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现场采访都有很大危险。 3、责任心。 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 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 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萧乾在《老报人随笔》一书中写 道:新闻记者就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他不停地跑,不停地收集信息,主 动积极地写作,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看到的不良情况。同时,记者也是一个 随时瞄准猎物的猎手。这些论断表明,记者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采访报道上,还 要体现在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问题,引导舆论导向等方面。 记者不仅要秉持公正、客观报道新闻,还要成为社会的监督者,公众利益的维护 者,强权的制衡者。 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者,新闻记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由于他们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拥有并掌握着较多的“话语权”,他们所从 事的工作不仅影响一个个个体,还会影响某领域、某个社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因此,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具有比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更高的 使命感、崇高感和责任心。 由于新闻记者的特殊角色和地位,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具有“秉 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忧国忧民,面对社会进程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总是感到焦灼不安;个个都像美国记者罗伯特·库柏一样,虽被炸断右 腿即将告别人间时,还紧握着相机去见证和记录着我们的时代和历史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多 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新闻媒体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够帮助党和政府改 进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而且还是新闻媒体增强自身权威 性和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已经与典型宣传、热点引导 一起成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的“三 大工程”。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人 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明显改 善和加强了舆论监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逐年加大 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媒体涌现出一批舆论监督的好栏目、好报道。好栏目,如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和《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 《新闻聚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法制日报的《方圆传真》等。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被
6 者的现场采访都有很大危险。 3、责任心。 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 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 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萧乾在《老报人随笔》一书中写 道:新闻记者就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他不停地跑,不停地收集信息,主 动积极地写作,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看到的不良情况。同时,记者也是一个 随时瞄准猎物的猎手。这些论断表明,记者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采访报道上,还 要体现在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问题,引导舆论导向等方面。 记者不仅要秉持公正、客观报道新闻,还要成为社会的监督者,公众利益的维护 者,强权的制衡者。 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者,新闻记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由于他们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拥有并掌握着较多的“话语权”,他们所从 事的工作不仅影响一个个个体,还会影响某领域、某个社会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因此,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具有比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更高的 使命感、崇高感和责任心。 由于新闻记者的特殊角色和地位,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具有“秉 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忧国忧民,面对社会进程中存在的 诸多问题总是感到焦灼不安;个个都像美国记者罗伯特·库柏一样,虽被炸断右 腿即将告别人间时,还紧握着相机去见证和记录着我们的时代和历史。 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多 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新闻媒体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够帮助党和政府改 进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而且还是新闻媒体增强自身权威 性和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已经与典型宣传、热点引导 一起成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的“三 大工程”。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人 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明显改 善和加强了舆论监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逐年加大, 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媒体涌现出一批舆论监督的好栏目、好报道。好栏目,如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和《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 《新闻聚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法制日报的《方圆传真》等。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被
广大受众誉为“舆论法庭”。好报道,如郑州张金柱交通肇事案、山东单县小学 生补碘中毒事件、山西朔州特大假酒中毒案、309国道交警野蛮执法案、重庆綦 江虹桥跨塌案以及孙志刚事件等,都是先由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然后促使有关部门迅速果断地进行处理的。一些胡作非为的人,一些久拖不决的 案件,往往一经新闻媒体曝光,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查处和了结。人们在震 惊、悲愤、等待、欣慰中不仅领略了现代传媒的风采,而且感受到輿论监督所产 生的巨大力量。由于正确的舆论监督发挥了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积 极作用,因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人民群众的欢迎 第三节记者的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的胸怀、知识和品德的积蓄。毛泽东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 家办报。这是对报人政治素养的要求。斯大林也曾经说过,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 家。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能力的要求。 新闻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的载体,记者要胜任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理论素 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理论素养 记者的理论素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真理, 辨别是非,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工作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政治发生紧密 的联系,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加强政治学习,领会党中央的 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报记者,各级党报是各级 党委的机关报,一切新闻活动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髙度一致,弘扬主旋律。其他媒 体记者也要把握舆论导向,不得发表同中央精神相抵触的新闻和言论,也不得在 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矛盾的不和谐之声 只有理论上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觉悟。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 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才能从中不断地汲取丰富的养料,并化为自己 的“血肉”。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现行的有关政策。学习政策,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会和理解,并且知道 当前实际工作的重点或中心所在,政策界限所在,从而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有 所遵循,不致偏离正确的方向。记者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理论和政策;再把学到的理论和政策应用于新闻工作实践。一个政治理论水 平较高的记者,要对政治敏感,有独到的见解,锐利的眼光,能见微知著,对形
7 广大受众誉为“舆论法庭”。好报道,如郑州张金柱交通肇事案、山东单县小学 生补碘中毒事件、山西朔州特大假酒中毒案、309 国道交警野蛮执法案、重庆綦 江虹桥跨塌案以及孙志刚事件等,都是先由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然后促使有关部门迅速果断地进行处理的。一些胡作非为的人,一些久拖不决的 案件,往往一经新闻媒体曝光,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查处和了结。人们在震 惊、悲愤、等待、欣慰中不仅领略了现代传媒的风采,而且感受到舆论监督所产 生的巨大力量。由于正确的舆论监督发挥了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积 极作用,因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人民群众的欢迎。 第三节 记者的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的胸怀、知识和品德的积蓄。毛泽东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 家办报。这是对报人政治素养的要求。斯大林也曾经说过,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 家。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能力的要求。 新闻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的载体,记者要胜任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理论素 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一、理论素养 记者的理论素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真理, 辨别是非,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工作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政治发生紧密 的联系,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加强政治学习,领会党中央的 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报记者,各级党报是各级 党委的机关报,一切新闻活动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主旋律。其他媒 体记者也要把握舆论导向,不得发表同中央精神相抵触的新闻和言论,也不得在 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矛盾的不和谐之声。 只有理论上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觉悟。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 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才能从中不断地汲取丰富的养料,并化为自己 的“血肉”。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现行的有关政策。学习政策,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会和理解,并且知道 当前实际工作的重点或中心所在,政策界限所在,从而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有 所遵循,不致偏离正确的方向。记者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理论和政策;再把学到的理论和政策应用于新闻工作实践。一个政治理论水 平较高的记者,要对政治敏感,有独到的见解,锐利的眼光,能见微知著,对形
势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果是更全面的记者,不仅能描述问题,还有解释、分析、 评论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素养 我国汉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王充:《论衡·效力篇》)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记者由于其工 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领域、社会的各 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更高的要求。对记者来说,既要有广博的知识, 又要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着比较精深的知识。 首先,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曾 说过:“教授、博士可以就某一些专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成为专家。 记者工作接触社会面广,自己也料想不到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要求记者对 各方面的知识都积累,才能适应工作。”(郭超人:《培养新闻人才要跟上时代的 需要》,《新闻学会通讯》1983年第16期)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 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冋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否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不着边际,采访势必会 闹出笑话 其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认识。 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记者要成为无 所不晓的“通才”、“全才”也越来越难,甚至成为不可能。再说,在新闻媒体内 部,各记者的采访领域一般也有大体上的分工,俗称“跑口子”,记者有一定的 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分工 范围内,时常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交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家交谈是没有 资格的。范长江说:“新闻记者是无法不分工的。所以每一个人在广泛的常识基 础上,更应有自己的专长,如外交、经济、军事、政治等。在这些专门部门中, 记者必须比常人精通,能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记者的意见,才是权威的意见。” (范长江:《通讯与论文》),新华出版社1981年版,P292)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 在自己所负责的采访领域内,更及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 作出高人一筹的报道。比如,我国一些驻外记者和国内的外事记者,有不少就是 国际问题专家;一些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则往往成了经济问题的专家。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指记者要精通新闻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采
8 势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果是更全面的记者,不仅能描述问题,还有解释、分析、 评论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素养 我国汉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王充:《论衡·效力篇》)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记者由于其工 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领域、社会的各 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更高的要求。对记者来说,既要有广博的知识, 又要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着比较精深的知识。 首先,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曾 说过:“教授、博士可以就某一些专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成为专家。 记者工作接触社会面广,自己也料想不到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要求记者对 各方面的知识都积累,才能适应工作。”(郭超人:《培养新闻人才要跟上时代的 需要》,《新闻学会通讯》1983 年第 16 期)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 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同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否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不着边际,采访势必会 闹出笑话。 其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认识。 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记者要成为无 所不晓的“通才”、“全才”也越来越难,甚至成为不可能。再说,在新闻媒体内 部,各记者的采访领域一般也有大体上的分工,俗称“跑口子”,记者有一定的 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分工 范围内,时常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交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家交谈是没有 资格的。范长江说:“新闻记者是无法不分工的。所以每一个人在广泛的常识基 础上,更应有自己的专长,如外交、经济、军事、政治等。在这些专门部门中, 记者必须比常人精通,能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记者的意见,才是权威的意见。” (范长江:《通讯与论文》),新华出版社 1981 年版,P292)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 在自己所负责的采访领域内,更及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 作出高人一筹的报道。比如,我国一些驻外记者和国内的外事记者,有不少就是 国际问题专家;一些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则往往成了经济问题的专家。 三、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指记者要精通新闻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采
写的规律。 记者要学、要练的基本功是很多的,从记者的才能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 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三是新闻 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首先是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日常调查研究 活动,这中间有许多学问,有许多具体经验,需要记者结合实践去磨练、去掌握。 但这方面才能的培养,仅靠日常的采访还是不够的,它需要记者有意识地加强某 些专题调査研究、蹲点调査硏究等基本功训练。专题调査研究,是就某一地区或 某一行业的某一专题,经历一个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入和提高的过程。 蹲点调查研究,是选择一个点蹲下来,同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既“解剖 麻雀”,又亲自感受,亲身体验。这正是党中央提出的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其次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也是记者一项重要才能。因为新闻报道是 项难度较大的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而且要求具 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新闻报道有截稿时间的要求,不允许字斟句酌、仔细推敲。 既要准确,又要快捷;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要求的确很髙。缺乏较强的语 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无法胜任记者工作的。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要有 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同时,又要注意提髙语言文字的修养,善于运 用语言艺术。记者平时要向古今中外优秀新闻作品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多学 多练,才能提高这种表达能力 其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这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记者应当 在反复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从采访到传播的整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要尽量地熟 悉,懂得其中的规律和要求。这里包括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技术 环节。现代记者还要掌握互联网的使用,互联网、多媒体的全新信息传播环境 给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记者、编辑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 都将实现全程电脑化。记者无论是在新闻事件现场还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采 访,都离不开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所以记者要熟练掌握数字式摄像机、摄影 机、编辑机以及运用网络传递稿件等功能,掌握电子邮件、新闻组、电子公告版、 可视交互等网络采访技巧。互联网又是英语的天下,要想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网 络技术,就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至少能用英语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查询资料 收发电子邮件,甚至有能力的话用英语进行网上可视采访。 总之,一个成功的记者都是先成就品格,后成就业绩。有素养,有品格,才 能做大事,做记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记者
9 写的规律。 记者要学、要练的基本功是很多的,从记者的才能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 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三是新闻 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首先是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日常调查研究 活动,这中间有许多学问,有许多具体经验,需要记者结合实践去磨练、去掌握。 但这方面才能的培养,仅靠日常的采访还是不够的,它需要记者有意识地加强某 些专题调查研究、蹲点调查研究等基本功训练。专题调查研究,是就某一地区或 某一行业的某一专题,经历一个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入和提高的过程。 蹲点调查研究,是选择一个点蹲下来,同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既“解剖 麻雀”,又亲自感受,亲身体验。这正是党中央提出的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其次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也是记者一项重要才能。因为新闻报道是一 项难度较大的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而且要求具 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新闻报道有截稿时间的要求,不允许字斟句酌、仔细推敲。 既要准确,又要快捷;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要求的确很高。缺乏较强的语 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无法胜任记者工作的。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要有 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同时,又要注意提高语言文字的修养,善于运 用语言艺术。记者平时要向古今中外优秀新闻作品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多学 多练,才能提高这种表达能力。 其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能力,这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记者应当 在反复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从采访到传播的整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要尽量地熟 悉,懂得其中的规律和要求。这里包括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技术 环节。现代记者还要掌握互联网的使用,互联网、多媒体的全新信息传播环境, 给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记者、编辑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 都将实现全程电脑化。记者无论是在新闻事件现场还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采 访,都离不开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所以记者要熟练掌握数字式摄像机、摄影 机、编辑机以及运用网络传递稿件等功能,掌握电子邮件、新闻组、电子公告版、 可视交互等网络采访技巧。互联网又是英语的天下,要想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网 络技术,就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至少能用英语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查询资料, 收发电子邮件,甚至有能力的话用英语进行网上可视采访。 总之,一个成功的记者都是先成就品格,后成就业绩。有素养,有品格,才 能做大事,做记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记者
思考题: 1、什么是记者?记者的称谓是怎么转型的? 2、记者的职责有哪些?社会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什么要求? 3、记者的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试陈述构成记者素养的理由 4、你认为,在受众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和优秀的新闻记者的标准各是什么
10 思考题: 1、什么是记者?记者的称谓是怎么转型的? 2、记者的职责有哪些?社会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什么要求? 3、记者的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试陈述构成记者素养的理由。 4、你认为,在受众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和优秀的新闻记者的标准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