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泌体 外泌体:人体细胞分泌的天松纳米颗粒,它作为机体的细胞间通讯系统,促进 细胞间多种分子的转移。 没有免疫原性,基于自体的外泌体疗法也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Codiak BioSciences公司专有的engEx"平台可以改造外泌体,让改造后的外泌体向特定 细胞类型递送特定“货物”。2020年6月,该公司与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将共同 设计和开发工程化外泌体治疗药物,递送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基因疗法,基因编辑疗 法和RNA疗法。 RECIPIENT CELL PRODUCER CELL ARCO DELIVERY EXOSOMES EXOSOME TRAFFICKING
外泌体:人体细胞分泌的天然纳米颗粒,它作为机体的细胞间通讯系统,促进 细胞间多种分子的转移。 没有免疫原性,基于自体的外泌体疗法也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Codiak BioSciences公司专有的engEx平台可以改造外泌体,让改造后的外泌体向特定 细胞类型递送特定“货物”。2020年6月,该公司与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将共同 设计和开发工程化外泌体治疗药物,递送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基因疗法,基因编辑疗 法和RNA疗法。 4. 外泌体
神经系统特殊给药途径 外周给药 大脑实质注射给药 侧脑室给药 鞘内注射 经鼻给药 第三脑室 侧脑室 室间孔 Olfactory nerve 中脑水管 Trigeminal nerve 脊髓
神经系统特殊给药途径 外周给药 大脑实质注射给药 侧脑室给药 鞘内注射 经鼻给药
二、脑血流 正常人脑重约1500g,占体重的2%~3%,平均脑血流量为50 ml/(100g.min),占心输出量的15%-20%; 平均氧耗量为10ml/(100g.min),占机体耗氧量的20%-25% ,其中灰质是白质的35倍。 全身动脉收缩压在60mmHg以上才能够维持大脑的正常血流, 血流中断10s以上,即可出现晕厥甚至昏迷。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前交通动脉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 Villis环. 颈内动脉 两侧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始段、颈内 internal carotid a 豆纹动脉 lenticulostriate a. 大脑中动脉 动脉末段、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在脑底部形 middle cerebral a. 脉路丛前动歌 anterior choroidal a. 成Ws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后交通动脉 rior communicating a 大脑后动脉 osterior cerebral a. 小脑上动脉 uperior cerebellar a. 基底动脉 basilar a. 桥脑动脉 pontine a. 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 a. 小脑下前动脉 r inferior cerebellar a. 椎动脉 vertebral a. 脊随前动脉 anterior spinal a. 小脑下后动脉一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脊髓后动脉
正常人脑重约1500g,占体重的2%~3%,平均脑血流量为50 ml/(100g.min),占心输出量的15%~20%; 平均氧耗量为10ml/(100g.min),占机体耗氧量的20%~25% ,其中灰质是白质的3~5倍。 全身动脉收缩压在60mmHg以上才能够维持大脑的正常血流, 血流中断10 s以上,即可出现晕厥甚至昏迷。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Willis环:两侧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始段、颈内 动脉末段、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在脑底部形 成Willis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二、脑血流
三、神经元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L.细胞的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1.1静息电位的含义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亦称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1. 细胞的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亦称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 1.1 静息电位的含义 三、神经元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2静息电位的测定(细胞内电位记录) 电位仪 玻璃微电极 神经纤维 图4-1 用微电极测量单一神经纤维的膜 电位示意图 极化状态 (polarization) 内负外正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增大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减小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膜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
1.2 静息电位的测定(细胞内电位记录) 极化状态(polarization) ——内负外正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增大 ——静息电位减小 ——细胞膜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