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遗传学本身的发展; 而且在理论上对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进化,对于推动整 个生物科学和有关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45MB页数: 112
一、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genetic code):是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密码, 是遗传信息的单位,由A、U、C、G组成。 遗传密码又是如何翻译呢? 首先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与它互补的 m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在这条mRNA链 上,A变为U,T变为A,C变为G,G变为C 因此,这条mRNA上的遗传密码与非模板DNA链 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U代替了T。然后再由mRNA 上的遗传密码翻译成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76.5KB页数: 26
细菌和蓝绿藻属于原核生物: 一个线条状或环状染色体(单倍体结构); 无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同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29MB页数: 54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遗传现象和规律均依靠: A、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稳定;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够进行有规律的传递。 染色体稳定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 1927年发现:电离辐射→染色体结构变异。 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先断后接假设:染色体折断→重接错误→结构变异→新染色体∴染色体折断是结构变异的前奏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89MB页数: 160
遗传学诞生后,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人们建立了基因遗传的染色体理论,认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但没有对基因的化学本质作出回答。 基因必须表现三种基本的功能: (1)遗传功能即基因的复制:遗传物质必须贮存遗传信息,并能将其复制且一代一代精确地传递下去。 (2)表型功能即基因的表达:遗传物质必须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发育和表达。 (3)进化功能即基因的变异:遗传物质必须发生变异,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21MB页数: 69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生物界广泛重 视,进行了大量试验。 其中有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传结果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因此不少学者对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曾一度发生怀疑。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提出连锁遗传规律(遗传学第三规律)→创立基因论 →认为基因成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发展为细 胞遗传学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43MB页数: 93
1.孟德尔分离规律、验证、应用; 2.显性性状的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 3.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基因互作; 6.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 一因多效、多因一效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39MB页数: 113
孟德尔遗传以及连锁遗传中论述的可遗传变异均是由于 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基因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黄子叶、园粒×绿子叶、皱粒 黄、园,黄、皱,绿、园,绿、皱 本章讨论染色体上基因发生改变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42MB页数: 109
前面所介绍的遗传性状都是由细胞核内染色体 上的基因即核基因所决定的,由核基因所决定的遗 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核遗传或核遗传。 生物的某些遗传现象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由核基因 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或部分取决于细胞质内的基因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11KB页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