的概念;城镇化的概念;*农村城镇化的特征。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 *内生性机制的概念;*外生性机制的概念;#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层(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2)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 (3)掌握农民外出就业的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的概念;#社会分层的标准。 第二节 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 农民的职业分化与身份限制。 第三节 农民工阶层 农民工的概念;*农民外出就业的途径。 第八章 农村社会流动(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当前农村社会流动存在的问题; (2)理解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 (3)掌握农村社会流动的类型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流动概述 社会流动的概念:*农村社会流动的类型:*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第二节我国农村的社会流动 *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 第三节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几个重要问题 “民工潮”:“农民村”。 第九章村民自治(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村民自治的相关概念: (2)理解村民自治的内容: (3)掌握村民自治的意义。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村民自治的概述 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的内容:*村务公开的概念 第二节村民自治的意义 *村民民主自治法制体系框架:#村民自治的意义。 第十章农村组织(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民间组织的特点: (2)理解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3)掌握农村宗教组织活动的社会影响。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村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特征:组织的形式与管理方式:*科层制的概念:*农村组织的类 型。 第二节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 民间组织的概念:民间组织的特点:种农村宗教组织活动的社会影响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社会流动的概念;*农村社会流动的类型;*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第二节 我国农村的社会流动 *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 第三节 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几个重要问题 “民工潮”;“农民村”。 第九章 村民自治(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村民自治的相关概念; (2)理解村民自治的内容; (3)掌握村民自治的意义。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概述 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的内容;*村务公开的概念。 第二节 村民自治的意义 *村民民主自治法制体系框架;#村民自治的意义。 第十章 农村组织(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民间组织的特点; (2)理解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3)掌握农村宗教组织活动的社会影响。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村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特征;组织的形式与管理方式;*科层制的概念;*农村组织的类 型。 第二节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 民间组织的概念;民间组织的特点;*#农村宗教组织活动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