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上课之前,你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介绍 我的? 学生:老师说您是深圳名师。 老师:真是这么说的? 学生:真的! 老师:也就是说,我是深圳的一位有名字的老师,简称名师。是 这样的吗? 学生:(笑)不是。 老师:那你们说说我这个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我觉得您应该是学问非常棒的。 老师:什么都知道? 学生:对。 学生:您是满腹诗书,谈吐文雅 老师:你真会说话,看来你才是满腹诗书、谈吐文雅。 学生:谢谢老师,不,谢谢大朋友 老师:客气了。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我的“满腹诗书”?
老师: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上课之前,你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介绍 我的? 学生:老师说您是深圳名师。 老师:真是这么说的? 学生:真的! 老师:也就是说,我是深圳的一位有名字的老师,简称名师。是 这样的吗? 学生:(笑)不是。 老师:那你们说说我这个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我觉得您应该是学问非常棒的。 老师:什么都知道? 学生:对。 学生:您是满腹诗书,谈吐文雅。 老师:你真会说话,看来你才是满腹诗书、谈吐文雅。 学生:谢谢老师,不,谢谢大朋友。 老师:客气了。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我的“满腹诗书”?
学生:(齐)想! 老师:那我就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愿意听吗? 学生:愿意! 老师:上学期我们学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背诵一遍:《早 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啼不住,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错了。 老师:错了?名师还会错?哪儿错了? 学生:大朋友啊,你把最后一句给背错了 老师:那最后一句应该是什么? 学生:哦……我也记不得了。(笑声) 老师:能发现错误已经很不简单了。谁记得? 学生:应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老师:谢谢你!“满腹才华、谈吐文雅”的“深圳名师”背诵李 白的《早发白帝城》竟然背错了一句。从这件事情中你想到了什么, 或者说你从中悟出点什么来了? 学生:我明白了,人不都是十全十美的
学生:(齐)想! 老师:那我就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愿意听吗? 学生:愿意! 老师:上学期我们学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背诵一遍:《早 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啼不住,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错了。 老师:错了?名师还会错?哪儿错了? 学生:大朋友啊,你把最后一句给背错了。 老师:那最后一句应该是什么? 学生:哦……我也记不得了。(笑声) 老师:能发现错误已经很不简单了。谁记得? 学生:应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老师:谢谢你!“满腹才华、谈吐文雅”的“深圳名师”背诵李 白的《早发白帝城》竟然背错了一句。从这件事情中你想到了什么, 或者说你从中悟出点什么来了? 学生:我明白了,人不都是十全十美的
老师:说得好!你像一位小哲学家。 学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说的话是全都对的。 老师:哎呀,了不起!又是一位小哲学家!这位同学是借用了课 文当中的一句话,把它变化一下,来说明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学以致 用,会读书!请小朋友们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学 生浏览课文、很快找到并画了下来。) 老师:请大家齐读。 学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 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老师:读得真好。经过学习,大家已经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而且能把这个道理和“名师”犯的错误结合起来,产学生了我们四(1) 班的两句很有哲理的话。不简单啊!谁能把这句话所在的自然段读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老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谁能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一段是写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老师:言简意赅!现在我想再问你们几个问题,可以吗? 学生:(齐)可以! 老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老师:说得好!你像一位小哲学家。 学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说的话是全都对的。 老师:哎呀,了不起!又是一位小哲学家!这位同学是借用了课 文当中的一句话,把它变化一下,来说明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学以致 用,会读书!请小朋友们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学 生浏览课文、很快找到并画了下来。) 老师:请大家齐读。 学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 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老师:读得真好。经过学习,大家已经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而且能把这个道理和“名师”犯的错误结合起来,产学生了我们四(1) 班的两句很有哲理的话。不简单啊!谁能把这句话所在的自然段读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老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谁能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一段是写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老师:言简意赅!现在我想再问你们几个问题,可以吗? 学生:(齐)可以! 老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伽利略。 老师:伽利略在向谁挑战? 学生:亚里士多德。 老师:伽利略认为两个铁球从空中落下会同时着地,落下的速度 和铁球的轻重无关;而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从空 中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老师:就是说一个快 学生:一个慢 老师:好!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大家可以回去了。 学生:啊—? 老师:怎么,有疑问吗? 学生:有 老师:大家看,上节课大家把课文读熟了,主要内容大家了解了 中心思想大家也明白了,还有什么要学的吗?(学生互相观望) 老师:不是学完了吗?
学生:伽利略。 老师:伽利略在向谁挑战? 学生:亚里士多德。 老师:伽利略认为两个铁球从空中落下会同时着地,落下的速度 和铁球的轻重无关;而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从空 中落下的速度不一样。 老师:就是说一个快…… 学生:一个慢。 老师:好!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大家可以回去了。 学生:啊──? 老师:怎么,有疑问吗? 学生:有。 老师:大家看,上节课大家把课文读熟了,主要内容大家了解了; 中心思想大家也明白了,还有什么要学的吗?(学生互相观望) 老师:不是学完了吗?
学生:没有! 老师:那还有什么要学的?请你说 学生:还要朗读课文。 老师:光是朗读吗? 学生:还要通过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还要通过朗读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老师:对。说得很好! 学生: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个呢—(笑声)是边读边学习学生 字;第二呢,是了解课文的细节。 老师:也就是学习课文中具体细致地描写? 学生:对。 老师:你概括地很好。思维不但敏捷,而且有很强的逻辑性。将 来会成为伽利略一样的数学家。但是,作为朋友,得给你提一个小小 的建议。 学生:请。(笑声) 老师:上节课大家学过学生字了,现在再学习学生字,岂不是要 把我们上节课的劳动给抹煞了?
学生:没有! 老师:那还有什么要学的?请你说。 学生:还要朗读课文。 老师:光是朗读吗? 学生:还要通过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还要通过朗读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老师:对。说得很好! 学生: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个呢──(笑声)是边读边学习学生 字;第二呢,是了解课文的细节。 老师:也就是学习课文中具体细致地描写? 学生:对。 老师:你概括地很好。思维不但敏捷,而且有很强的逻辑性。将 来会成为伽利略一样的数学家。但是,作为朋友,得给你提一个小小 的建议。 学生:请。(笑声) 老师:上节课大家学过学生字了,现在再学习学生字,岂不是要 把我们上节课的劳动给抹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