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语文 20) (50) (50) 、积累运用(20分) 1.这个学期,你的字练得怎么样了?请抄写下面这句话,展示你书写的魅力。(4分) 青春只有奋斗的义务而没有蹉跎的权利。 2.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黑的字注音。(4分) 他正向古代典j( )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 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je( )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SongLong(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顺着意思,仿写句子,组成排比句。(3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位环保人士无奈地抗议道: 请勇敢地呼吸,让我们用肺去净化这污染的空气 请尽情地哭泣, 4.小丽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一次“春节,你是怎么过的”的调查活动(调查了20人), 调查结果如下 过法 拜年、访友打麻将 旅游 看电视运动、健身 人数 18 6 请你帮小丽同学对调查的结果作个分析(3分)
1 2006-2007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七 年 级 语 文 一(20) 二(50) 三(50) 总分 (一) (二) (三) 一、积累运用 (20 分) 1.这个学期,你的字练得怎么样了?请抄写下面这句话,展示你书写的魅力。(4 分) 青春只有奋斗的义务而没有蹉跎的权利。 2.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黑的字注音。(4 分) 他正向古代典 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 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qiè( )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gjiǒng(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顺着意思,仿写句子,组成排比句。(3 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位环保人士无奈地抗议道: 请勇敢地呼吸,让我们用肺去净化这污染的空气; 请尽情地哭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丽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一次“ 春节,你是怎么过的”的调查活动(调查了 20 人), 调查结果如下: 过法 拜年、访友 打麻将 旅游 看电视 运动、健身 人数 18 7 2 6 3 请你帮小丽同学对调查的结果作个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词默写(6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 (2)、争渡,争渡 (3) ,自将磨洗认前朝 (4)、 飞入寻常百姓家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 (6)、辛弃疾的《清平乐》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 、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渡者之言》一文,完成6-10题。(16分)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晩烟萦树。望城 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日:“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 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6.解释下列句中加框的词。(4分) A、囫桦而无所归宿者( B、子愠为戏( C、行( D、理书就束( 7.选择加框词意思相同的项( )(3分) A、命小图以木简束书从君之楚,将图为北面 B、天下之囡躁急自败此独四敲之故,父子相保 C、徐行园 择其善者而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词默写(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4)、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的《清平乐》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阅读《渡者之言》一文,完成 6-10 题。(16 分)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 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 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6.解释下列句中加框的词。(4 分) A、穷暮而无所归宿者( ) B、予愠为戏( ) C、趋行( ) D、理书就束( ) 7.选择加框词意思相同的项( )(3 分) A、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B、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徐行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回前门已牡下矣 8.翻译句子(3分)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9.渡者听到询问,先“熟视小奚”,然后回答。根据上下文,你觉得他观察到了什么才这 样回答?(3分) 10.文章结尾处为什么将“其犹是也夫”说两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二)阅读《汉语如魔方》一文,完成11-15题。(17分) 汉语如魔方 ①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什么“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啊,什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一个个掌故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如今,这种手法 也在现代宣传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②进某校教学大楼,便可看到三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 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话提示学校工作 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学生,而是一切了为学生;第二句话强调();第三句话表 明()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③词语的词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不斧凿之痕。某
3 D、言终而死 而前门已牡下矣 8.翻译句子(3 分)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渡者听到询问,先“熟视小奚”,然后回答。根据上下文,你觉得他观察到了什么才这 样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结尾处为什么将“其犹是也夫”说两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汉语如魔方》一文,完成 11—15 题。(17 分) 汉语如魔方 ①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什么“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啊,什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一个个掌故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如今,这种手法 也在现代宣传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②一进某校教学大楼,便可看到三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 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话提示学校工作 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学生,而是一切了为学生;第二句话强调( );第三句话表 明( )。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③词语的词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不斧凿之痕。某
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 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物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久 前亮相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 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 读到这样的广告词,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④有些词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智 慧。前年在长沙参观全国书市,只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挂出了一副醒目的对联:“读东 财大书,圆大才东梦。”“东财大”对“大财东”,一个简称,一个俗称,妙不可言。而这 样一幅对联,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耐人寻味。不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能挂出这样的对联吗?还有一次,正要休息,听见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 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 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就因为这句广告语,竟激发了我接 下去观看这档栏目的兴趣。这样一句广告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 射。 1l.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第②段括大吃一惊中抽出的,它在文中的顺序依次应是、 (2分) A、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 B、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12.如果要快速把握本文的主要信息,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3分) 13.依作者看来,现在成功的语言广告中,突出的特色有哪两点?(4分)
4 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 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物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久 前亮相的《理财》 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 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 读到这样的广告词,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④有些词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智 慧。前年在长沙参观全国书市,只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挂出了一副醒目的对联:“读东 财大书,圆大才东梦。”“东财大”对“大财东”,一个简称,一个俗称,妙不可言。而这 样一幅对联,又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耐人寻味。不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能挂出这样的对联吗?还有一次,正要休息,听见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 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 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就因为这句广告语,竟激发了我接 下去观看这档栏目的兴趣。这样一句广告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 射。 11.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第②段括大吃一惊 中抽出的,它在文中的顺序依次应是___、___ (2 分) A、 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 B、 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12.如果要快速把握本文的主要信息,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依作者看来,现在成功的语言广告中,突出的特色有哪两点?(4 分)
14.链结一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 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 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 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问:皇上为什么“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4分 15.“汉语如魔方”的特点,请你从生活中(如综合性学习)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你对 祖国语言的认识。(4分) (三)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一文,完成16-20题。(17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 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 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 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链结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 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 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 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问:皇上为什么“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汉语如魔方”的特点,请你从生活中(如综合性学习)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你对 祖国语言的认识。(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一文,完成 16—20 题。(17 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 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 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 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