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范增数目项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此亡秦之续耳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五)文段分析思考。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六)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特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范增数目.项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此亡秦之续.耳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五)文段分析思考。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六)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特 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替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 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 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鸿门宴》导学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 (4)张良入谢 辞:(1)大礼不辞小让 (2)卮酒安足辞 (3)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为我献之 2、相去四十里
7 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 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 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鸿门宴》导学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 (4)张良入谢 辞:(1)大礼不辞小让 (2)卮酒安足辞 (3)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为.我献之 2、相去.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